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此类产品的利率和信用风险应当引起警惕
证券时报记者陈墨
作为银行的“王牌”产品,信贷资产类理财品首次遭遇到期收益率打折的“黑天鹅”事件。
在央行连续降息之下,近期推出的信贷资产类产品纷纷调低了收益率,理财专家提醒投资者要注意这类产品的利率、信用两大风险。
首款未达预期收益产品出现
这款遭遇“黑天鹅”的产品是“中信理财快车计划0817期13号”,发行日为7月11日,到期日为10月28日,实际到期年化收益率为4.66%、4.92%(认购50万及以上),而原本预期年收益率为4.85%、5.11%(认购50万及以上)。显然,这两者相差了0.19个百分点。
虽然这个折扣打得并不很大,但是背后意味着不可忽视的风险。该产品未能实现预期收益的原因是贷款本息未能完全偿还。据
中信银行解释,中国人民银行从10月9日起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导致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下降。而据该产品说明书显示,“信贷资产借款人为江苏省交通基建类上市公司、优质事业单位、外资企业集团等,分布在冶金投资、连锁百货、
农产品科研、化工等行业,为行业内优势领先企业”,并未明确说明具体的借贷公司和贷款明细。
值得注意的是,7月11日中信银行推出的是一组贷资产类产品,“快车计划0817期的12-20号”,还有不少存续时间长的产品未到期,能否达到预期收益尚在未知之数。
进一步来看,今年来各家商业银行发行的信贷类产品曾一度高达发行总量的65%以上,占据了全部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总数的三成。曾被业内认定能“保本保息”产品迅猛发行势头和投资者追捧是分不开的,这类产品的发行时间通常是2到3天,还曾经一度出现10分钟售罄的火热场面。
不可忽视两大风险
理财专家表示,在央行连续降息的压力之下,这一类产品的信用、利率风险值得投资者注意。
从近期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的投向来看,借款企业中有国有大型企业、大中型电力集团,也有民营建筑公司、经营化工产品的股份公司、水电开发公司等名不见经传的企业。此外,绝大多数信贷类产品没有银行担保,贷款企业的资信就成为投资者资金收益和安全的唯一保障。对此,理财师建议投资者一定要看企业的知名度,对于贷款对象不明确的理财产品尤其要提高警惕。
除此之外,西南财大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研究员杨剑超提醒投资者注意,中信银行对利率出现的风险在当初的产品说明书中并未明确提及,所以投资者在关注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信用风险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银行未明确提及的诸如利率变化之类的一些风险。
据从建行、招行和工行几家可以公开统计的数据显示,10月发行的信贷类产品规模缩水近一半。多次降息后产品的收益率可能下降到一个比较低的水平,而这类产品的期限也普遍比较长,因此投资者在购买前应该三思。
普降预期收益
进入9月和10月,相继的两次降息直接打压了信贷资产类产品的收益率,这类产品的发行逐渐走缓,并普遍降低了预期收益率。
以11月第一周为例,这周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发行数为36款,相比上周出现下降,其中21款6个月期以下理财产品平均预期年收益率为4.14%,较上周存在明显下降。例如,
招商银行近期发行的一款“招银进宝”之信贷资产546号1个月产品收益率为3.6%,而不到一个月前发行的515号却给出了4.00%的年化收益率。
不过,由于先前市场对企业信用风险的危机意识提升,新推出的这类产品有意识的增加了担保机构,例如光大银行推出的“第43期阳光理财T计划产品1”,在产品说明书中明确表示“信托贷款由国家开发银行提供连带责任保证”。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处理降息的两种主流方法为提前终止和新发产品设计浮动条款。不过,目前只有工行和招行对此类产品做出了浮动收益条款的设计调整。
(来源:证券时报)
(责任编辑:田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