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31日,多家外国媒体和通讯社对三鹿奶粉案开庭进行了报道,并引用《中国日报》的消息,称田文华等直接责任人可能面临死刑的判决。
路透社、法新社认为,三鹿“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破坏了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国际上的信誉,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中国奶制品召回的现象。
路透社还称,石家庄市政府在今年8月知晓三鹿奶粉可能存在质量问题后却没有立即报告上级部门。
美联社在报道中指出,4名高管如果确实存在犯罪行为,那么当局很可能对他们进行严厉的审判,以恢复中国食品在世界市场的信誉。法新社则认为中国在庭审报道上的谨慎态度,也说明了希望国内外受众能够了解政府“严肃处理事件”的态度。
CNN引述新华社的报道,称中国奶制品协会相关人士在上周六表示,企业希望借由承担巨额赔偿,来获得受害儿童及其家庭的理解与宽恕。
美联社则认为,“奶粉事件因为凸显出食品安全隐患和企业、政府人员渎职现象已成蔓延之势,被普遍认为是国家的耻辱,11亿元赔偿计划的出台正是意图消除这一耻辱。”
BBC介绍了这一总额为11亿元的赔偿方案,但同时指出,家长普遍认为落实到每个受害者身上的赔偿数额太小,代理律师声称会继续提起诉讼,争取更多的补偿。
法新社引用一位在法庭外等候结果的受害儿童父亲的话:“我是一位农民,我没钱支付孩子的医疗费用,我的儿子尚未康复,也没有能力让他得到治疗。”
由于外国媒体无法进入法庭进行旁听,他们对在法庭外围观的受害人亲属和律师的情况进行了大量报道。
美联社在报道中指出,部分家长认为政府辜负了他们的信任,因为他们的子女正是由于食用了这些获得政府安全许可的奶粉而致病甚至死亡的,此次庭审很难让受害儿童的父母获得安慰。
BBC也指出,三鹿奶粉案使中国乳业面临着挑战。
美联社还提到,三元乳业在检验中因为没有被发现含有过量的三聚氰胺,因此保证了其产品的声誉和良好形象。(周(吉+力)人编译)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田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