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 金融评论

荣智健:不期而至的巨亏

  荣智健:不期而至的巨亏

  非金融机构在对冲风险之时,对于相对陌生的金融衍生工具,还是需要多一些警惕

  2008年10月20日,中信泰富(0267.HK)发布公告爆出投资外汇衍生品亏损的丑闻,预计亏损超147亿港元,并同时宣布其大股东中信集团将安排15亿美元的借款助其渡过危机。

此后,香港监管部门介入,目前尚无调查结果公布。

  12月19日,中信泰富举行股东大会,表决通过了中信集团发行可换股债券的形式得到最多15亿美元(约合116.25亿港元)的备用信贷,并将澳元累计目标可赎回远期合约转让给母公司中信集团的动议。

  但截至12月23日,中信泰富股价报收每股7.47港元,较事发前仍近50%的跌幅。

  这一亏损额被列为美国次贷危机以来,港交所绩优股公司最大的一宗亏损事件,也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公司因为投资外汇衍生产品产生的最大一单亏损,更是今年爆出的中国企业最大外汇交易亏损案。

  澳元贬值惹的祸

  这起外汇杠杆交易是因为中信泰富在澳大利亚有一个名为SINO-IRON的铁矿项目而引起的,其是西澳最大的磁铁矿项目。

  该项目总投资约42亿美元,很多设备和投入都必须以澳元来支付。这一点也得到了中信泰富董事会主席荣智健的回应,他说,中信泰富直至2010年对澳元的需求都很大。整个投资项目的资本开支,除目前的16亿澳元之外,在项目进行的25年期内,还将在全面营运的每年度投入至少10亿澳元。

  为了减低项目面对的货币风险,中信泰富于2008年7月签订3份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后因澳元大幅贬值跌破锁定汇价,令中信泰富在3个月间录得8.07亿港元的实际亏损及147亿港元的账面损失。

  这次外汇事件将使中信泰富全年业绩出现亏损。截至今年6月底中信泰富的半年净利为43.8亿港元,而2007年度全年净利为108.43亿港元。事发后,中信泰富主席荣智健称,公司将协调15亿美元的大规模拨备,今年业绩将转为亏损。

  11月12日晚间,中信泰富公告称,中信集团向其提供15亿美元备用贷款融通,以换取公司等值的可转换债券。这些债券将以每股8港元的价格转换为股份。在可转换债券完成股份转换后,中信集团在中信泰富中的持股比例将从当前的29.44%增至57.6%左右。

  “尽管杠杆交易是有其本身的背景,是基于澳大利亚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及公司运营对澳元的需求,但中信泰富对澳元需求不是简单的套保,而是杠杆式合约,收益小、潜在损失大,成本和收益并不对称。在套保同时,也想投机,即赌澳元未来坚挺。”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博士张明称,“(中信泰富)没料到三季度以来,美元兑澳元大幅升值,以致亏损。”

  机制预警

  事后,中信泰富董事会主席荣智健曾公开表示,此次合约是在没有适当授权的情况下签订的,而且其潜在最大风险没有得到正确评估。另外,中信泰富集团财务董事张立宪和集团财务总监周志贤已引咎辞职,事件相关的其他人员还将受到纪律处分。

  风险评估系统有漏洞,交易监管机制不健全,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由于金融衍生品买卖形成的资产流进流出不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此类业务发生只有交易者本人知道,在资产没有损失以前,任何人都不可能知道交易的存在,也根本谈不上监管。由此也就不难解释之前有会计师质疑,中信泰富从揭发事件到对外公布时隔了6个星期之久。

  此次中信泰富是典型的操作风险所引发的亏损,这是由机构内部风控管理上存在的漏洞所致。此外,金融机构更好地遵守行业职责和相关道德规范是市场发展的基础,加强从业人员的管理及整体素质的提高在金融市场蓬勃发展的今天显得极为迫切。

  中信泰富巨亏事件再次证明了现行国际金融秩序的投机性和危险性。该公司主营业务在基建方面,但这一次在衍生品交易上栽跟头,至少证明,非金融机构在对冲风险之时,对于相对陌生的金融衍生工具,还是需要多一些警惕。

  很多时候,如果审慎地运用衍生工具,能够帮助实体企业和金融机构规避风险及获取收入。但衍生产品具有的杠杆性、价格波动性等特点,决定了其可能产生相当大的风险。

  如果使用不当,贸然参与或过度投机,则很有可能给交易者带来巨大损失。特别是当金融衍生产品的各种风险交叉反应、相互作用影响,更会加倍放大风险。

  显然,即便是在成熟的市场当中,由不当使用衍生产品交易引起的巨额损失事件也在历史上多次重演,亏损金额更有放大趋势 。就在不久前,摩根士丹利透露,由于该公司驻伦敦的一名信用衍生工具交易员对头寸的错误估值,公司将蒙受1.2亿美元的收入损失。

  更早时候,还有震惊金融界的法国兴业银行衍生品投资亏损。由于法兴旗下一名交易员私下越权投资金融衍生品,该行因此蒙受了49亿欧元(约合71.6亿美元)的巨额亏损。法国储蓄银行的投资部门在衍生品市场中违规操作,造成约6亿欧元(约合8亿美元)的损失。期货巨头曼氏一名交易员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违规投资小麦期货,令公司亏损1.415亿美元等等。

  中信泰富事件,也给其他企业敲响了警钟。在这种灾难性的后果面前,类似的商业机构实在有必要针对衍生工具业务的特点,建立专门的风险内部控制机制,改善公司的结构,完善操作程序,分清套期保值与投机的差别,严格控制投机交易等,从而降低企业运营风险。

(责任编辑:佟菲)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