有人提出货币政策应当宽松、宽松、再宽松。给人的感觉,只要不断地减息,同时不断地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并减少央行票据发行频率和规模,源源不断地扩张货币供应量,那么,中国经济就可以告别减速进而恢复两位数以上的增长……
当转向宽松的货币政策不断释放出较多的货币供应量时,如果企业和个人并不是增加贷款,而只是享受了减息后的低利率,用以降低资金成本,缓解债务负担,虽然可能会出现一个极短的贷款增长期,但最终无法形成贷款需求的增长。
因为企业的订单仍在减少,价格仍在继续下降,扩大再生产以及相应的投资活动还缺乏充分的理由;或者是个人的未来收入预期还没有改变,还必须勒紧腰带过一段苦日子。在这种情况下,干吗要增加开支特别是借钱来增加开支呢?
这自然会涉及一个问题:危机当前,究竟谁该首先出手增加开支呢?毫无疑问,正确的答案是:在政府、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政府该先花钱,而不能指望企业和个人先花钱。因为只有政府先花钱,才会补贴受危机冲击最大的低收入者,使他们有能力增加开支或恢复以往的支出;才会在增加公共工程开支的前提下增加企业的订单进而增加企业的生产性开支,包括恢复往日的对外采购量和工资支出。谁先花钱,统统与财政政策有关。其中,要么是政府增加开支,重点是增加公共工程方面的投资性开支,也包括对穷人的生活补贴等等。
到目前为止,我们尚未看到政府出台足够刺激的预算支出方案,原本企业预期的增值税减免及投资补贴计划受到财政部方面的公开否认,而鼓励个人购房的政策偏偏又选错了切入点。后者是刺激国内房地产市场,重点是鼓励中低收入者购买首套房,而不是首先鼓励高收入家庭购买二套房。但是,危机当前,谁有能力先买房呢?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之间保持协同一致是必要的,但货币主义并没解决这问题。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