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 金融评论

李若谷:我眼中的30年金融改革

  李若谷 1981年获北京大学法学硕士,1983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公共管理学硕士。

  1985年至2005年在中国人民银行先后担任副处长、处长、副司长、代司长、司长、行长助理、副行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副理事,非洲开发银行中国副理事,加勒比开发银行中国副理事,东南非开发银行中国副理事。

期间曾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部经济学家、中国驻亚洲开发银行执行董事、亚行预算委员会主席、亚行检查委员会委员。

  2003年至2005年任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2005年6月起任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行长。

  自从1985年进入中国人民银行工作,李若谷的工作就从未离开过金融领域。在过去近30年里,李若谷既作为政府官员参与了金融体系改革的规划和实施,也曾作为经济学家为国家经济建设出谋划策,如今又带领中国进出口银行向新型国际经济合作银行迈进,可以说是见证并参与了中国金融改革的全过程。

  在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部经济学家、亚行预算委员会主席等职时,李若谷发表了《走向世界的中国金融》、《全球化中的中国金融》等专著。丰富的经历让李若谷有着一种学者的风度,也使他对30年的金融改革有着独到的见解。

  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这位金融改革的亲历者用这样一句话作了概括:“中国改革开放引吭高歌的30年,也是中国金融体制破茧成蝶的30年。”

  金融体制破茧成蝶

  “过去,全国只有中国人民银行一家银行,它既是中央银行又是商业银行,”回忆30年的改革历程,李若谷感触颇深。如今,我国已建立了以中央银行为核心,银行、证券、保险业齐全的金融组织体系,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协作。金融市场体系建设也较为完备,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和期货市场层次分明,协调发展,并构建了以“一行三会”为架构的金融分业监管体系。

  从1979年第一家外资银行在北京设立代表处,如今已有82家外国银行在中国境内享有与中国其他银行相同的待遇,与此同时,中国的金融业也开始走向世界,金融业开放步伐逐步扩大,在国际金融事务中的地位明显提高。

  “这30年的改革,包含了十分丰富的内容,中国金融业实现了一次次蜕变,已经从一个婴儿长成了青年。”

  李若谷认为,中国金融的改革与其他国家最大的不同,是我们基本坚持了以间接金融为主的金融体制,而没有采取西方推崇的所谓“主流”的直接金融主导型体制。由于中国国家的政治体制及经济发展基础十分薄弱的特点,就决定了国家必须对银行体系拥有绝对的控制力和主导权。

  这样的制度安排是与中国的发展阶段与文化传统相适应的。以国有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制使政府有效控制了金融资源———这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发展初期是十分稀缺的资源,使之能有效地投入到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部门、行业,并且弥补了改革时期由于金融机构自律性差、能力不足和监管弱而产生的金融风险控制不力的缺点,从而保证了多年来经济高速增长所需的资金支持,较好地实现了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职能。

  事实证明,30年来,以国有银行为主导的高度集中的金融体系有效发挥了间接融资功能,将有限的资金剩余集中起来进行合理配置,有力地支持了投资和经济增长。

  “当然,在此过程中,我们也付出了一定的成本,就是风险向银行过度集中,造成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大量不良贷款。”李若谷表示,对此,我们必须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

  他认为,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有相当一部分是政府干预造成的,也就是银行代替财政功能、代替社会上的投资造成的,是经济发展造成的。比如,有一段时期,国有商业银行被迫发放“安定团结贷款”等各种稳定社会和平衡利益关系的贷款,这些贷款最终大都成了不良贷款。这实际上是由国家支持的银行出钱,买安定团结,社会效益巨大。因此,不良贷款带来的并非仅仅是损失,它也有巨大的综合效益。没有表现为不良贷款的这些“透支”或“补贴”,就没有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巨大成就。“若要评价不良贷款的功过得失,我认为是功大于过,得大于失。”

  金融改革仍然任重道远

  由于长期在金融领域工作,对未来中国金融业的长远发展李若谷思虑颇多,他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业为维护中国的宏观经济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推动改革开放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仍有许多不足和有待完善的地方,因此中国金融改革仍然任重而道远。

  “在这里我想特别强调一下金融安全的问题。”李若谷表示,金融业的改革和开放是一把双刃剑,收益与风险并存,进行时必须把握好“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金融体制尚不健全,监管水平相对较低,面临的潜在风险更高,因而其改革和开放应该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要根据本国国情逐步推进金融自由化和市场化改革,要控制好金融开放的节奏,使之与经济社会条件的逐步完善相一致。

  “如果不顾现实条件,贸然照搬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金融制度模式,或者把开放当作一种目标,为开放而开放,则既不利于维护国家的经济金融安全,也使得金融改革开放失去意义。”李若谷强调,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发展中国家爆发的数次金融危机就是前车之鉴,这些国家大多实行了超过本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金融改革或开放措施。反观中国,有人说,1997年中国能躲过亚洲金融危机是因为相对封闭的金融市场,2007年次贷危机中国的直接损失较小是因为我们对复杂的金融工程知之不多,未敢贸然涉猎。如果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速度再快一点,或者危机晚几年爆发,中国可能就不会这么幸运了。中国一直能维持较为稳定的经济金融形势正是得益于循序渐进的金融改革和开放。

  对于目前由美国金融危机所引发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动荡,李若谷认为,中国金融业正就此站在新的起跑线上。从国内看,中国正处于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需要金融业继续深化改革,发挥更大作用;从国际看,自美国奔腾而来的金融大海啸无疑会对现有金融版图产生重大影响,从而给予中国参与重建国际金融秩序的历史机遇。中国金融业要以开放与平和的心态,虚心学习、大胆创新,要以亮剑的勇气、寸土必争的拼搏精神和迎接挑战的气魄,变危机为转机,发展有中国特色的金融发展模式。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李若谷 | 成蝶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