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巨头主动降价:
一阵风还是新长征?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张伟/北京报道
就在本期截稿时,1月1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决定自1月15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140元和160元。
新年新气象。还没有等到元旦到来,中石油和中石化一系列“针锋相对”的自行主动降价行为,已经让许多人对能源产业的“新气象”颇感惊讶。
2008年12月25日,中石油率先打出“降价牌”,其在上海、河北、福建、广东、海南等地区的加油站均统一报出比12月19日成品油零售中准价下调后更低的价格,降价幅度在每升0.1元-0.3元之间。
仅仅一天后的12月26日,沈阳、重庆等地中石化所属加油站开始降价,降价幅度在每升0.2元-0.3元之间。
一场“石化双雄价格战”悄然打响,并迅速蔓延。其中,在“主战场”上海,双方的“对垒”味道更加明显,也更加引人瞩目。10日之内,双方竞相降价,油价下调四次,反复争夺“5分钱优势”。
以往只会在民营或外资加油站才能看见的主动降价行为,竟然出现在占据国内成品油市场七成江山的两大石油巨头旗下的加油站。许多人开始回忆,这是不是平生仅见。
据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介绍,此前两大公司共有两次价格竞争:1998年金融风暴,两大公司曾经降价促销;2007年春天,中石油北京加油站曾降价0.2元促销一个月;“此次竞争还未结束,目前已在降价幅度、持续时间、波及范围几个方面,超越了前两次降价促销。”董秀成说。
两巨头为何主动降价?
两巨头为什么主动降价?各种原因众说纷纭。
有人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成品油市场出现不景气。国内成品油市场一改多年来油源紧张的状况,已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新出台的《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仅规定成品油零售价的上限,并未规定下限,改变了以往由政府规定中准价格,石油商在此基础上上下浮动8%的规定;这是近期两大石油公司打破多年“价格坚冰”的外部原因。
有人说,中石油率先打起降价促销战,是为了更多地占领南方市场。1998年中石油和中石化进行重组,中石油占据北方,掌握了中国的主要石油资源,而中石化则拥有了南方广阔的消费市场。积极拓展南方消费市场,无疑是中石油的重要发展方向,目前尤为紧迫。
有人说,临近年关,中石化和中石油下属各地分公司迫于销售业绩的压力,自行降价,以确保完成年度指标。这一点两大石油公司的近期表态可以印证:两巨头都宣称,部分地区销售公司下调成品油零售价格仅仅是为了应对春节销售淡季的考虑。
还有人说,山东、广东等地是中国地方炼厂相对集中的区域,2008年10月以来,地方炼厂成品油批发价格大幅跳水,民营加油站不再有“进油难”的问题。一些民营和外资加油站就主动调低了油价,这对成品油销售不畅的两大公司形成了一定压力。此次上海、广州等地降价的加油站点多在郊区或者城乡结合部等民营加油站集中的区域便是明证。
中石油华东销售公司总经理办公室的李可镜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此次中石油在上海降价,一是因为长三角外向型公司比较多,受金融危机影响,油品销售不畅;二是东北的炼油厂开工不足,出现憋库,降价可以增加效益。“必须要采取一些手段把油卖出去。压库以后,我不销出去,损失的是国家。所以肯定要让一部分利给消费者。”李可镜表示,这次降价并不是总公司的安排。
对于“中石油借降价抢占南方市场”的说法,李可镜称之为“胡说八道”。“这个降价也不是我们中石油先降的,之前中石化就采取一些优惠让利等隐形措施,实际上他们早就搞(降价)了,不是我们先开始的。说我们‘为抢占南方市场采取降价’,这是不客观的。现在市场的空间都很小了,还抢占什么市场?尽管在南方市场我们的规模比中石化小,但中石油、中石化都是国家企业,不存在这个问题,也不存在恶性竞争的问题,都是国家利益。”
中国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李雷鸣认为,此次两大公司降价是多种原因共同驱动的,不能把某一个原因夸大化。
成品油进入买方市场?
两大巨头首次“价格战”让许多人欢欣鼓舞。有分析认为,“成品油价坚冰破除”、“成品油买方市场格局形成”。
“这个观点我肯定不会认同。”中国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李雷鸣说:“目前只可以说在短时间内可能是买方市场,但从长远的中国经济发展形势来讲,中国的石油能源肯定是供不应求的,不可能进入买方市场。(降价)这是金融危机导致的短期内油品供应过剩,看起来好像买方市场,等金融危机过去之后,中国经济开始上行时,大家面对的将还是一个典型的卖方市场。”
在李雷鸣看来,这次降价并不意味着成品油价格坚冰的打破。“最近一段时间,大家可能销售压力都比较大,所以采取了一定的措施,这是可以理解的,但这恐怕带有更大的实验性质。”
李雷鸣表示,中国成品油的定价机制是政府、发改委在主导,而不是中石化和中石油。“很多人都在呼吁原油和成品油的定价机制和国际接轨,实行市场化的定价机制,但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中国在高速经济发展的时候,对石油的需求和西方国家并不一样,我们每年需要4亿多吨的原油,而国内生产不到两个亿,对外依赖度已经50%了,从战略角度,从宏观经济角度考虑,稳定是关键性的政策,不可能在这方面放得太快。尤其是政府引导能源定价,两大企业无论怎样从自身利益去考虑,最终还是要听发改委,听政府的。这个行业还是和一般的行业有很大的不同的。相比较而言,石油行业的官员更讲政治一些。”
中石油华东销售公司总经理办公室的李可镜则认为,成品油的买方市场是“肯定的”,“市场经济以后我们就是买方市场,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决定的,不是卖方市场”,但同时,作为国有大型企业、“航空母舰”,“我们要尽到国有大公司的责任”。“我们中石油有三大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我们要从大局来考虑,为国家的经济来分忧,不能像社会加油站那样,采取各种手段来随行就市,他们不正当竞争的手段多了,但我们必须按照国家的政策来办。”李可镜说。
降价行情能维持多久?
“油价进入全面优惠期!”有人乐观地认为,中国的成品油市场将由此进入一个比以前更为广泛、更有利于消费者的竞争时代,争先恐后地推出更低的价格、提供更多的附加值服务,将是市场的常态。
中国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李雷鸣则表示,继续降价的可能不会特别大。“去年12月份降了一次价,今年元旦税费改革之后,也没有涨价,这实际上相当于连续降了两次,这个降价幅度算下来大概每升一块七八左右,应该算比较大的。”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认为,一旦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公司的库存消化得差不多了,价格战必然会停止;之所以形成了现在供大于需的局面,是因为金融危机带来的需求下降速度之快、幅度之大超出预期,相信两大公司已经在调整生产计划,一旦生产链条理顺,炼量调低能够在市场上反映出来,买方市场就会结束。
中石油华东销售公司总经理办公室的李可镜则说:“谁也不好说,我们也不是算命先生,马克思主义是尊重客观事实,尊重市场规律的。国际金融危机缓解之后,国际油价回暖了,经济回暖了,它就不是这样了。”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