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太原,硕大的雪花弥漫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范永生不用担心田里还没返青的麦子了。
老范是太原市小店区西草寨村的农民,家里种着三亩冬小麦。“一个冬天没有下一点雪,麦子肯定受影响。”2月6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老范对涉及七个小麦主产省份的北方旱情之重还没有切身体会。
小店区农业局副局长原四明告诉记者,“小店区的小麦种植面积少,但在全省的单产面积是最高的。灌溉条件、农民收入及农民素质都比较好,所以,每年的抗旱情况比较稳定。”“已经有好几年没有收过水费了(灌溉用水),都是村委会给交。”老范说。“西草寨村的水渠与机井设施也都比较完善,村里的麦地大部分都是连片种植的,便于统一灌溉,统一管理。”原四明补充道。
“如果再不下雨,怕是撑不过去。”尽管基础不错,老范的担心溢于言表。
实际上,老范已经很幸运了。本轮旱情中,山西省受旱面积达到了3631万亩,农作物受旱面积837.7万亩,占冬小麦播种面积的77%,严重受旱面积达586.8万亩。而山西省小麦主产区临汾、运城市农作物受旱面积达638万亩。晋城市96万亩小麦有76万亩出现旱情,一半以上冬小麦叶片枯萎。有的村子因长期干旱,原来吃水的泉水断流,仅靠一小时出水两担的一眼浅井排队取水。
在这个节骨眼上,这场漫天大雪来的弥足珍贵。其实,这是山西省抗旱战线上漂亮的一仗,当地气象部门利用明显的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人工增雨,涉及面积15.5平方公里,增雨1.8亿吨。“经不完全统计,全省受灾面积减少100余万亩,旱情有明显缓解,各项抗旱工作仍在紧密进行中。”山西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王林旺告诉记者。
旱情,不容忽视
山西省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08mm,“十年九旱”是基本的气候特点。而自去年10月份至今,尤其是11月份以来,山西省平均降水量仅11.8mm,较历年同期偏少七成,连续100多天无有效降水。在一份山西省《1950年—2008年(11月—1月)降雨量历时曲线图》中,记者看到,2008年11月至2009年1月的降雨量接近五十余年来最低值。该省先后启动了黄色、橙色干旱预警,17天内升级干旱预警在山西尚属首次。山西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说,该省旱情呈现有三个特点:一是秋冬连旱,二是受灾面积大,三是旱灾程度重。山西省副省长刘维佳称,抗旱工作已上升至关乎社会和谐、大局稳定,关乎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成败的高度,已上升至该省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急中之急。但针对旱情是否已经推动粮价上涨,刘维佳在2月6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山西粮价上涨趋势尚未显现,该省相关部门将密切关注粮价发展态势,及时采取相应对策。
据山西省农业厅种植业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山西省冬小麦的种植主要集中在临汾、运城、晋城、晋中、吕梁、长治等地,共有1000余万亩,受灾面积800多万亩,其中具备灌溉条件的有600多万亩。但山西全省境内各主要河道来水量较上年同期偏少五至八成。大中型水库蓄水量6.78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1.1亿立方米。
大部分旱地和未冬浇的水地,土壤干土层达到10cm以上,10cm-60cm土壤含水量介于7%——12%之间,处于中到重旱状态。一些利用旱井、旱窖、小泉小水等工程解决吃水的地区,有113万人、19万头大畜吃水出现困难。
抗旱,不断加码
