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正在全面冲击着全球金融业,并已经影响实体经济。这场由信用风险信息不对称引发的危机让人们开始反思国际评级机构暴露出的问题,推动本土评级业的发展时不我待。在此间举行的金融危机后信用评级的地位与作用论坛上,与会官员和专家就此进行了探讨。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说,从金融技术角度来说,金融危机的产生是杠杆率不断提高的过程,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评级机构对那些高风险产品给予了很高的信用评级。而在危机发生以后,评级机构又一改此前的态度,大幅下调这些产品的信用评级,加大了整个金融体系的震荡。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评级机构受到各界的抨击,其在金融危机中的推动作用广受指责。资料显示,在2002年至2007年期间,标准普尔、穆迪、惠誉等三家评级机构评定了大量华尔街发行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其中大部分都被评为非常吸引人的AAA级,直到房价大跌、止赎爆发后,才下调这些证券的评级。紧接着,这些证券价值大幅蒸发,将全球金融系统拖到了“悬崖边缘”。
财政部部长助理朱光耀说,全球信用评级业被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三家机构高度垄断,评级结果雷同,极易产生共振,表现较强的顺周期性。他解释说,经济繁荣时,市场预期乐观,风险溢价较低,信用评级偏高,助长市场投机气氛,造成经济过热;经济不景气时,市场预期悲观,风险溢价较高,信用评级偏低,加剧经济衰退。
据介绍,2007年美国次贷资产规模为1.3万亿美元,而三大评级机构通过提供次贷评级服务获取的总收入为18亿美元,利益驱动带来评级的缺陷。
朱光耀指出,打破现有三大评级机构垄断的局面,重塑国际信用评级体系,大力发展民族信用评级机构,这成为金融危机后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认为,信用评级机构自身的信用缺失是这次美国金融危机提供的一个最重要的反面教训。
据介绍,美国评级机构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中国,2005年以来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创造了国内信用评级的新需求,带来了信用评级业发展的机遇。正是在近两年的时间内,外资掌控了我国信用评级市场80%的份额。
与会人士认为,近些年来,中国的信用评级机构有所发展,但是总体来看还很薄弱,需要抓住时机,建立具有自己品牌的、有公信力的本土评级机构。
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董事长关建中说,金融危机创造了发展民族信用评级机构的历史性机遇,信用评级市场需求正在形成一个新的高潮,而构建新型国际信用评级体系正在成为一种主流意识,这是一次本土评级机构崛起的历史机遇。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局长邵伏军认为,在我国评级机构的发展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评级机构的公平、公正、独立性,强化对评级机构本身的监管,同时强化评级机构内部管理。他透露,人民银行正在配合国务院法制办研究起草征信管理条例,其中重点是要规范评级机构、信用登记机构等。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