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财经人物 > 未来之星

吴晓波和他的《激荡三十年》

  吴晓波和他的《激荡三十年》

  要想往前看,先要往后看

  责任编辑、文/胡楠楠

  “要想往前看,先要往后看。”叶剑英的话,用来形容《激荡三十年》一书的核心价值并不为过。从2005年下半年到2008年初,吴晓波用两年半的时间写完上、下两卷书,是十多年财经记者的积累,是查阅上千万字原始资料的累积,更是一种坚持的价值体现。

人们总是习惯仰视成功,对一年多时间《激荡三十年》就能销售60万册投以羡慕的眼光,却不知道那背后的辛苦--心理上的苦,这支笔不轻,毕竟,这不仅仅是第一本完整记录和剖析中国三十年商史的书,里面更有一份历史责任感。用晓波自己的话来说“常常就觉得自己好像一个盗墓者,风黑云高之夜,在硬土里用指甲一点点挖一个脆弱的瓷器,那份辛苦真不足与外人道。”

  写史志的人,常常也因怀有历史责任感而给人凝重的印象。但吴晓波懂得举重若轻的内涵。我们在他杭州深蓝家中的采访,气氛轻松,他为人温和、细腻,得知我们没有吃中饭,拿出零食招待,每一句回答都睿智而不过火,也许,一个有绝顶才华的人最要紧的好品质就是“不因持才而妄言,历史还应由历史来回答”。

  人道,商道;人史,商史

  大家都知道写这本书的原因,2004年,他去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悲哀地发现竟然没有一份史料可以对美国人介绍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中国的商业思想和脉络到底如何形成的,其经验和教训是什么。

  他起了写书的念头,知道艰巨而庞杂,更知道“越难的事情越有价值”。写这本书的难度不在于写, 而在于怎么写,写什么。首先,到底是按编年体写,还是按人物列传写。其次,选哪些企业家写,说哪些事?还有一个困扰:90年代之前的资料太少,90年代后的资料又太多,千头万绪……听上去他只用了2年时间写作,可经验和资料的准备却有十年之功。一些企业家都是他做财经记者时采访过的,写时资料信手拈来,才给人栩栩如生的感觉。写人物最忌讳用干枯的资料的堆积,读者记住的常常是一些生动的细节,比如潘宁用手锤等简陋工具打造出中国第一台冰箱那天,雷雨交加,他一个人冲进大雨中号啕大哭,到最后他彻底离开科龙,移居加拿大,只说了一句“纵横家电愤争先”,把一个企业家命运的起落之无奈描绘的淋漓尽致。再比如,2004年柳传志决定收购IBM,在北大93个总裁班上问:“有多少人看好这次并购?”只有3个人举手。事后,柳传志说:“我当时心里真的是一凉。”这段小故事人性味十足,即使老道如柳总,在做关键性决定时也和常人一样忐忑不安。

  一本书能卖到5万册可能是宣传和运气,但卖到60万册就有它的道理。对于一些相对事情比较复杂的年份,如1995年,因为中国企业界发生太多的事情, 他巧妙的用资本产权来作为逻辑主线,“现在看来是对了,顺理成章,而且抓到了核心”。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无处不在的人文关怀,1994年的企业史人物里,他重墨写了白芳礼,一个蹬三轮车的老汉,累计捐款35万,最后身无分文地离开这个世界。人们曾用一句令人动容的句子“总有一种平凡,让我们泪流满面”来纪念他,但14年过去了,能够记得并记录的应是一颗善良的灵魂。

  《激荡三十年》只是一个开始,写的时候他就发现“很多东西不是三十年的产物,中国商业有它内在的血脉。”这个血脉的梳理就是他现在在做的事:即将出版的下一本书《跌荡100年:中国企业1870-1977》。这仍然不是最终目标,“从2000多年前春秋战国的分封制,中国商业的核心逻辑是有脉络可寻的……撰写中国2000年商业史是他的下一个艰巨任务”。

  

  您认为两本《大败局》案例只是中国式失败吗?并且还将不断的有企业继续演绎类似的失败吗,除了企业家内心欲望没有得到很好控制,是否因为中国没有环境如洛克非勒在积累财富过程中向美国提出规模经济,财富分配,企业与政府之间应该保持什么关系的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

