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洛阳
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吴宗彦先生
题记:轴研科技脱胎于我国轴承行业唯一的国家一类科研机构———洛阳轴承研究所,经过半个世纪的风雨征程,轴研所形成了雄厚的滚动轴承综合研发实力和相当规模的“高、精、尖、特、专”轴承及相关产品制造能力。
2008年11月24日,轴研科技发布公告,拟向公司控股股东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定向增发1059万股股份,购买国机集团持有的轴研所100%的股权,将轴研所整体注入轴研科技,同时注入的还有精密型重型机械轴承产业化项目。
带着对注入资产、规模化生产以及轴研科技未来发展的关注,我们走进了轴研科技,专访了公司董事长吴宗彦先生,听听他对轴研科技未来的规划。
高端定位彰显竞争优势
2007年,中国步入了轴承生产大国行列。轴研科技依靠自身优势,避开了竞争激烈的普通轴承市场,走出了一条依靠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发展路线。
笔者:请您介绍我国轴承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前景。
吴宗彦:2007年,全国轴承行业的产量、销售收入指标均排名世界第三位,中国已成为世界轴承生产大国,但还不是强国。一方面,量大面广的普通轴承供大于求,市场竞争激烈;另一方面,高精密高性能的特种专用轴承开发能力弱,市场短缺,需要大量进口。而造成“大国不强”的主要原因是我国轴承行业生产集中度较低,企业形成不了规模,因此就没有足够的实力搞综合研发、开发高附加值的高精尖产品。
预计未来轴承行业将稳步增长。一方面,轴承是消耗性的机械基础件,除新增项目和新增机械产品将拉动轴承需求外,机械产品(如:机床、汽车、火车等)保有量的增加和利用率的提高都会增加对轴承的消耗;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对主机要求将越来越高,从而,对轴承的性能、技术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未来,新产品层出不穷,需求量也会不断加大。因此,未来轴承行业稳步增长应该问题不大。
另外,根据国家轴承行业“十一五”规划,轴承行业将实施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推进大集团、“小巨人”企业建设,推进研发创新能力和设计制造技术升级,提高生产集中度,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从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
笔者:与行业内其它企业相比,轴研科技的竞争优势体现在哪里?
吴宗彦:对于轴承行业来讲,新技术的开发速度和领先程度、产品品牌形象和知名度、产品质量稳定性和低成本、充裕的资金和较高的资金利用率等几大因素已经成为轴承企业在竞争中获胜的关键。
与国内同行业企业相比,轴研科技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技术积累、品牌知名度以及质量保证等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轴研科技积淀了大量的技术经验和专利产权,在生产高精度、高可靠性轴承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和积累始终走在行业前面。公司目前共申请专利314件,其中163件已经获得国家授权。同时,“ZYS”也成为了国内外强势品牌,在精密轴承和电主轴等领域具有行业领导地位,2007年“ZYS”商标被授予河南省著名商标称号。此外,公司有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从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到第一套太空行走航天服,在长期的航天配套任务中,从未由于“ZYS”产品问题影响主机质量,多次受到中央军委、总装备部、国防科工委、国家科委等国家部委的表彰以及
航天科技集团等航天用户的肯定和赞誉。
资产注入提升综合竞争实力
2008年11月24日,轴研科技发布公告,公司拟向控股股东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定向增发1059万股股份,购买国机集团持有的洛阳轴承研究所100%的权益,从而实现轴研所整体注入上市公司。
笔者:请介绍国机集团将轴研所注入轴研科技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吴宗彦:轴研科技是由轴研所经营性资产改制而来的。上市之初,由于相关政策的限制,轴研所相关轴承检测业务和军品业务并未纳入公司范围,公司从事的军品研发生产任务主要通过租赁轴研所相关设备来进行,形成大量的关联交易。去年6月,轴研所的精密型重型机械轴承产业化项目在河南省发改委备案,该项目计划总投资4.38亿元,建成投产后,轴研所与轴研科技将存在一定程度的同业竞争。若该项目继续租赁给轴研科技,则进一步加大了两者之间的关联交易。
因此,公司控股股东国机集团决定将轴研所整体注入轴研科技,实现国机集团轴承业务整体上市。这样,既减少了关联交易、规避了潜在的同业竞争,也将提升轴研科技的研发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此外,精密型重型机械轴承产业化项目一并注入轴研科技也有助于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笔者:本次注入的资产质量如何?目前资产注入进展情况怎样?
吴宗彦:本次注入的资产为轴研所改制为轴研所有限公司的100%股权,即轴研所所持本公司股权划出,并进行主辅分离后的主要业务资产,资产范围包括轴承质量检测中心资产、军品业务形成的资产、相关土地、房产以及轴研所拟投资建设的精密型重型机械轴承产业化项目。其中,精密型重型机械轴承产业化项目主要生产大型和特大型轴承,如风力发电机、精密轧机、大型精密机床和加工中心配套的轴承。项目完全达产后将新增轴承生产能力5.18亿元,新增年利润总额9346万元。
此次资产注入共分为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轴研所将所持的本公司3315万股无偿划转给国机集团;第二步,轴研所主辅分离,并改制成轴研所有限公司;第三步,轴研科技向国机集团发行股份,购买国机集团持有的轴研所有限公司100%股权。截至目前,前两步已经完成,正在紧张进行第三步工作。
笔者:本次交易完成后对轴研科技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吴宗彦:本次交易完成后,轴研所相关检测业务、军品科研业务将进入上市公司,会进一步提升公司在行业中的技术领先地位。另外,本次交易将轴研所精密型重型机械轴承产业化项目注入公司,将进一步确定公司在高端轴承产品上的优势地位,有利于提升公司的持续发展能力。
随着轴研所的并入,其使用了近50年的ZYS品牌将会使轴研科技公司在国内外整体形象大幅提升。
全新战略布局促规模化发展
多年来,轴研所立足高精尖技术和苛刻的质量控制体系发展规模化生产。本次资产注入完成后,轴研科技将形成以轴研所为研发中心,以第一、第二产业园为产业化中心的全新发展战略格局。
笔者:公司产品一直定位在“高、精、尖、特、专”的高端市场,品种多,但数量少,请问公司将如何解决规模化生产的问题?
