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策性到商业化 国开行大象转型
本报记者 王镇江 北京报道
陈元自1998年调任国家开发银行担任行长以来,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得开行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不良资产率由1997年底的42.64%降到2007年底的0.54%,不良贷款率由42.65%降至0.59%。
2008年12月16日,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虽是顺势而为,但转制后的开行也许并不轻松。
从“财政融资”到“信贷融资”
1994年开行成立之时,中国正处于短缺经济发展阶段,国家中长期重点基础建设严重不足。针对这种情况,开发银行主要担负宏观上防止基建盲目膨胀引发通货膨胀和微观上确保国家重点项目资金需要这两方面的职责,重点支持“两基一支”领域重点项目建设以及国有大中型企业建设,贷款资金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在1994-1998年这一初创阶段,受当时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的局限,开行在经营模式上沿用了财政融资的观念和方式,资本金是“一女两嫁”:以项目的建设资金拨付,同时作为开行的资本金;项目由政府部门指定,发债由行政摊派,贷款由商业银行委托代理。这期间,开行业务功能单一,风险意识薄弱,与其他国有银行一样,信贷风险不断沉淀、累积。
1998年3月,陈元自央行副行长之职空降至开行任行长,提出“在市场环境下、银行框架内”办银行的思路,开始了政策性金融的市场化探索。
按照“树立国家信用和市场业绩相统一”的办行宗旨,开行开始主动面向市场防范和控制风险, 先后进行了三次信贷体制改革。
1998年4月第一次信贷体制改革,建立了风险内控机制,控制信贷资产增量风险。1999年1月进行第二次信贷体制改革,重点化解存量风险。2000年11月推进第三次信贷体制改革,全面引进国际先进银行的技术、方法和管理理念,强化了内部管理,建立起“业务推动、风险控制、稽核监督”三线并行又相互制约的运行机制。
与此同时,开行进行了“融资民主”制度建设,“开行贷款不是我决定,是由大家投票决定。100多个人投票,大家投票的结果我能否定,但不能丢开大家投票的结果说你们必须做某一个项目。”陈元2005年在做客新华网接受网友提问时如是说。
这种民主的集体投票制度只是开行有效控制贷款风险的举措之一,此外开行还通过项目评审电子路演制度、完善内部评级系统和加强贷后监督等手段加强风险管理,不良率逐年下降。1997年底至2007年底,不良资产率由42.64%降到0.54%,不良贷款率由42.65%降至0.59%。
1998年9月,开行将国家信用运用于债券融资,在银行间市场率先进行市场化发债。此后不断创新债券品种,到2007年底累计发行各种债券4万亿元,成为仅次于财政部、央行的第三大债券发行体。债券融资也成为开行资金的主要来源(约占90%)。
与此同时,开行积极进行资产支持证券(ABS)探索,推动融资由信贷阶段向证券阶段发展。2005年在国内率先设计发行41.78亿元ABS。到2007年6月,该单产品全部偿付完毕。“开行首单ABS的做法实际上被看作ABS的基本模式,此后3年中,浦发、工行等的ABS基本沿袭了开行的模式,而开行首单ABS也成为国内信贷资产证券化史上第一只成功发行、成功偿付的产品。”央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沈炳熙在其最近出版的《资产证券化中国的实践》一书中如此说。
“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融资问题,实质上是我国市场缺损、体制机制落后等深层次问题的反映,其根本出路在于进行市场建设,信用建设和制度建设。”陈元表示。
顺势而为商业化
在陈元看来,开行商业化转型是顺势而为。从外部环境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从内部条件看,开行资产优良、财务重组压力小、人员少、包袱轻,改革成本低,具备了实施改革的内部条件。2007年底,开行贷款余额22720亿元,总资产28947亿元,而其全部员工人数仅有5000多人,。而该年开行的ROA(资产收益率)和ROE(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2%和16.3%,与国际优秀银行相比并不逊色。
