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将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基金,搭建资金的需求与供给平台,吸引民资进入政府投资项目。
素以投资风向标著称的温州民间资本,眼下正经历着寒冷的冬季,并面临着“无处可投”的尴尬。昨天,《第一财经日报》获得的一份《温州民间金融发展形势》调研报告披露,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庞大的温州民资在投资市场上的表现十分惨淡:或撤离“休眠”于银行,或深套其中。
该份调研报告由温州市委党校和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联合完成,报告首次披露了温州民间资本在宏观调控下的生存状况。报告的主要执笔人——长期研究民间金融的温州市委党校教授诸葛隽在报告中认为,尽管当前有不少温州民资回流银行,但其投资冲动随时会勃发,“新的投资机会明朗了,观望的民间资本会马上出笼”。
炒股、炒楼、炒矿均受挫
报告指出,一直以来,温州的“民间借贷资金流向呈现投机性”,即“哪里有收益就快速流向哪里”,但去年以来,温州民间资金的“投机”却屡屡失败,甚至是“苦不堪言”。
“失败”的首要表现之一即在“炒股”、“炒楼”上的受挫。报告揭示,股市的财富效应曾吸引温州居民通过民间融资将资金投入股市,2007年前三季度温州约有250亿元资金流入股市,使温州在股市的民间资本达到400亿元,但后来由于股市、楼市行情不尽如人意,不少资金从股市、楼市撤离——据温州市证券期货行业协会统计,截至2007年12月末,温州全市证券交易总额高达10222.03亿元,而截至2008年年底全市证券交易总额仅为6500亿元,下滑36.4%,缩水近四成。
一度曾引起巨大关注的温州“炒矿团”也尝到了失败的滋味——报告显示,2006年温州民间资金流向矿产的规模约130亿元,2007年相当部分的投资者继续追加投资,使资源矿的投资资金不断扩大。2007年上半年,温州民间资本对金属矿产的投资达到了一个高峰,然而未等这些民间资本获得回报,2007年下半年开始的宏观调控与国际金融危机使金属价格开始下挫,特别是在2008年8月份后,金属价格跌幅与2007年高位比均超过了50%,“部分民间资本深套其中”。诸葛隽分析认为,“矿产开发的复杂性以及投资经验不足,是横亘在这些民间探矿者前的大问题”。
2000亿民资“回家”
在投资没有收获的情况下,温州民资选择了“回家”。报告援引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统计数据称,截至2008年12月末,全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储蓄存款余额达2085.02亿元,比年初猛增447亿元,增长27.29%。温州银监分局的监测也显示,2008年以来,温州市民个人金融资产向长期储蓄存款倾斜明显,全年除4月和7月外,其余各月的储蓄增量存款均保持增长势头。
浙江大学资本市场与会计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姚铮昨天对本报分析说,存款增加很多,说明居民已从楼市和股市乃至其他一些投资中撤出大部分资金,由于没有合适的投资渠道,加上对未来经济增长存有疑虑,居民资金只能回流至银行储蓄,这是一种无奈之举。他同时认为:“存款的快速增长,各家银行由于利益的需要,就有放贷的冲动,这对于资金饥渴的 中小企业(行情 股吧)或许是一个利好。”
温州官方也已经洞察到了“温州民资无处可投资”的尴尬状况。上月中旬,温州市市长赵一德参加中央电视台二套《对话》栏目录制时透露,为解决当下问题,除通过金融产品创新,将民资“收编”进合法金融体系外,温州还将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基金,搭建资金的需求与供给平台,吸引民资进入政府投资项目,“发挥政府资金的放大效应,使民资服务于温州产业的转型升级”。 (本文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宗新建)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