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萌:你好观众朋友,这里是正在直播的《新闻会客厅》特别节目中国信心。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从政府到民间,到社会都在想一些积极的应对之策。比方说不久前成都市政府就宣布说对于三类生活困难的人群发放百元的消费券,这个做法一出来引起了很多关注,也有不少呼声。赞成的人说这样的做法是用公共财政扶贫济困和通过刺激消费来拉动内需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反对的人说,这和以往的送温暖行动没有太大的区别,不能起到拉动内需的作用。
您同意发放消费券吗?如果发,该怎么发呢?欢迎您参加我们今天的话题。今天我们请到的嘉宾是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毛寿龙毛教授,欢迎您。旁边一位是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教授,欢迎您。坐我旁边的是我们的观察员王志安。毛寿龙教授是认为并不赞同通过发放消费券来刺激消费,来拉动内需。刘教授是同意这样的做法,志安也会在我们话题进行当中把他的观点拿出来,我们先通过一个短片开启我们今天的话题。
短片
解说:为应对经济危机对于中国的影响,中央及各地方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改善民生,即广东东莞等地给困难人群发放红包制度,2008年12月成都市政府向低保对象等37.91万人发放了3791万元消费券,此举被看作是全国范围内的投石问路之举。此后学术界相关人士提出建议,给人均收入低于1.2万元的家庭每人发放千元补贴,或者无条件全民社会生活,这些建议引发热议。目前正在全国各地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北京、上海、陕西等地的政协委员也纷纷提出了,给市民发放消费券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发放红包或者发放消费券,可行性到底有多大?各地发放红包、消费券的积极意义又该如何客观看待呢?
演播室访谈
李小萌:一个正在热议的话题,相信我们今天演播室也是一个热烈讨论的现场。我们先听听毛教授,为什么不同意通过发放消费券的形式来刺激消费?
毛寿龙:我想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我询问了一下我们家里的保姆,就那个黄丫头,她就跟我说,说我现在大家都在发消费券,根据你们家的情况,如果是按照最高的标准,可以得到三千块钱,我说这是个好事啊,那么多钱一下子拿到了。再一想,实际上觉得我一年挣几万块钱回家,但是一回家以后,发现了所有东西都涨了,一下会发现券拿到以后,都回到市场去买东西,因为涨了以后她就会担心,我辛辛苦苦挣的钱不是摊薄了嘛,可能隔壁邻居家,或者说她所看到的有些人并没有出来打工,或者没有去工作,也没有辛苦去挣钱,他拿到了三千块钱可以消费,等于是她给的分了,分了勤快的人,她说你要没钱去挣不就行了吗,干嘛要等着别人来发呢。
李小萌:你身边做的这一个调查,你就把人说服了。
毛寿龙:不是说服,实际上从道理上来进也是这样的。比如说我们过春节的时候,大约是两三万亿的消费量假定,可能没那么多,一下子1.2万亿的钱加进去,的确会摊薄的。
李小萌:你又怕摊薄又会怕引起物价的上涨,我们听听刘教授的观点。
刘尚希:毛教授说的摊薄,我不是太理解。他是做了一个个案的调查,实际上发这个消费券我觉得从整体来讲,还是能够刺激消费的,尤其是针对低收入阶层发放这个消费券能够刺激消费,至于他刚才讲的那种情况,我不知道是什么含义。
李小萌:那我们毛教授再把这个讲清楚一点。
毛寿龙:相当于比如说我们有一杯牛奶,更多的人喝,倒点水牛奶不就稀了嘛。
李小萌:好,志安笑了,听听志安的看法?
王志安:我觉得毛教授刚才说就这个钱给低收入的家庭发了钱物价就会上涨,这样就等于每个人赚到的钱就给摊薄了,是这个意思吧。
毛寿龙:对。
王志安:但是实际上从经济角度来讲,就说这一块钱的价值是不是能够被摊薄,其实主要取决于我们整个社会的货币发行量,而不是取决于我们是不是在财政分配上,对某一部分进行特定的补贴或者分配,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要是给低收入家庭发的这个钱,是通过增发货币给他们的,可能会导致一部分的货币贬值,但是如果我们通过财政分配手段来发这个钱,就是把政府原准备,比如说用来投资的钱,拿过来分给这些低收入家庭,我觉得是不会导致货币稀释的。
刘尚希:现在消费券是短期的一种权宜之计的措施。在这种情况下,它不会说带来整个物价的上涨。因为现在这种情况下,说物价下落,通货紧缩,这根本就不用担心。
李小萌:好,我们现在是在讨论如果发放了消费券会不会带来物价上涨,我觉得这还是属于一个后续的问题,我们先来理清一下,发放消费券本身的目的和效果能不能一致?比如说目的是为了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效果会不会仅仅起到帮助生活有困难的人渡过暂时的困难,而不见得起到能够刺激消费的作用。我们先把这个问题说清楚了?
毛寿龙:如果是从市场营销战略角度来讲,我本可以看到,发消费券不仅是政府在发,实际上很多餐馆也在发,像香港的那个餐馆说是要发两千万,或者现在要发一个亿港币的消费券。谁在网上登了,或者是通过其他方式。像北京实际上也有,比如说我昨天去一个西餐厅吃点东西,最后给我两张消费券,这两张消费券是两杯咖啡,但实际上它是营销策略的一部分。现在如果他给我一个消费券,现在商家经常做,买100返回40或者60,现在不返回了,你拿着消费券是一样的。所以实际上发消费券的效果跟市场策略联系在一起,实际上并没有起到真正的效果。
刘尚希:因为中国每人每天消费1美元以下的人,现在有1.3个人。按照中国的这种标准来衡量贫困人口,目前来讲也有两千多万,要按照新的标准是要增加三千万。这些人是低收入人群,他消费不起,他的消费是严重不足的。他想买东西,想消费没有钱。这个时候你发消费券给他,等于是消费补贴,这个本身发的钱实际上就扩大了消费的总量,而且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消费的差距。另外你不管他们,差距会进一步拉大,甚至他们的日子都没法过,而且对社会的稳定也是不利的。
李小萌:本来没钱花的人有了消费券,有的花了,所以消费了,刺激了消费了,毛教授?
毛寿龙:这个我觉得不是为了刺激消费,主要是为了一种慈善行为。尤其是对于一些贫困人口,给予针对性的发放一些货币我觉得是可以的,尤其是像比较偏远的农村。我记得过去我去贵州的时候,发现他们有一个官员,他当地没钱,他私铸钱币,但是他制定了假铜钱以后,还繁荣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什么呢?后来皇上知道这个事了,把他叫到北京要杀他的头,后来他一说,皇上觉得对,他做得对,所以就赦免了他。这一点实际上对贫困地区是个非货币化的经济提供一些货币,我觉得这是货币能力。尤其对我们下层人员,低收入者来讲,你会看到,比如说我花五毛钱,一块钱我们都不知道怎么花?但是我们小时候,父母给我5分钱我都知道怎么花?所以对于这样的,非正规的经济加点货币我觉得是有利的,当然对于实在是消费能力有限,工作能力有限的,我们哪怕是发放给工作券可能都有好处。
刘尚希:你这里混淆了一个概念,你刚才举的那个例子,实际上你讲的那个贫困山区是缺少流通的手段,这个缺少收入是两个东西。这个交换的手段,流通手段缺乏,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毫无疑问把货币加进去,但是现在他是缺收入了,当然在货币这一块表示的流通手段,同时它是表示收入。 (来源:中央电视台)
(责任编辑:佟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