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已经在从今年7月的147.27美元一路狂跌到12月5日40.81美元,创下2004年12月10日以来最低收盘价,但国内油价直到12月19日才降价。
中国油价下调为什么反应那么慢?到底有哪些因素制约着油价下调?中国油价能否直接与市场接轨?为此记者专访中国能源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王震。
石油国际贸易一般长期订单签量不签价中石化份额独大 记者:我们从国际进口的石油的量有多少,都是通过什么方式进口的?
王震:我们现在有将近50%的油都是依靠进口,每年进口在1.56亿吨,而中石化超过1亿吨、中化1千万吨、珠海振绒估计也有1千万吨,剩下的就是中石油的进口量,而中海油及其他一些民营公司量就比较小了。而按照国际惯例,石油在国际贸易中一般签的是长期合约,与一般的货物交易不一样是它只签量不签价格,因为油价波动太快太大,不管是买方还是卖方都不愿意把价格签死。
记者:你说的长期合同,长期具体指多长?
王震:所谓的长期合同一般都是一年,但可能会签一个意向性协议,比如五年的意向大概多少量,但是实际上是每年去落实。比如09年一亿吨,每个月会是多少,实际每个月还会调整。
我国的石油储备库存最大量可使用20天左右 记者:如果按照每月可调整石油进口的量,现在国际油价已经很低了,而我国还保持了那么久的高油价,为什么中石化、中石油还一直喊亏呢,是因为之前进口的库存太多了吗?
王震:它的利润的算法,这个是会计制度的问题,跟我们存货是一样的道理,看存货的计价原则是什么样的。其实它跟一般商场进货一个道理,我上个月买了一台电视放在这儿,可是这个月的时候电视价格大幅下调的时候,我把这个月计入产品线,假如原料进的时候用上个月的价格还是现在的价格?这就取决于公司怎么样去看。利润是做出来的,我讲做出来就是合理合法做出来的,利润并不完全反映公司真正的实力,利润它是基于一系列的会计的、制度的情况下计算出来的利润,并不是说你计算出来的利润和你公司真正赚到的钱是两个概念。看上市公司不能光看利润,要看现金流,因为这里面有很多调整,包括折旧方式的处理,开销方式的处理,存货计价方式的处理,应收帐款都会影响会计利润。
记者:我国的石油储备库存最大量是多少?
王震:应该包括企业库存整体加起来使用20天左右。
油价如股价无法预测政府控价为缓冲油价变动 记者:既然有一定的库存能力,为什么不能对价格有个规划和判断,一定要在高油价的时候硬着头皮进口,而在低油价的时候不更多进口?
王震:判断不了,就跟买股票一样预测。而中国的中石油、中石化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公司行为。即使某个时候中石化亏损,而且是直接进口成品油,哪怕一吨亏损几千块钱,但国家出现了油荒,也必须去为国分忧,而民营企业不可能干这样的事情。大概在今年八九月份油荒很厉害,那时候中石化进了不少油。而那个时候又带有一些政府行为,所以说我觉得为什么后来大家想国际原油价格下跌那么多,成品油价格为什么还不调。而同样国际原油价格上调很多的时候,中国也顶住压力成品油价格不涨,一样的道理。去年调价在10月份,调完以后国际原油价格从去年的10月份从80、90美元一直上涨到今年调价时的130多美元,那时候成品油价格才调。既然是国家在控制价格,那么它上涨的时候就等于相当于把那个涨的步伐给减一减,有一个缓冲。那么下降的时候它当然不会马上去下降,同样会缓冲一下。实际上很重要也可以讲它为了石油公司弥补前一段时间亏损,稍微消化一点,要不然国家老去补这个窟窿不是办法。
成品油涉及面广在中国的市场化道路还很长 记者:美国油价跟着市场变,每天都变。那为什么中国不能参照这样的做法?
王震:这就是中国,大家认为这个东西影响面比较大,汽油既是一个终端消费品,又作为中间产品(是继续投入生产过程的初级产品和工业再制品,使经过一些制造或加工过程,但还没有达到最终产品阶段的产品。),所以说它的影响面就大得多。如果只是看一个终端消费品的话,其实是可以直接去调,这样终端消费的影响要好控制一些,作为中间产品一下子子影响面扩大了,不好控制,中国还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市场经济国家。这就是现实、国情。
记者:这肯定不是一个长久的办法?
王震:这肯定不是一个长期的办法,长期的办法肯定是要市场化的定价机制。大家其实都知道,只是朝这个方向走,步伐是快一点还是慢一点,是要定一个时间表还是说不定时间表,我觉得其实大家争议在这些地方。
燃油税改革后中国成品油可能每月调价一次 记者:您知道这次燃油税改革,将来燃油税改革出来之后,中国的成品油价格会多长时间调一次?
王震:估计会常调的,可能恢复到以前的每月调一次。04年之前,成品油价格也是跟国际接轨的,一个月调一次的。但是后来为什么这条制度停了呢?因为之后原油价格涨得太快了,我们要按那样月月涨的话,对消费者冲击太大。其实你要整体去看的话,发改委的很多行为是合理的,它是理性的。我们消费者往往不看那个,不看对它有利的事情,看的更多的是对它不利的事情。
我们现在只不过讨论的核心是一个是理想化的方式,价格每天都变,这显然不能由发改委去定,应该是市场化。定期调价我的理解应该还是一个月调一下,但是我不知道将来会怎么样,能不能半个月或者一个礼拜调一次?我觉得很有可能。这样的话,大大增大了市场化。(东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