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机构改革应该认真反思,反思的结果不是回到闭关锁国时代,而应该走向因地制宜的开放时代。
继中投公司董事长表态 “不敢投”之后,中投公司副总经理张弘力近日再次明确表示,面对全球金融动荡以及世界经济步入衰退,中投公司已经及时放缓了投资步伐。
中国主权基金暂停出门,国外金融机构退出持股。2008年年末,瑞银(UBS)成为首家售出所持中国银行(601988,股份的海外银行,而合计持有中国各大银行价值数百亿美元股份的高盛、花旗、汇丰、TPG(得克萨斯太平洋)集团、淡马锡、安联、苏格兰皇家银行等国外金融机构,也可能加入减持的行列。
金融一体化就此止步?不是,是金融一体化的模式随着去杠杆化周期的到来,将发生根本性改变。
中投公司的止步与国外金融机构的退出都有充足理由。中投公司面向国外金融机构的投资不仅巨亏,而且是笑话。2007年5月,中投的第一单买卖将30亿美元投向黑石集团,两个月后即浮亏50亿元人民币;同年,投资备受危机煎熬的摩根士丹利50亿美元,截至2008年12月,中投这笔投资浮亏近40亿美元。
没有哪个国家的纳税人会允许主权基金如此用钱。这种巨亏不是暂时的,浮亏也转变为实亏。原因很简单,随着去杠杆化周期的到来,黑石与摩根士丹利的主要赢利空间丧失,中投投向的是夕阳行业,他们错过了私募与投行的黄金增长期,而充当了暮色苍茫时的 “义勇军”。不仅如此,由于黑石转投中国境内企业,中投公司充当了二传手,让中投沦为笑柄。
不仅中投公司,外管局的金融投资同样亏损累累。TPG于2008年4月牵头向华互银行投资70亿美元。据报道,TPG通过旗下数家基金向华互银行注入资金,其中就有一家正是外管局的海外投资对象。去年9月,华互银行被美国政府命令停业,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一宗商业银行倒闭案。其银行业务资产被摩根大通以1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使TPG等机构投资者所投入的13.5亿美元瞬间蒸发。外管局投资打了水漂。
如此金融投资应该休矣。以中国金融机构的投资能力,以中国经济发展迫切所需的资源,中国政府基金应该投资于两大类资产:一是固定收益类金融投资品种;二是资源类投资品种,应该尽力杜绝与任何包裹着优质“债券糖衣”的结构性金融产品接触,将风险与收益公开化、透明化,确保投资安全是第一要义。据悉,中国有可能成立石油稳定基金,这是因地制宜的一大进步。
而国际金融机构从中国金融机构撤资,是因为环境逼迫不得不收割红利。如汇丰、苏格兰皇家银行等机构,资产负债表显著恶化,不得不以中国市场的红利补偿去杠杆化之后的损失。
可以肯定,全球金融危机将改变全球金融市场的生态,既有的投资模式无法维系,所谓中国金融机构通过并购基金、投行追赶全球金融创新的步伐,事实上已画上了句号。欧美各国正在经历回归保守的传统商业银行模式,投行的消失印证了这一点,近期美国金融界的并购将使传统银行焕发出活力——美国两大金融机构美国银行和富国银行2009年1月1日分别宣布,已各自完成对美林公司和美联银行的收购。
中国金融机构的海外上市之路与引资之路,并没有收到全面改进金融机构治理结构的初衷,让利于海外投资者、定价权让渡给海外投资者倒是更加明显。走过这段弯路之后,中国金融决策者应该意识到市场竞争与开放市场才是建立市场机制的重点。
对于海外金融机构而言,他们不会放弃中国这块沃土,但进入中国的模式同样会发生变化。独资的金融机构才是海外金融机构的追求,外资控制的券商与外资银行设立分支机构既然已经成为现实,为什么要在20%的控股比例限制下,与中国大型金融机构纠缠不休?
2008年是个分水岭,自此之后,中国金融开放的模式、外资进入的主流模式、中国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模式,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