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历史包袱 赢得发展空间
温州银行借助温州独特的地缘经济优势,依托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灵活的决策运行机制,坚持“立足地方、立足中小、立足市民”的市场定位,以打造“精品零售银行”为目标,强化管理,稳健经营,锐意改革,开拓创新
温州银行成立于1998年12月17日,是一家以温州市财政投资为主,在整合了原温州市区29家城市信用社、6家金融服务社和8家营业处的基础上组建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温州银行化解了历史包袱,赢得了发展空间。温州银行已经成为目前温州规模最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现有实收资本10.23亿元,辖属分支行59个(含总行营业部),员工1388人。2007年12月17日,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复,温州市商业银行正式更名为温州银行;同月,首家异地分行——衢州分行挂牌开业。经过努力,温州银行现已发展成为一家公司治理规范、资产质量上乘、业务特色鲜明、经营效益良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建行以来,在省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监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温州银行借助温州独特的地缘经济优势,依托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灵活的决策运行机制,坚持“立足地方、立足中小、立足市民”的市场定位,以打造“精品零售银行”为目标,强化管理,稳健经营,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在管理体制、经营机制、服务功能和社会形象等方面实现了根本性转变,为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和区域金融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建行以来,存贷款、资产总额、经营效益、所有者权益等主要经营指标保持高速增长。截至2007年12月末,各项存款余额228.5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71.42亿元,资产总额300.89亿元,分别比建行初增长533.25%、631.94%和603.18%;实现经营利润5.29亿元;拨备覆盖率达193.66%,提足了一般拨备和专项拨备。各项监管指标均达到监管要求,并居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前列,2007年度监管评级被中国银监会评为二级行。
练好内功 做大做强
2007年以来,温州银行积极研究和启动IPO前期准备工作,努力实现公众上市银行的目标,进一步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练好内功,做大做强,全力推进由小型银行向中型银行跨越、由地方性银行向区域性银行跨越、由传统型银行向创新型银行跨越这一中长期战略目标的实施,最终将温州银行建设成为具有较强市场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国内领先、中等规模、精品型、个性化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公司治理日臻完善,资本实力不断增强。建行伊始就树立起“企业发展、内控先行”的理念,在全国城市商业银行中率先建立较为完备的“三会”制度,现有董事会董事18人,监事会监事9人,其中引进独立董事6名,外部监事2名,并建立了董事会下属的关联交易控制、风险管理、提名和薪酬、战略发展、审计、信息科技管理等6个委员会,建立了监事会下属的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议事规则健全,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公司治理结构逐步实现由“形似”向“神似”的转变,形成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运作规范、制衡有序的公司治理结构。2003年7月至2006年5月期间,顺利实施第一、二期增资扩股和2004年、2005年送股工作,红蜻蜓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东日股份有限公司等23家民营企业和本行职工共计入股7.26亿股,实收资本由2.90亿元增至10.23亿元,股权结构进一步优化。为有效补充附属资本,2006年底启动了次级债券申报发行工作,2007年9月顺利发行5.5亿元次级债券,确保了年内资本充足率达标,为资产业务的稳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本支持。到2007年末,资本充足率达到9.61%,核心资本充足率达到6.29%。为完善资本补充长效机制,确保资本充足率持续达标,温行正在积极研究部署IPO有关事宜,发行上市前期准备工作已经顺利启动。
