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都是螺旋式发展波浪式前进的。选择了市场经济,选择了股改上市,就必然会有波折和震荡。国有银行股改上市不久就赶上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这既是坏事也是好事。经历过国际市场狂风骤雨的洗礼,中国的大型商业银行能更快地成长为世界一流商业银行。
”建行董事长郭树清如此解说。
中资银行业绩鲜亮 “尽管金融危机蔓延肆虐,但我们对中国的银行充满信心,中国的银行现阶段是全球最稳健的银行!”建行行长张建国说。
“去年前三季度,花旗集团、汇丰集团、JP摩根的亏损分别达104.2亿美元、14.6亿美元和13.6亿美元,而工行净利润为136.5亿美元,建行为123.6亿美元,中行为91.7亿美元,都是全球盈利最多的银行。可以说国有银行改革确实显效,经营业绩非常优秀。”张建国说。
按当前市值排行,全球最大的6家银行中,3家是中国的银行,分别是位列第一的工行、第二的建行和第六的中行。
优异的财务业绩来自国有商业银行在转变经营机制、推动业务战略转型方面的不懈努力。“我们始终认为,能不能为客户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能不能控制住风险,是衡量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成效的最主要的标准。”郭树清说。
经济的下行,给银行带来了控制风险和促进增长的双重挑战。“建行的风险偏好比较谨慎,并采取了系统的风险防范措施,资产质量应当不会受到大的影响。”建行副行长兼首席风险官朱小黄说。
减持不会影响合作 “我个人认为,外资银行的减持实属不得已之举,意在缓解金融危机造成的财务困难。”建行董事会秘书陈彩虹坦言。
美国银行本来属于资产状况比较好的机构,但是随着危机蔓延,去年第三季度该行盈利仅为11.8亿美元,同比锐减68%。首席执行官肯尼斯·刘易斯称,这是他39年职业生涯中最困难的时刻。
减持后,美国银行仍持有16.6%的建行股份。美国银行一再称,不会放弃世界上成长潜力最好的市场,不会放弃与建行实现共赢的良好机会,将毫不动摇地维持和发展与建行的战略合作关系。很快,他们用行动作出了诠释。
1月12日,美国银行31名专家从大洋彼岸飞来北京,开始2009年新的合作项目。“减持不会影响其作为建行第二大股东的地位,更不会影响双方的战略合作。”陈彩虹说。
据悉,3年来,建行与美国银行累计设立合作项目140多个;已有600多名美国银行专家参与了双方战略合作项目,其中300多人先后来华与建行伙伴共同工作。
一些投资分析师认为,长远来讲,像建行这样稳健发展的中资银行,其股价将保持稳步上涨的趋势。
最大的赢家是国家 随着美国银行的减持,“怀疑论”和“阴谋论”又开始出现,这实际上是对市场的一种误解。
按照当初的协议,在IPO以后,美国银行可按公开发行价格加一个逐年累进的利率,拥有从汇金公司购买股份的期权,其最终持有建行的股份可达19.9%。“3年多的实践证明,这一价格安排非常合理。美国银行投资建行,既有获得账面高收益的时点,也有账面低收益甚至亏损的时点。”陈彩虹举例说,比如2008年10月27日,建行H股收于2.62港元,盘中一度跌至2.5港元左右。如果美国银行在那一天行权增持,根据协议,行权价是2.8港元左右,与市场价格相比是亏损的;如果在当时减持,把各种成本和风险计入,与此前2.42港元的增持价格相比,也赚不到什么钱。
“引进战略投资者,是国有银行股改上市的"过河工具",这是一个必要条件。如果计算得失,毫无疑问,最大的赢家是国家”,建行副行长范一飞说,由于建行是国家绝对控股,国有股增值远远超过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获利。“大体上说,建行每赚10元钱,国家得到的收益是8.5元左右。建行股改以来已经为国家创造价值数千亿元,仅2007年建行上缴税收、国有股东的利润分红与权益增加合计就超过800亿元,2008年给国家的贡献预计会达到1200亿元左右。”如果再考虑外资入股实施战略合作,建行的核心竞争力迅速提升,明显增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那么这笔交易就更划算了。
回首股改上市以来,从引进战略投资者之初的鲜有人问津,到股市大涨时的“贱卖”非议,再到当今减持的冷嘲热讽,
中国银行业改革过程中总是伴随着一些不同的声音。殊不知,浴火重生的中国银行业已经走过了最困难时期,抵御风险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已今非昔比,迈向世界一流银行的步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稳健从容。
(责任编辑: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