  答:两本《大败局》记述的案例,都是典型的中国式失败的案例,如果说他们之间有所不同的话,《大败局》中讲述的大多是经营性败局,而《大败局2》中则有不少政商博弈的失败案例,《大败局2》具有更为浓烈和独特的中国式特征。

  “中国式失败”是在一个独特的中国式商业环境中产生的。过去三十年里,中国一直处在一个剧烈转型的时代,法制在逐渐的建设和完善中,很多企业家都是冒险者,他们往往需要穿越现行的某些法规,这造成很多商业行为都将在一种灰色的中间地带运行,企业家将遭遇商业之外的众多挑战。

  另一个方面,中国客观存在的资本博弈情况,也经常导致中国式失败。中国跟所有发达的商业国家不同,我们拥有一个强大的国有资本集团,它们构成了中国最重要的资本支柱力量,对国有资本的变革、壮大与保护是中国企业改革最主要的方针和使命之一,与其相伴随的是,国际资本在中国一直受到税收等多个方面的优厚,而来源于民间的民营资本力量则在成长的过程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三大资本的博弈,构成了所有经济现象的内在动力和表象的根源。很显然,对于处在竞争弱势地位的民营企业家来说,他们承受风险,更容易导致他们失败,同时也需要更高的应对智慧。

  至于与政治保持怎样的距离,这个问题已经被谈论将近三十年了,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如何有技巧地处理政商博弈关系,仍将是考验中国企业家的最大智慧所在。

  3:每位企业家的故事里都有一些很深刻的细节,如潘宁造出第一台冰箱在雨中大哭,告别科龙时说“愤争先”等,这些细节都是如何采访来的?

  答:我在90年代初去科龙采访过,潘宁大哭的细节是他亲口告诉我的。告别科龙的那句诗,是后来做科龙案例时访得的,一些科龙高层对此都有回忆。我的书中的很多细节,都是积累的结果,这个过程很有趣。我喜欢这样的写作。

  4:这本书里除了对企业家应该懂政治提出了警示,其实也对企业家应该有节制的热情,控制内心欲望和节奏做出了警示,可是例子永远是别人的,在您现在接触的企业家里,是否这样的现象还是很多?

  答:是的。其实对于企业家来说,你很难分清楚“野心”与“梦想”到底有什么区别,拿破仑说过的那句名言“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被引用了无数遍,但好像永远是适用的。这是一个不讲究出身与背景的竞技场,机会永远属于那种勇于追求的人。但商业终归是一场有节制的游戏,任何超出了能力极限的欲望,都将引发可怕的后果。

  在《大败局2》中,我们更多的看到了一种“工程师+赌徒”的商业人格模式。他们有较好的专业素养,在某些领域有超人的直觉和运营天赋,同时,他们更有着不可遏制的豪情赌性,敢于在机遇降临的那一刻,倾命一搏。这是企业家职业中最惊心动魄的一跳,成者上天堂,下者落地狱,其微妙控制完全在乎天时、地利与人和。

  在商业中没有什么是必然的。我研究败局,其实更多是想得到成功的经验,从我总结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的失败都是忽视了经营管理最基本的原则,失去了对管理本质的把握,从而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了经营的惨败和自信心的丧失。

  5:在新一代企业家产权明晰的情况下,他们所可能碰到的最大的危机是什么?

  答:企业家的成败,从本质上讲是人的成败,所以德鲁克说“管理是一门艺术,而非技术”。不管新生或老存的企业,他们永远面临着同一个市场,所不同的是存于他们生命基因中关于发展与成长的记忆有多少,在某些时刻,老成的企业家往往能凭着经验躲过危机。小企业要做对事,大企业不能做错事,一旦错了,便可能倾覆。对于新一代企业家而言,这可能是最难的。

  6:如果您做一个企业,你会做实业吗,什么行业,会如何进行资本运作?您会如何控制热情?您是如何理解控制的?

  答:我缺乏做企业家的一个基本素质,赌性。我所受的训练太理性了,而且太知识分子化。

  7:现在大家都在谈企业家的责任感,您怎么看?

  做好自己的事,再做好事。一个企业最大的责任感就是做好自己的企业:合法纳税,善待员工,社区和谐(处理好企业发展和环境的关系),解决就业就是有责任感的体现。

  作为著名的财经作家,您如何和企业家打交道?