各项业务发展迅速,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建行以来,存贷款、资产总额、经营效益、所有者权益等主要经营指标均保持20%以上的递增速度。截至2007年末,各项存款余额228.5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71.42亿元(其中贴现6.53亿元),资产总额300.89亿元,分别比建行初增长533.25%、631.94%和603.18%;实现经营利润5.29亿元;拨备覆盖率达193.66%(未含税后专项准备),贷款损失准备率为101.46%(未含税后专项准备),提足了一般拨备和专项拨备,各项监管指标均达到监管要求,并居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前列。在温州银行同业激烈竞争的格局下,温行扬长避短,始终坚持三立足的市场定位,充分利用当地的人才和资源,优化辖内网点资源配置,有效占领目标市场,一直保持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存款、贷款市场占有率分别由建行初的5.4%、5.2%提升至2007年末的6.5%、6.1%,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成长潜力。同时,温行合理调整资产业务结构,一方面积极应对宏观调控后信贷资金不断趋紧的新形势,出台系列指导性意见,调整内部信贷政策,强化信贷业务阶段性指导和管理,积极引导支行退出高风险贷款,及时调整信贷资产结构,合理控制信贷投放规模和节奏;另一方面继续拓展中小企业高端客户,重点支持信用等级高、还贷能力强、经营管理好、社会贡献大的企业群体,优质贷款市场得到快速发展。
集约经营 创新品牌
推进机构用工改革,集约化经营水平明显提高。2007年8月初,温行获得银监会批复,同意温行筹建衢州分行,12月18日该分行已顺利挂牌营业。作为本土银行,温行成功迈出了跨区域经营的第一步,进一步扩大了机构辐射范围。温行还紧跟温州市行政区划调整和城市中心区东移的步伐,及时对温州辖内机构网点设置进行战略调整,将辖属的95个网点整合成57家支行,实行总支两级扁平化管理。到2007年12月末,网均存款由建行初的3789万元增加到3.87亿元;人均存款由建行初的195万元增加到1830万元;人均创利由建行初的0.5万元增加到42.35万元。同时大力推进人事用工改革,再造劳动组织架构,输血与造血并举,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相结合,员工人数大幅精简,人员结构发生显著变化,队伍素质全面提升。大专以上学历占83.59%,比建行初提高76.75个百分点;中高级技术职务人员占14.97%,比建行初提高14.12个百分点。
借助“温州”、“温商”、“温州人”品牌,创新业务发展模式。更名为温州银行进一步提高了温行在国内外金融业的知名度和公信力,为更好地借助各地温州商会的商圈、人脉和网络力量,2007年,总行成立了温商金融服务部。该部主要负责拟订并组织实施在外温商业务发展战略规划,进一步加强与全国各地180个温州商会的沟通与联系,通过商会这一纽带,为在外温商提供温行各项金融服务,支持温商做强做大,同时与温商所在地金融机构做好沟通联系工作,共同为温商提供结算、融资、理财服务,充分利用“温”字品牌资源,为温行今后实现省外跨区域经营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为加强温行发展战略研究和业务产品自主创新步伐,总行又成立了发展研究部,该部主要负责研究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金融行业发展趋势,分析、评估宏观经济和行业发展对本行战略造成的影响,评估本行面临的机会和威胁,拟订业务发展战略和市场竞争策略、业务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根据业务发展战略及市场状况制定有效的新产品研发计划,并对现有产品进行二次开发,完善产品服务功能体系和售后服务升级,进一步提升本行品牌。
加强科技保障 提升企业形象
加强信息系统建设,科技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温行第二代综合业务系统上线后,通过持续不断的优化以及新增需求的开发,系统运行质量明显提高,2006年温行银行卡全年平均交易成功率达99.37%,在浙江省银行机构中排名第一。随着电子银行业务的日益发展,温行也加快了网银业务的拓展步伐,目前温行电子银行拥有全市速度最快、手续费最低的同业间转账、异地汇款平台,独家网上代缴汽车、摩托车养路费,购买长途汽车票,全面支持电子账务类短信提醒及验证,唯一一家拥有跨移动、联通、小灵通、固定电话等所有通信运营商的短信平台。温行还充分发挥IT技术在业务流程中的防控作用,实现管理思想和规章制度的“软件化”。2007年以来,温行投入巨资先后开发启用了柜员指纹管理系统、柜面业务集中授权系统、操作风险监控系统等,通过系统运行,进一步完善操作风险管理流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监测、风险报告),加强对业务前、中、后台的控制。
坚持科学发展观,企业整体形象进一步提升。建行以来,温州银行采取多管齐下的措施,着力解决自身在管理体制、激励机制、营销模式、结算汇路、风险控制、资产质量、员工素质、产品创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认真处理好效益、质量、规模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重视和发挥人才、科技、创新、效率四大要素的集聚效应,始终不渝地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狠抓党建、文明创建和企业文化建设。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温州银行在业务规模、经营效益、资产质量、科技建设、文明创建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获得中资商业银行50强、全国十佳城市商业银行、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十大影响力品牌、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和奖项,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企业整体形象明显提升。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