吴宗彦:我们在长期军品研制过程中逐步积累了高精尖的技术和严格的质量管理流程。但我们认识到光有高精尖技术不行,还要进行规模化生产。将这些高精尖的技术和严格的质量管理流程用于民品生产将是我们的一大优势。
2005年,轴研科技在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投资建设了第一产业园,用于电主轴、特种精密轴承及陶瓷轴承等产品的产业化生产。2007年,轴研所在洛阳市涧西科技工业园区购地近200亩,拟发展大型及特大型轴承等产业。此次收购完成后,轴研所在涧西科技工业园区的产业园将作为轴研科技的第二产业园。届时,轴研科技将形成以轴研所为研发中心,以第一、第二产业园为产业化中心的全新发展战略格局。
笔者:不难看出,精密型重型机械轴承产业化项目(第二产业园)对公司规模化生产意义重大,请您介绍一下目前项目的进展情况。
吴宗彦:精密型重型机械轴承产业化项目于2008年8月28日正式奠基,目前正进行项目基础工程建设和设备的招标工作,预计基础工程将于春节前完工。一期工程厂房建设计划于2009年6月底完工,主要设备也将同时到货。初步计划2009年三季度进行设备的安装调试,四季度进行试生产。如果项目进展顺利,到2009年9月底一期工程将逐步形成产能。
笔者:据了解,精密型重型机械轴承产业化项目的一项重要产品是风电轴承。随着全国风电热潮的掀起,风电轴承成为了轴承行业的新宠,不少企业纷纷上马风电轴承项目。请您介绍一下目前国内风电轴承市场形势?
吴宗彦:我国可开发风能总量约28.3亿千瓦,截至2007年底,我国风电机组的装机容量为590.6万千瓦,仅占可开发风能总量的2‰,风电产业开发潜力很大。根据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期间要建成30个10万千瓦级以上的大型风电项目。
风电轴承主要应用在风力发电机组中的偏航系统、变浆系统、传动系统和发电系统,平均每台机组约配套26套轴承。根据以上配套定额,按我国每年新增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计算,则每年新增加1.5兆瓦风力发电机约6700台,需轴承17万套以上,其中特大型四点接触球转盘轴承约2.7万套。
我们早在2001年就承担了国家风电轴承系列技术攻关,已获得完整的设计及生产技术。虽然当时未能及时产业化,但一直未间断这方面的研发,目前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将在精密型重型机械轴承产业化项目发挥重要作用。该项目采用的技术及工厂设计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行业严冬里化危为机
全球性金融危机给轴承行业带来了阵阵寒意,轴研科技高端的产品定位和独特的生产模式成了御寒法宝。“严冬”中,轴研科技在积极推进高技术产品规模化生产的同时不断开发市场空白,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笔者: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外经济形势不容乐观,轴承行业是否会受到影响。
吴宗彦:轴承行业是机械基础件行业,受经济周期影响比较大。经济增长减速,必将对轴承行业的下游———机械行业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减缓轴承行业的发展。目前,行业内已经有不少出口型的企业倒闭了,而且这股倒闭潮还在蔓延。这些出口型企业的轴承日产量相当大,因此,此次倒闭潮将对我们“轴承大国”的“大(产量大)”提出挑战。未来,具有高附加值的高、精、尖、特、专产品的适度规模化、产业化将是轴承企业的发展机会。
笔者:公司是否感觉到经济危机带来的压力,公司经营策略有哪些变化?公司未来的经营目标是什么?
吴宗彦:从目前来看,金融危机对公司的影响不是很大,原因主要有:来自军工领域的特种轴承需求相对稳定,而民用轴承这一块,由于产品定位高端,技术优势明显,因此竞争也相对较少。但金融危机带来了整个社会的资金吃紧,客户欠款较往年有所增加,在现金流方面,我们感到了些许压力。对此,我们已经采取多项措施,比如强化资金运作能力,加大催款力度等。
另外,由于公司的经营是靠产品的高附加值取胜,而不是靠大量的材料、人力、物流等方面的低层次竞争,因此上半年原材料涨价以及金融危机对公司的影响有限。很可能在下一轮的发展中,行业内其他企业会转而瞄准我们的生产模式和产品,跟我们形成竞争。对此,我们积极研究了相应对策。首先,我们要将现有的高新技术产品进一步规范化、扩大规模、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即使被别人模仿,我们也要比他们做得更好、质量更可靠、成本更低。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发挥技术上的优势,瞄准市场空白,加强新产品的研发,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如:高速列车轴承、大飞机轴承等等。
未来,轴研科技在围绕做强做大、扩大优势产品产业化规模的同时,将利用轴承行业产业重组整合的机遇,实现公司快速发展。公司也将继续发挥技术、品牌优势,向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科技型企业集团大步迈进!
(责任编辑:单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