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时值
中国石油上市一周年。昨天,却传来了法国《费加罗报》公布的数据,中石油从去年年底的全球市值榜首黯然退下“王座”,退居第二位。
12万股民忍痛割肉
2007年11月5日,顶着“亚洲最赚钱的公司”、“全球资本市场市值老大”等光环,中石油高调登陆A股,当天最高价达到48.62元,一举成为A股总市值最大的公司,同时也成为全球总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
然而上市次日,中石油就走上了长达12个月连绵不断的下跌之路,一年来不但“顺利”跌破了30元的推荐价,击破25元的“合理价格”,在今年6月初,连16.70元发行价都没保住,最低到9.71元。昨天,中石油收报10.33元,累计跌幅接近80%。
而期望通过长期投资获得回报的近12万中小股民,熬不过黎明前的黑暗,忍痛割肉。2008年三季报显示,截至9月30日,中国石油股东总户数1879663户,较上半年股东总户数大减了118286户。众多机构如华宝兴业行业精选基金二季度时,曾斥巨资购买中石油逾2343万股,但三季度时则大幅减仓,退出前十大股东榜单。
“调控”流于简单化
中国石油是我国油气行业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和销售企业,是我国销售收入最大的公司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这样一家优质的大型国企,拥有稳定的销售收入和盈利,理应在中国资本市场有一席之地。因此中国石油回归A股是历史的必然,A股市场能够接纳中国石油也是其发展历程的重要见证。但是问题在于,中国石油上市正值A股估值的高峰,它的上市时机是否适当?
当时流行的观点是,A股过高的估值水平,需要大型国企不断上市以及由此带来的股票供给增加去消化。然而事实证明,这种见解可能把股市的“宏观调控”过于简单化。价格机制在股市阶段性失灵,也就是说,在一个时点上猛然增加供给未必有效。中石油发行时,有相当于10%的股民参与了中石油的打新,最终只有1.94%的资金中签,其较低的网上发行中签率已经充分证明这样的新增供给只是杯水车薪。
“最粗绊牛索”未见底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石油上市时,价格绝对是虚高的,虽然近期中石油表现出较强的抗跌性,但并不代表现在就是底部了。当然,从长期投资角度来看,作为全球最赚钱的公司之一,如果中国石油价位跌到9元左右,还是可以投资的,另外未来股指期货出来,作为题材性的利多,中石油还会有支撑。但是,要想回到48元的高价,可能未来5年、10年都达不到。
有市场人士指出,如果股份制改革催生了上一轮空前的大牛市,中国石油的上市则成为绊倒这头大牛“最粗的一根绳索”。可以预见的是,只要中石油没有见底,A股的下一轮牛市就无从谈起。而回顾中国石油上市一年来的历程,市场人士呼吁,在中国石油上暴露出的一些制度性问题希望引起市场各方的反思,其中一些弊端能够得到纠正,避免今后出现类似的现象,真正建立一个成熟而公正的制度体系。
本报记者许超声
(责任编辑:田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