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实体经济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时,国家为舒缓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把发行企业债券作为重要的公共应急政策,接连隆重推出。先是去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金融30条”中提出,要稳步发展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开展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试点;紧接着,央行在今年的年度工作会议上,也提出了要继续开展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试点,研究在银行间市场推出高收益债券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
这种政策环境的营造,不仅能击破中小企业融资的坚硬冰山,也能大大提高融资效率。然而,笔者觉得,从近几年来讲,尽管中央政府包括地方政府不断出台优惠政策,但是由于门槛成本高、监管混乱和创新乏力三块绊脚石横亘在现行制度面前,因此,企业债券既没有实现质的突破,也未呈现蒸蒸日上的势头。有资料表明,目前我国的企业债券规模仅占我国金融市场的4%,去年我国企业债券规模也只占GDP的1.4%。
目前,影响中小企业发行债券的三块绊脚石,具体表现在:首先,门槛和成本太高。事实上,中小企业做梦都想进入企业债券市场,但是要进入这个市场却有一道玻璃门,将其挡在门外。所谓玻璃门,是指不但信用级别难以达到,而且发行短期融资券的额度条件也相当苛刻。与此同时,发行成本太高。虽然利率很低,但加上占融资总额1%至3%的承销费,以及申报前请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各种费用,发行成本加起来达到上百万元。
其次,监管混乱无序。长期以来,在企业发行债券领域,国家计委负责企业债券的额度安排,中国人民银行负责企业债利率管理,中国证监会与证券交易则负责企业债上市审批,这种多头监管模式,不仅会造成监督真空,形成很大的市场风险,更为重要的是,也会影响公共政策的执行效率。譬如,通常一只企业债券从申请到发行,需要长达一年多的时间。
最后,缺乏债券发行创新。中小企业之所以对企业债券“不感冒”、没兴趣,与目前债券品种单调,缺乏创新有很大关联。值得欣慰的是,现在中央和地方已意识到这个问题。2007年11月,深圳市20家中小企业集合发行了10亿元的“07深中小债”,成为首单由中小企业捆绑发行的债券,当年12月北京中关村的4家公司也通过打包发债的方式发行了一只债券。
因此,需要国家尽早制定出降低门槛和成本、理顺监管秩序以及债券发行创新的公共政策,惟有先扫除影响中小企业债券发行的三块绊脚石,才能使企业债券发行步入正常化轨道。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