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 经济茶座

全球第三,一般一般

  国家统计局一举将2007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调高1.1个百分点至13%,令人喜忧参半——喜的是,已然确认中国将取代德国,坐稳了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位置;忧的是,等同于暗示2008年经济增速降幅更大,超出多数人预期不少。

不过,另据披露,在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完成后,“去年及此前几年的GDP数据还有望再升”。

  但笔者以为,我们已有必要淡化关于经济总量的国别排名。一者,不断攀升的总量指标“含金量”有限;二者,传统增长模式其实正面临“极限”考验。

  首先,即使今天的中国经济总量迅速完成了对英法意德荷等国的超越,但国内生产总值“简单平均”指标(按人口取均值)却几乎没有对中国全球位次产生根本影响。举例来说,目前全德国境内,算上持外国护照的人口也不过才8300多万人,因此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我们比较当不可以道里计。事实上,每当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量成绩放到“14亿”的大池子里一摊薄,成色就要打折扣,因此不妨暂放下争强好胜的心态,对那个总量数据兴趣小一点,再小一点。

  其次,随着总量膨胀,深层次的“复杂平均”,如平均分配的程度,也有待提升,导致虽然增速的算盘扒拉得山响,但增长却似乎没能惠及多数民众。当然,我们确实看到了各级政府基于财政收入转移支付渠道的若干“均贫富”之举。但不可否认的是,在部分地区,在少数垄断行业,“劫贫济富”仍是根深蒂固的行事逻辑。这还不算那个看起来总是偏低的消费物价指数增幅,以及在去杠杆、去存活、去泡沫中被反复“误伤”的居民财产性收入。

  如此一来,中国经济总量的标杆作用确难以令人充分信赖。此时,仍认准“成绩”不放,还非要再加上汇率比价变化、近30年增速统计等进行包装、加工,那势必距离科学、务实的态度越来越远,恐将走火入魔,有意无意间,数据统计就转型为数据制造了。

  宏观经济的复合增长速度是过去30年我们引以为傲的理由,根据年化后的增速,乐观者已然可以遥望若干年后赶日超美了。尤其随着“调整后”的增速再提升,需要我们等待的时间似乎在被日益缩短。

  但是,此种增长范式果真可以无限延续吗?

  记得37年前,那个叫罗马俱乐部的组织曾发表名为《增长的极限》的报告。这部充满类似“过冲”(overshoot)等精英语汇并带有憨憨“书呆子气”的成果曾在正值高增长期的西方承受了广泛质疑。刚被译介到中国时,更因其观念超前且具有系统动力学等程式化形式而饱受指摘。

  但已经证实的是,外需不会无限增长,投资也不可能持续拉升资产价格,消费和内需的启动也并不轻松。从学理上看,不仅二战后还没有哪个真正意义上人口与土地面积的大国实现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的跃迁,而且,冰岛在经济危机冲击下的猝然破产、日本在泡沫破碎后的长期萧条,还都在证实传统增长路径的脆弱性与转换难度。

  从此出发,中国尽管已经在经济总量上跃居世界第三,但今后对美、日两国的赶超却非朝夕之功。当前,由外部金融危机引致中国的宏观景气下降,其实已经生动地展示出原有增长模式的弊端,提示我们单靠压低劳动、土地、资本等要素价格,而忽视社会信用、生态和公平,所取得的经济增长尽似金庸小说中的“七伤拳”,见效迅速,但效率偏低、持久性偏弱。

  更需警惕的是,若因病急而释出虎狼药,则在证实“增长极限”之外,又可能陷入所谓“极限悖论”,即如《增长的极限》主笔之一德内拉·梅多斯(Donella H. Meadows)所指出的,在复杂世界里,如试图消除一种极限来取得增长,那么必将遭遇另一种极限;通过经济调整越是成功地摆脱某种极限,那么就越可能遭遇新的更多极限……

  因此看来,且不妨以轻松心态看待这个“全球第三”的头衔,将之视作“一般一般”也无不可。

  

(责任编辑:克伟)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