  我现在写东西,杀伤力和10年前不一样了,所以我一直告诉自己要守住公正心。我一直说很欣赏凌志军,因为他正直诚实,其实很难很难。

  同时,我坚持人应该有一个不以此为生的职业,并且很成功。我的意思是如果你白天和企业家一起开游艇,晚上回到自己40平方破房子,心态就不会好,心态不好,就容易愤怒无边界。

  好比现在社会一些民众对企业家有强烈的仇富心理,过于偏激。

  

  8:向读者推荐几本对您影响最深刻的书。

  答:22岁那年,我夹着一本《从文自传》在湘西流荡了一个月,我从怀化溯流上行,历沅陵、凤凰、常德诸县,走在沈从文走过的路上。我读过沈从文所有的文字,最喜欢的是《从文自传》和《湘行散记》。张承志的《心灵史》是一部能走入人内心的小说,自现代汉语以来,这部小说史迄今汉文字在“叙述之美”上的最高境界。金庸的武侠小说创造了一个虚幻的江湖世界,读来每每让人热血沸腾。

  除此外,在我大学时期阅读的《李普曼传》引领了我走上一个理想主义记者的道路,而我经营的蓝狮子也在不久前刚刚重新引进再版了此书。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和《昨日的世界》读来令人血脉喷张,激动难以。威廉•曼彻斯特的《光荣与梦想》是很多人心中的梦想,我也是;而财经图书中,泰德罗的《影响历史的商业七巨头》是很棒的图书,有心于财经写作的人可好好阅读。

  9:通过写企业家人的命运来揭示经济的变革虽然很容易打动读者,但对这个人物的把握并不容易,有时虽然有大量的资料也未必能全面、真实呈现,在写激荡三十年时,有没有碰到这样的困惑,譬如关于中科创业里的庄家就因为资料过少而显得谜团过多。

  答:写作《激荡三十年》时,我所遇到的最大困难,还在于如何寻找到贯穿全书的主线索,现象永远有好多,事实却只有一个,因此在描述事实时,最主要的线索抓住了,描述现象时所要做的便只有取舍了。

  中科创业的确是是个很难写的案例,因为材料太少了,吕梁最终的结局至今还是一个谜,我已经尽力把这个谜局拼出来了。

  10:给那些年轻的刚刚毕业想创业的大学生一些什么建议?您怎么理解财富?

  答:(1)安安静静地做一件自己喜欢的、有未来的事情。(2)一定会遇到困难,一定要咬牙挺住。不要怀疑自己的理想。(3)要让自己有钱起来。

  财富是一种安全感。

  

  12:您的人生信仰,有人说搞经济的人都是悲观主义者,您认为呢?

  答:我是一个乐观与悲观的混合体,我信仰进步,同时我知道死亡一定会降临。这跟我受的教育有关,谁让我们这些人在20多岁的时候,同时读了达尔文与海德格尔的书。

  13:评价一下您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答:我的优点是比较安静,愿意化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干一件事情。因为只干一件事情,所以,生活和工作就会很简单。

  我的缺点是硬币的另一面,总是干一些成效很慢的事情。

  14:生命中什么是您到最后,最不能舍弃的?

  答:家庭。我的妻女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所在,很多时候我都会自我责怪,没有抽更多时间陪陪他们。

  15;悲剧都是因为结局才被称作悲剧,我的意思是,有很多企业家也犯了这些错误,可时也,运也,命也,现在还屹立不倒。即使这样,他们虽然能全身而退,这个企业在第二代第三代手中却未必能保全。您认同“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情”的说法吗?

  答:是的。中国太漫长了,用英国人赫德――他在晚清干了48年的海关总税务司――的话说,“这是一条不会死亡的巨龙”。所以,我们所做的,命中注定要完成的事情,它其实很渺小。

  图片说明:他是一个若有闲,便有情致的人,会和朋友去胡雪岩的故居吃饭,叹一代红顶商人终究难逃沧桑的命运。可是,他毕竟是读书人,要读的书太多,没有空打高尔夫,最大的娱乐就是坚持每天健身15分钟,以平常心过平常日子。

  

(责任编辑:李瑞)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吴晓波 | 柳传志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