极大缓解山西旱情的人工增雨作业从2月7日中午就已开始。当天晚上22时—23时,山西省小麦主产区运城已经开始下雨。截至2月8日15时30分,山西省飞机增雨作业影响面积15.5万平方公里,增雨1.8亿吨。山西省气象局局长杜顺义告诉记者,2月7日至8日14时,山西省中南部地区87个县普降小到中雨;56个县降雨量在5毫米以上,33个县降雨量超过10毫米,11个县降雨量超过15毫米,其中运城新绛县降雨量最大,达到19.5毫米。“即使在降水充沛的年份,这个季节里如此大的降雨量也不多,人工增雨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杜顺义说。
人工增雨作业之前,山西省的抗旱工作已开始全方位实施。在山西省黎城县上遥镇,不少农民正在地里用石碾子碾压土地,以保墒情。该镇党委书记谢永强告诉记者:“现在还没有解冻,不能开始春浇,正在组织农民用这种方式进行保墒。”谢永强介绍,上遥镇附近有勇进渠、漳南渠和漳北渠三个水渠,完全解冻后,水渠灌溉基本能覆盖该镇冬麦种植区。他们正在进行准备工作,争取春浇提前,提高保墒度。
现实,直面困境
“虽然有三个水渠,但这些水利设施都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修建起来的,由于年久失修,灌溉能力日渐降低。而大部分村子又没有自备井或机井,所以,水利设施还是跟不上。”谢永强告诉记者。
“即便在太原市小店区这些条件较好的地方,也不是所有村子都和西草寨村一样,水渠与机井设施都比较完善。”原四明说,“要想从长远上解决干旱问题,必须使井渠配套建设跟上去。”
在如火如荼的抗旱工作中,山西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也遇到了相同的问题,该部门相关负责人称:全省大部分大、中、小型水利灌溉工程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失修,影响春浇上水,急需进行维修更新,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并且水源严重不足,部分灌区末级水地将无水可灌,成为名誉水地,地下水位下降,约有2万余眼机井出水不足和掉泵。此外,仍存在灌溉电价高,导致浇低成本高的问题。
长效机制,有待推进
毫无疑问,各个灾区抗旱工作中遇到的现实困难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敲响了警钟,如何从更多领域探寻遏制天灾的对策已经备受关注。
事实上,针对灌溉电价高,导致浇地成本高的问题,山西省有关部门从2006年已经开始了一系列探索。2006年,山西省水利厅对该省及陕西、甘肃、宁夏沿黄高扬程泵站灌溉情况进行了一次调研。根据调研,山西省沿黄高扬程泵站灌溉电价0.297元/度,均较陕西、甘肃、宁夏高出数倍,水价也相对高出一倍以上。造成了国家建得起工程、农民用不起水的问题,黄河流域实际用水量不足国家分配指标的三分之一。
据山西省水利厅副厅长裴群介绍,山西省高扬程泵站主要集中在南部运城沿黄灌区,现有万亩以上沿黄泵站13处,设计提水能力90立方米/秒、灌溉季节年可提水10亿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331万亩。但是,受扬程高、耗电量大、水价高等影响,近年,实际提水量1.6亿立方米,实灌面积114万亩左右、仅占设计灌溉面积的34%。
鉴于此,2007年3月,山西省委、省政府联合出台的《关于加强水利建设,实施兴水战略的决定》明确提出“对高扬程的引黄泵站及其他提引水工程,要降低农业灌溉用电价格,或按实际用电量提供用电补贴”。2008年3月27日,山西省政府出台十项支农惠农措施,第四条规定:“对扬程超过100米的大中型泵站灌溉用电实行补贴,使水价控制在每立方米0.45元以下。”山西高扬程泵站电价补贴政策由此正式出台。
山西省水利厅副厅长裴群告诉记者:“2008年,全省春、夏两灌共补贴高扬程泵站电价资金1296万元。享受这一政策资金最多的运城市沿黄泵站提水量比上年同期增加600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同比增加30万亩。已经对高扬程泵站增加灌溉上水量、扩大灌溉面积产生了实质性影响。”尽管积极影响已经充分显现,但裴群强调:“如何使这一补贴政策辐射到各类扬程的泵站灌区,成为长效机制仍在进一步探讨、研究。”
据记者了解,目前,该省灌区最高水价为每立方米0.69元。“近日,财政部门已下拨1500万元专款用于农田灌溉电价补贴,其中700万元用于沿黄大中型高扬程泵站灌区直补,剩余800万元补贴至全省各地市以地表水为水源的主要灌溉工程,此举能够保证农民灌溉水价在每立方米0.45元以下。”山西省财政局农业处处长王树红告诉记者。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