实际上,开行目前已经在积极涉足证券、信托、租赁等领域,并进入股权投资领域(已参与设立包括中非发展基金、渤海产业基金在内的7只产业基金),全能银行的雏形隐现。
其实,据知情人士透露,有关部门对开行的总体改革设计也是几经修改。
在2004年到2006年上半年期间,人民银行牵头,在不预设立场的前提下,广泛征求各部委、学术机构及市场主体的意见。此时各方面形成的主要意见为:从建立市场化约束入手,切断政策性银行与财政之间的“风险通道”,建立独立经营、自担风险的开发性银行。
在2006年年中到2007年上半年第二阶段,国务院开行改革方案设计小组认为,政策性银行市场化经营条件日益成熟,应转型为合格的综合性开发金融机构,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兼营,通过分设国家账户和公司账户,隔断二者间的资金融通,防止政策支持资金被挪用为商业投资。
2007年4月至2008年初,中国银行业蓬勃发展,随着市场化的推进和银行业竞争的加剧,商业银行对政策性业务提出了公平参与的要求,决策层于是提出对政策性业务实行公开招标,各银行平等竞标。2008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开行改革总体方案,明确开行转变为商业银行,成立股份公司,建立健全公司治理。
国开行下一步
国家开行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业务范围除了不能吸收居民储蓄存款外,与商业银行无异;在监管标准上,除了发债风险权重为0延续两年以做过渡外,亦无特殊之处。这意味着,开行股份公司成立后须尽快适应《商业银行法》的约束。
按照现行《商业银行法》要求,最大单一客户贷款比例不能高于10%,前10大客户贷款比例不高于25%。
中央财大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开行现有3000亿元的资本金,考虑到随后会有一些战略投资者加入,这一数额还会增加,因此满足单一客户贷款比要求完全可以做到。但“前10大客户贷款比例可能有一定困难”。
银河证券分析师张曦认为,开行转型后若完全按照商业银行的监管办法,贷款集中度指标无法满足监管要求。在流动性指标上,《商业银行法》要求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不高于25%。开行作为一家主要通过发行中长期债券融资,从事中长期贷款的银行,要满足这一点也比较难。
值得深思的是,在开行股份公司成立大会上,人民银行、财政部等部门领导都一致希望开行办成有中长期特色的商业银行。对此,业内有关专家认为,中长期银行的监管框架和监管标准不应机械等同于传统储蓄类商业银行,毕竟两者在筹资渠道、信贷投放的领域和期限上存在较大区别,在国外成立此类银行通常有专门的法律依据和监管办法。监管部门应充分考虑中长期融资的特点,而不是简单地套用储蓄类商业银行监管办法,让中长期银行“削足适履”。
开行人士透露,开行有关部门正同监管部门就一些准入细则进行磋商。
南开大学金融系主任李志辉认为,开行转变为商业银行后面临两大难题:一是资金来源,二是风险控制。
他分析,比起银行存款,发行债券融资的额度毕竟有限。而且发债要受利率、市场流动性等多方面情况影响,并不稳定;加以中长期贷款的风险难度远大于短期贷款,“以后如何加强风险控制将是一个很大考验”。
开行有关人士透露,该行已对风险管理体系进行了重大调整,由信用风险管理转向全面风险管理,并将信用管理局更名为风险管理局,着力加强风险管理。
李志辉认为,除了引入战略投资者和并购一些储蓄银行外,未来开行扩大资金来源有多种渠道,一是可以向农信社、城信社等金融机构拆借;其次,可以考虑与邮政储蓄银行合作利用其资金;第三,可考虑与一些契约储蓄机构,如养老基金、医疗基金、就业保障基金、住房公积金等机构合作,因为这些机构的资金基本都是长期的,期限可以与开行的贷款相匹配;最后,可考虑到海外买PE(私募股权投资)或发行债券筹资。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