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月~2008年10月我国出口数量指数、进口数量指数走势图
2005年1月~2008年10月我国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变动情况
2007年1月~2008年10月我国贸易条件变动情况
美国等发达经济体陷入衰退导致境外市场对我国商品需求出现萎缩,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这两大因素是导致我国外贸进出口下降的主要影响原因。
2008年,在世界经济形势急剧变化、国内经济增长减速的背景下,我国外贸进出口遭遇突变。
2008年前9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保持了平稳的增长态势,进出口总额达1967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2%。10月份,进出口出现较大幅度减速,当月进出口总额2214.1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6%;出口总额1283.2亿美元,同比增长19.2%;进口总额930.9亿美元,同比增长15.6%。
11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风云突变,遭遇雪崩式下滑。当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1898.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下降达9%。其中,出口总额1149.9亿美元,同比下降2.2%;进口总额749亿美元,同比下降达17.9%。
多年来,我国外贸进出口单月首次出现量价齐跌,首现负增长。尽管我们2008年年中已经预计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速可能出现大幅下降,但这么短时间内就出现了雪崩式的坠落还是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并且,这很可能不是偶然现象,极可能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外贸进出口的常态。
从当前来看,有两大主要因素导致了我国外贸进出口遭遇突变。
第一,由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陷入衰退,导致境外市场对我国商品需求出现萎缩。2008年以来,在次贷危机向非次贷市场进一步扩散、房地产衰退、股市进入熊市等极端不利的共同因素作用下,美国经济大幅减速,欧洲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也未能幸免,都已陷入了经济衰退的困境之中。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或停滞或下降,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大幅放缓。由于发达国家是世界经济的主体,世界经济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达国家(特别是三大经济体)的变化。
在三大经济体中,美国在2008年第三季度GDP环比年率下降0.5%,这是继上年第四季度负增长以来再度出现负增长。欧元区和日本在2008年第三季度GDP环比分别下降了0.2%和0.5%,均连续两个季度下降,并陷入了“技术性”衰退。虽然美国还未陷入“技术性”衰退,但发达国家和地区需求萎缩开始严重影响我国出口商品需求。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对欧美市场的影响日益加深,加上近来人民币对欧元大幅升值,2008年9月份以来,我国对欧盟和美国的月出口额持续下降。其中,11月份我国对欧盟出口240亿美元,分别比9月和10月份减少33.7亿美元和22.2亿美元;对美国出口203.6亿美元,分别比9月和10月份减少43.3亿美元和32.9亿美元。
第二,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是导致我国外贸进出口下降的重要原因。2008年7月份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大逆转,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急剧下降,我国进口商品价格也随之大幅回落。
2008年12月上旬,反映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CRB指数已从2008年7月份的最高位下跌了40%以上。其中,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在12月上旬已下探至40美元/桶,比2008年最高位时跌幅最高达70%;煤炭、矿石、金属和橡胶等产品价格跌幅也都在50%以上。
随着大宗商品国际市场价格高位回落,2008年9月份以来,资源类产品进口价格普遍下降。其中,11月份,大豆进口均价为508.7美元/吨,环比下降14.3%;食用植物油进口均价为990.7美元/吨,环比下降7.4%;原油进口均价为528.3美元/吨,环比下降25.6%;成品油进口均价为490.1美元/吨,环比下降36.7%;铁矿砂及其精矿进口均价为122.7美元/吨,环比下降11.8%。另外,9月份,我国进口商品整体价格同比涨幅尚达17.5%,10月份即回落到10.8%,11月份更是较2007年同期下降达12%左右。
(责任编辑:单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