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明三 北京报道
10月28日,温家宝总理访俄,与俄罗斯就能源合作达成多个协议。中国将向俄罗斯提供250亿美元贷款,以获得未来20年来自俄罗斯的3亿吨原油;中俄还就共建俄远东石油管道中国支线(斯科沃罗季诺-中俄边境)签署了合作文件。
“谈判过程比较曲折,但有重大突破。”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能源外交研究中心主任王海运对这次能源合作给予高度评价。
王海运曾驻俄罗斯工作,目前从事”中俄能源合作前景与对策“的课题研究。近日王海运接受本报专访,对中俄“贷款换石油”进行全方位解读。
俄急于开辟东方市场
《21世纪》:中俄能源合作协议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达成的,这两者是否存在必然联系?应该如何解读?
王海运:这次中俄达成贷款换石油协议,一个很重要的背景是国际金融危机。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俄罗斯股市大幅下跌,外资大量撤离,几大石油公司陷入债务危机,需要有大量资金注入,以稳定国家金融形势,缓解大型油气公司的资金短缺困境。最近这两年,出于战略需要,俄罗斯几大石油公司在欧洲、非洲、东南亚、拉美到处抢占资源,扩张势头很猛。这种扩张缺少自有资金的支持,不得不向西方大量借贷短期债务,仅今年年底到期的债务就有800亿美元。另外俄油气公司还面临扩大再生产的问题。这几年他们在本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方面投入明显不足,而要保证同时向欧洲、亚洲的供油,必须扩大勘探开发,也需要大量引进资金。
《21世纪》:中俄能源合作对国际局势和地缘政治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王海运:俄罗斯正在制定2030年前的能源战略。俄罗斯与欧洲在油气供给问题上相互依赖,既是欧洲的软肋,也是俄罗斯的软肋。如果开辟了东方市场,俄罗斯对欧洲市场的依赖可以大大减轻。如果远东油气管道已经开通,俄罗斯人应对西方压力的姿态可能更为强硬。而中国的大市场正是他们所需要的。
《21世纪》:这次能源合作协议的签订是否有助于俄方在东部开发?
王海运:东部开发是俄罗斯21世纪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托,而对东西伯利亚油气资源的开发则是东部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东西伯利亚的资源开发与出口,不但可以解决经济发展的资金问题,为俄罗斯经济振兴提供支撑,同时也有利于防范地区分离主义,维护俄罗斯国家的统一。现在东部地区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人口大量外流,远东8个行政区的人口从800万减到600万,因此必须尽快振兴东部经济。俄罗斯要实现快速崛起,现阶段必须依靠资源开发,东部开发再次提上日程。现在“梅普组合”把东部开发作为一大战略重点,还有一个重要考虑,那就是利用中国快速发展的机遇,搭乘亚太经济的快车。
《21世纪》:那中方在石油协议中又得到了什么?
王海运:我认为此次协议的签订充分体现了“互利共赢”的原则,既符合俄罗斯发展战略、外交战略、安全战略的需要,也在几个方面满足了中国的战略需求。
首先是在外交战略上,要加强与俄罗斯的战略伙伴关系就必须夯实经济基础,而能源合作是两国经济合作的重头戏。
其次从能源战略看,中国能源需求增长旺盛,必须扩大境外能源供给。中国的能源安全不仅存在油气供应量的问题,还有个运输路径问题。要规避石油进口运输对马六甲海峡的过度依赖,迫切需要解决近距离陆上石油运输的问题。目前只有中哈管道,年供油能力约1000万吨,远远不够。远东管道中国支线是中国第二条陆上石油运输管道,年输油1500万吨是有保障的。将来稍加技术改造,可望增加到3000万吨。这对中国的能源安全,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最后,贷款换石油对于中国应对西方金融危机冲击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通过贷款换石油,把部分美元资产转换成
油气等资源性资产,对于解决外汇储备的多元化、调整外汇储备结构、抵御金融风险,可望发挥积极作用。
搁置油价争议,续签长期合同
《21世纪》:2005年,中石油与俄罗斯石油公司在政府框架下签订过一份长期石油供货协议。中方向俄罗斯石油公司支付60亿美元,俄方保证在2005-2010年间向中国输出石油4840万吨。请问这次“贷款换石油”与2005年的石油协议,有什么关系?
王海运:此次石油长期贸易协议的签订,与2005年协议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在时间上可以看作是2005年协议的延续。因为新协议从2011年开始执行,而2005年协议恰好在2010年结束。
《21世纪》:随着国际油价的持续增长,2005年合同后来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争议,你是怎么看的?
王海运:这60亿贷款签的是长期贸易合同,到2010年完成供油4840万吨。执行情况总体还是不错的,每年约1400万-1500万吨石油通过铁路运入中国。为完成这一任务,俄方铁路运输公司还专门改造了铁路系统,提高了运力。
这份协议目前还在继续执行中,今年供油大约1300万-1400万吨。从来没听说过俄方要撕毁协议,但在合同执行中有一段插曲。签约时国际市场油价约20-30美元/桶,中俄以此为参照,约合120美元/吨,这在当时是双赢的安排。后来随着油价飞涨,加上开发勘探成本增大,俄方要求中方涨价。中方考虑到俄方确有困难,做了一些让步,稍稍提高了一点油价。今年上半年,俄方再次提出涨价要求,中方顶住了。这次贷款换石油,可以看成续签了长期贸易合同。
“不怀疑俄罗斯的履约能力”
《21世纪》:这次石油协议是在俄罗斯面临金融危机时刻签订的,今后形势好转了,合同履约是否存在问题?
王海运:我觉得从签约背景、俄罗斯资源潜力、今后两国关系的发展大局来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俄敢于签约是有资源支撑的,不可能是虚假合同。关于资源量,中俄双方是经过反复论证的。中石油是有丰富国际合作经验的大公司,如果没有可靠的资源量,绝对不会签署这一协议。事实上,仅明年即将投产的东西伯利亚万科油田的年产量,就可达2500万吨。对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的油气资源储量,很少有人怀疑,现在只是探明储量增长缓慢。这对中国企业来说,又是一个机遇,可以和俄方联手勘探开发。
开辟中国油气市场是俄罗斯的战略需要,协议的签订符合俄罗斯的经济利益和战略利益,符合俄罗斯培育亚太石油市场的需要。
此外,通过中国支线供应中国的1500万吨石油,其中1000万吨要用于保障中俄合资企业天津“东方石化”的需要。而“东方石化”的建设与运营,对俄罗斯实现开发中国下游市场的目标至关重要。
中俄经济关系有互补互利的一面,也有复杂困难的一面。单方面追求利益最大化行不通,这是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此外中方企业家感觉与俄罗斯人谈生意很困难,按与西方公司打交道的程序往往谈不拢。这也影响了中方企业扩大合作的积极性。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