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2月19日,上市公司购入股份合计约5.99亿股;增持金额合计约39.24亿元。
中国证监会消息,截至12月19日,控股股东增持的上市公司分布广泛,央企28家、地方国企56家,民营企业40家。
8月证监会降低增持门槛以来132家上市公司被股东增持 据天相投资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自8月28日证监会发布增持新规以来,沪深两市累计已有132家上市公司发布了股东增持公告,主要涉及房地产、化工、钢铁、商业、医药等行业。其中10月底以来增持的股东多数能够实现账面浮盈;同时股东"换岗"的现象也在近期开始有所增加。
增持股份多数浮盈 从统计数据来看,按昨日的收盘价,三分之二的增持到目前为止都有浮动盈利。茂业系10月和11月举牌的
深国商、
商业城,其浮动盈利已经超过40%,
渤海物流也在30%以上。即使本月17日被增持的
深鸿基,股价相对其增持价也高出15%以上。同时,
健康元、
江山化工、
江山股份、
京能热电等不少10月以来被增持的股份,增持股东都浮盈40%以上。
但并非所有增持的股东都皆大欢喜,这与时机选择有重要的关系。如在9月被增持的
中煤能源、
中国远洋、
山西焦化、
吉林森工等,增持的大股东还有20%以上的浮动亏损;9月汇金公司增持三大国有银行,到目前也浮亏10%以上。
产业资本二级市场抄底 深国商、深鸿基、
中兴商业、
景谷林业……11月底以来,沪深两市的增持并购热也在不断升温。
8月底增持新规出台以来,指数从2400点左右下跌,10月底最低到达1664.93点,由此吸引了产业资本对部分上市公司股权的"觊觎"。最典型的要数"茂业系",对渤海物流、深国商、商业城几面出击,不断举牌,尽管分别遭到各方的"反击",但近日茂业系二度增持深国商,将持股比例提高至10%。同时银泰系举牌中兴商业、宝安系举牌深鸿基都有着类似的产业投资目的。
部分前二大股东持股比例较近的公司,二股东变身大股东的案例也不在少数。如近期的景谷林业,股东景谷森达国资经营公司通过二级市场增持以及国资委批复无偿划转,将第一大股东的位子稳拿手中;山东京博控股也是通过二级市场增持和产交所竞拍中,几番周折,成功入主
国通管业。
央企增持出手不大方 尽管9月19日国资委鼓励央企股东增持,但从央企大股东增持的比例和规模来看,出手都算不上慷慨,按业内人士的说法,央企股东的增持基本只是"表态"性的,对估值的考虑相对弱一些。
从统计的数据来看,"中字头"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增持比例一般都不超过1%。如
中兴通讯大股东10月增持股份比例仅在总股本的0.17%;中国远洋大股东9月中旬增持的比例只有总股本的0.07%;近期被增持的
粤高速,大股东及一致行动人增持A股和B股的股份占总股本的比例也都只有0.013%和0.024%,中石油、三大国有银行均存在类似的情况。
不过有市场人士表示,总体而言,中小企业或民营企业股东增持的行为更加谨慎,一旦出手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增持的比例也相对较高;而央企股东增持比例虽小,但覆盖的范围则要广泛得多。
最新消息
三家公司又被股东增持
(600265)景谷林业原第二大股东景谷森达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本次权益变动实施前持有景谷林业股份31078300股,占总股本23.94%)本次通过二级市场购入方式,增持景谷林业股份614450股(占总股本0.47%)。本次权益变动实施后,景谷森达将持有景谷林业股份31692750股(其中有限售条件股份30020000股),占总股本24.42%,为景谷林业第一大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
600120)浙江东方昨日接到控股股东浙江省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首次增持前共持有公司股份224623054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4.44%)通知,浙江国贸于10月29日至12月19日累计增持公司股份合计10110018股(占总股本的2%)。截至12月19日,浙江国贸持有公司股份234733072股(占总股本的46.44%)。浙江国贸此次增持公司股份计划已实施完毕。浙江国贸将按照相关规定向中国证监会申请豁免要约收购义务。
(
000516)开元控股控股股东西安
申华控股有限公司近期通过二级市场增持了公司股份7407796股,占公司总股本5%。申华控股及其控股的高新医院合计持有公司股份37536796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5.34%。(新闻晨报)
央企整合等于变相增持?国资整合再度升温 目前情况显示,上证指数从6000点以上跌至2000点并未妨碍国资整合的决心。反倒是随着股价的暴跌,上至中央企业,下至地方国资,向上市公司注资的热情日益高涨。这一情况在最近得到了集中爆发:
川投能源(600674)、
金牛能源(000937)、
东方航空(600115)以及
南方航空(600029)等相继公布了国资注入计划,股价均出现暴涨。
实际上,除国资委的政绩压力外,低廉股价和局部充裕起来的资金都是刺激国企加快整合进度的主因,而这实际上属于变相的大股东增持行为。
虽然我们强调,国资委完成整合政绩目标是驱动国资整合的政策因素,这迫使各央企整合方加速整合进度。但实际上在国资整合进入深水区后,地方和企业利益往往成为阻碍整合的绊脚石,那么为什么随着市场股价逐级缩水,各地方企业的整合积极性反而有所提高呢?
我们认为可能两点原因。首先是国企资金面开始逐步宽松,实际上无论是并购贷款还是央企注资,都是通过资金供应直接改善中央和地方国资企业的资金面环境。其次,利益从根本上刺激国企整合。当前整个市场低廉的筹码和管理层对股市新定位可能是刺激部分国资开始整合的利益刺激。我们可以看到,除以上提及的川投能源、金牛能源、东方航空以及南方航空上市公司外,近期重组的地方国企也都普遍采取非公开发行注资的形式来完成整合,实际上等于央企在低廉的价位直接实施了一次筹码收购行为,也为接下来核心资金的资本布局奠定基础。
央企整合等于变相增持?从直观上理解,通过二级市场购入股票才属于产业资本增持。但考虑国内A股的实际情况,产业资本增持的情况可能有多种类型。尤其是国资证券化潜力空间巨大的背景下,通过定向注资扩大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和总股本数,更是实现国资证券化和更加便利购买低廉筹码的变相增持方式。所以,随着国资注入和更多央企和地方国企定向注资的铺开,实际上就意味着在资金宽松的情况下,大非为代表的产业资本展开实质性的增持行为,这是值得我们重视和关注的。而这种特殊的形式,不容易引起场内参与者的注意,对于有意图进行资本运作的核心资本而言无疑是最便利途径。
虽然中央政府从政策层面重新定调股市,并且将股市的稳定纳入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缺乏实质性措施依然让市场信心短期难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解决大小非问题,市场的稳定就没有任何实质性保障。从这点来看,我们可以将大小非压力和国资整合的动力看做是利益博弈过程中,管理层为缓解大小非造成的不稳定性,会给予相对宽松条件和积极支持的一条新路子。(证券时报)
(责任编辑: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