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民生经济

南京论坛探求城市化路径: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对于中国未来的城市化发展路径,在半年前由麦肯锡的一份报告引发的 “大和小”争论逐渐淡化之际,中国政府高层表示,将继续加快城镇化进程。

  昨日,在南京举行的第四届世界城市论坛开幕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表示,面向未来,中国政府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继续加快城镇化进程,坚持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道路,坚持走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的城镇化道路,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科学的城镇化道路。

  对于大小城市如何发展的问题,张德江表示,将立足于基本国情,进一步提高大城市的占有率,进一步提高中小城市的比较优势,形成小城乡建设水平提高、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促进城镇化有序地推进。

  城市发展的“大”、“小”模式孰优孰劣的讨论由来已久。中国人多地少,特别是农民占人口比例较大的特殊国情,决定了其进程无法完全复制国外经验。

  麦肯锡今年3月曾发表报告《迎接中国十亿城市大军》,称未来20年中国城市人口将增加3.5亿人,集中式的发展模式更有利于解决中国城市化带来的问题。

  “集中式发展模式”此后被解读为中国应该趋向于发展大城市或者超大型城市,一度引发各方议论。该报告认为,这种模式将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财政支出、提高能效,帮助缓解耕地不足带来的影响。

  2006年出版的《中国城市发展问题观察》报告曾预测,到2010年,中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将达到125个左右,其中200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达到50个左右。

  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一位副会长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对资源的利用比较节约,有助于提升中国的综合国力,以后中国城市发展的道路可能会更倾向于发展城市群,像目前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成都和重庆等。

  上海市松江区规划管理局副局长王振亮也在此次论坛上表示,上世纪那种控制发展大城市、适度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战略不太适合当前的形势了——一是小城市占地太多,而中国的总体土地供应已经趋紧;二是规模型城市的效率较高,人才聚集,发展速度较快。

  他说,日本的三大都市圈经济总量占全日本的75%,人口占60%以上,这种高度集聚的发展模式使得日本节约了大量土地资源,目前其森林覆盖率已达到63%。

  不过,发展大城市并非无懈可击,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热岛效应及住房保障等问题往往成为挥之不去的“大城市病症”。此外,大城市有时也会对周边小城市发展产生吸附效应,人才、资金会有单极化的走向。

  “综合来看,大城市的正面带动作用还是要大一些,一个区域的发展一定要有一个龙头。”王振亮说。

  


欢迎订阅2009年《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
010-58685866(北京)
021-52132511(上海)
020-83731031(广州)
0755-82416077(深圳)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