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力拓和中铝双双宣布“建立开创性战略联盟”之后,力拓网站从土黄色的背景换成了一片蓝色的水面。
根据双方的公告,此次中铝公司将向力拓集团投入195亿美元,其中约72亿美元用于认购力拓集团发行的可转债;另外,中铝公司将出资约123亿美元获得力拓集团有关铁矿、铜矿和铝资产的部分股权。
中铝公司选择转股后,中铝公司在力拓集团整体持股比例将由目前的9.3%增至约18%。同时,中铝公司将提名2位非执行董事进入力拓集团董事会。
这笔交易不仅让中铝公司有机会直接参与到全球顶级矿产资源的运营开发,也让力拓在年内完成减负100亿债务的目标轻而易举。
诱人资源 根据双方的披露,力拓此次出售的资产包括:澳大利亚哈默斯利铁矿公司,其铁矿石资源总量为124亿吨,中铝公司获得其15%股权;韦帕铝土矿,资源总量高达34亿吨,该矿2008年产量为1990万吨,中铝公司获得其30%股权;雅文氧化铝厂及波恩电解铝厂的部分股权;智利埃斯孔迪达铜矿部分股权;美国肯纳可铜矿,中铝公司获得其25%的股权;印尼格拉斯伯格铜矿,中铝公司获得力拓集团所持股权的30%;秘鲁拉格朗哈铜矿,中铝公司获得其30%的股权。
在资产层面合作的基础上,双方将组建铁矿石、铜矿和铝三个战略合作委员会。中铝公司将派出管理和技术人员,以确保公司在所有合资企业履行管理职责,落实公司战略。同时,双方将围绕合资的铁矿石、铜矿和铝资产,组建三家合资销售公司,各占50%的股权,负责本次合资项目的产品销售。哈默斯利铁矿30%的产量将由铁矿石合资销售公司向中国销售。
根据协议,中铝公司与力拓集团后续还将一起就几内亚西芒杜(Simandou)铁矿、中国矿业勘探开发及其他潜在机会进行合作。另外,中铝公司还将协助力拓集团探讨在中国市场融资。
数据显示,中铝公司目前保有6.3亿吨的铝土矿,1000万吨的铜精矿,此次与力拓的合作,无疑将大大增加中铝在资源保有方面的规模。然而,有分析人士指出,由于目前对外披露的仅仅是收购矿山资源的资源保有量,而资源保有量受到开采难度、采选技术等方面的限制无法与储量数据挂钩,所以这批国内稀缺资源的123亿美元作价是否真的如看上去那般物有所值还需打个问号。
转股溢价 除出手购买123亿美元的力拓核心资产外,中铝还要投入约72亿美元用于认购力拓集团旗下英国和澳大利亚上市公司发行的可转债,债券的票面净利率为9%。转股后,中铝公司在力拓集团整体持股比例将由目前的9.3%增至约18%,其中持有力拓英国公司的股份增至19%,持有力拓澳大利亚公司股份的14.9%。
力拓则在其官方网站上进一步说明,英国公司和澳大利亚公司可转债订立的转股价格分别为45美元和60美元。而记者注意到,力拓英国公司的最新收盘价为19.53英镑,以当前汇率计算折合27.77美元;而澳大利亚公司的最新收盘价为52澳元,合33.64美元。单纯将转股价和力拓当前股价相比,此次发行的可转债力拓英国公司和澳大利亚公司的转股价的溢价分别为62%和78%。
申银万国分析师认为,国内可转债的转股价格普遍较当前股价溢价10%左右,但在国外,类似这种高溢价的可转债发行并不奇怪。虽然从理论上来说,中铝认可45美元和60美元的价格,相当于接受了以45美元和60美元一股的价格曲线认购了力拓的增发股份;但是考虑到此次中铝与力拓的合作是一揽子的合作方案,所以无法单纯依据转股价格判断这笔买卖值或不值。
两帅博弈 “以可转债的方式融资保障的是力拓股东的利益,而中铝似乎更倾向于向力拓购买资产。”安信证券有色金属分析师衡昆认为,力拓希望以发放债务的形式完成融资,但目前,力拓难以找到几个真正有能力出手相救的买家,而“抢占资源”无疑是中铝现阶段发展第一要务。
有意思的是,当外界猜测中铝“掌门人”肖亚庆的调离可能会对“中铝-力拓”的合作带来变数之时,中铝发布的声明称:中铝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肖亚庆表示,通过本次交易,双方在中铝公司2008年2月收购力拓集团股权的基础上达成更加广泛、深入的合作,表明中铝公司长期看好力拓集团的资产质量、增长前景和其管理实现股东价值的能力;符合中铝公司国际化多金属的既定发展战略。
很显然,肖亚庆仍是推动此次合作的核心人物。这不仅令人想起刚刚黯然辞职的力拓新任董事长吉姆·棱。在任不到一个月的吉姆·棱曾发布声明:“我们需要解决债务和偿付方面的财务问题,而就公司应该做出何种选择,大家存在意见分歧。我希望我的辞职能够帮助董事会达成一致。”外电曾怀疑,力拓首席执行官倾向与中铝公司达成交易,而这个意见与吉姆·棱并不一致;吉姆·棱对于解决力拓的巨额债务更倾向于发债而非出售资产。
两位“掌门”一个潇洒转身,一个黯然辞职,中铝与力拓最终敲定的合作方案究竟谁受益更多,似乎从这个有趣的注脚中能够得到启示。
中证网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作者:李若馨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责任编辑:田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