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日前,央行公布了今年1月份信贷数据,新增贷款实现爆发式增长,而票据融资则占到人民币贷款增量四成以上。与此同时,进入2月以来A股市场出现久违的繁荣景象,汹涌而来的大量资金进入股市。这一现象引起了国内经济界的广泛关注,业内专家认为,通过票据融资而得到的资金肯定已经进入股市,企业将这笔资金进行“腾笼换鸟”的做法绝不在少数。
部分融资已流入股市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人民币贷款大幅增加1.62万亿元,同比多增8141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其中,票据融资新增6239亿元,占比则由去年12月的30%增加至42%。值得注意的是,M2余额增幅比上年末高0.97%的同时,M1余额的增幅却比上年末低2.38%。
业内人士表示,M1的下降幅度超过预期,同期居民户存款及企业存款数字显示出,居民及企业所表现的存款定期化倾向是两个数据出现反差的主要原因。某种意义上也表明,企业在减少支出、缩减投资和压缩生产。同时值得注意的是,1月企业存款仅增加759亿元。那么,创下天量的企业贷款究竟去了哪里?
申银万国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李慧勇认为,根据对活期定期比、活期保证金这两部分数字进行倒算结果显示,企业票据融资增加额应为2600亿元。这个数字与央行公布的数字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可以肯定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资金已经流入股市。
“从近期市场走势及央行公布的数字来看,肯定存在企业将票据融资资金投入股市的行为。”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表示。他认为,目前A股市场很多股票估值都已经非常低,非常具有投资价值。股票市场的高回报特性,肯定会吸引企业将资金投入其中。近期A股市场空前繁荣,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专家们的看法。
国金证券金岩石认为,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资金市场上最大的变量是票据融资,宽松的货币政策使银行的信贷额度显著增加,如果企业对实体经济的投资趋于谨慎,其闲置资金和超额授信在寻找短期增值机会,例如股市。企业票据融资的爆炸式增长和股市的强势反弹在时间上如此一致,说明银行、企业和股市之间存在着一条隐形的资金链,通过该资金链,政府注入的流动性有一部分隐身进入股市。
确认融资入市很难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禁止通过金融机构贷款购买股票。业内人士认为,信贷资金入市,向来是监察难点,除了少量的券商股票质押贷款有据可查外,没有人能确切知道流入股市的信贷资金数量。企业的这种行为,是否属于违规资金入市很难界定。
李慧勇认为,虽然此行为属于违法,但是企业可以对这部分资金进行“腾笼换鸟”,以一种阳光途径进入股市。例如,将票据贴现资金用于生产,而将企业自有资金投入股市。因此,这是否属于违规资金很难界定。但是,股市有涨有跌,风险十分巨大。企业将融资得到的资金投入股市,如果不做好风险控制,后果十分严重。
高善文表示,这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融资及资产管理的一种手段,将资金进入股市有一定的合理性。只要企业认为有需要,企业既可以用来投入生产、增加库存,也可以用来回购股票。只要能够把握好风险控制,是可以进行尝试的。
监管机构开始全面摸底
记者就信贷资金入市事宜咨询了深圳银监会相关负责人,但该负责人称对此事并不清楚,无法回答。但有消息称,央行目前已经开始摸底万亿信贷资金去向,项目贷款、票据融资将成为重点。
据了解,去年12月份及今年1月份信贷猛增的情况已经引起了监管机构的重视。来自央行、银监会的两路人马正在全面摸底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情况。为弄清贷款的投放方向,央行的调研细致到要求商业银行说明贷款投放对象所处的行业。而银监会近日也特地赶往工行、农行两家银行的票据营业部所在地——上海,对增长较快的票据融资进行调研。
(本报记者 李 玲)
(责任编辑:田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