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从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等部门了解到,截至昨日,广州市尚无消费券发放动向。如果广州发放消费券,仅惠及中低收入阶层的可能性较大。
权威部门的消息称,若广州确定发放消费券,受惠群体锁定在中低收入阶层的可能性大。
由于消费券由政府财政支出,需要详细的论证,目前,广州多个相关部门尚未接到通知就此进行研究。
不少受访专家对此评价说,消费券只是刺激消费和拉动内需的“止痛片”,具有暂时性。广州在消费券问题上应谨慎推进,不跟风,结合本地特点刺激消费。若广州将来要发放消费券,建议将中低收入阶层纳入发放范围,体现社会公平。
专家指出,广州若发放消费券,其发放对象、消费形式、拉动内需长效机制等都将受到考验。
发放对象求“多”? 近日,不少市民向记者表示,希望能收到政府的消费券,“现金最好,越多越好”。
然而,暨南大学金融学院杨英教授认为,若消费券变成现金发放,就违背了消费券的本意。“所谓消费券,就是为了刺激消费,如果发放现金,那叫补贴。”他说,如果市民收到政府发的现金后再存入银行,则起不到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作用。
对于发放对象,中国民主建国会广州市委副主委周谦认为,将发放对象列为中低收入阶层比较可行。
“既要刺激消费,又要彰显社会公平,所以把消费券用救助的形式发给困难群众比较合适。”他说,广州的经济较好,人们的消费倾向也比较强,但困难群众的购买能力差,需要消费券的补贴,反而同等面值的消费券对中高收入群体刺激消费作用有限。
不过,商家对这持相反意见。一名从事零售业的老板说:“商家肯定希望拿消费券的人越多越好,金额越多越好。”他担心困难群体消费能力有限,难以撬动大的消费。他认为,低收入人群购买的商品主要是必需品,像卫生纸、粮油什么的,对经济拉动有限,“发100元消费券,能拉动150元的消费就不错了”。
“商家对消费券充满期待。”广州市商业总会秘书长罗志杰说,如果广州决定向市民发放消费券,多数商家可能会考虑举办系列促销活动回应。
记者昨日从权威渠道了解到,若广州确定发放消费券,受惠群体锁定在中低收入阶层的可能性大。
消费形式求“广”? 广州台资企业协会会长、敏丰国际集团董事长程丰原春节前拿到了台湾当局派发的消费券,“凭券可以去大排档吃饭,也可以买东西,买药都可以。”
程丰原说,台湾春节前发的消费券只有两个限制:不能找零,不能兑换成现金,因此不少岛内民众领到消费券后,立即前往商场购物。
有媒体报道称,台湾当局发放消费券时,由于正值岛内居民迎春购物潮,发券当日台北市年货大街就涌进25万人次,场面火爆异常。
记者昨日在广州大道走访了几家餐饮店,所有店主都表示,如果广州发消费券,希望能在餐饮店通用。
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管理学院教授李江帆认为,政府发放的消费券应该有比较大的消费领域,让市民可以购买商品、购买服务等,“只有能够"通杀"的消费券才能真正起到刺激消费的作用,如果在消费券上作出地点、门类的限制,和一般商家的促销券有什么区别呢?”
暨南大学金融学院杨英教授表示,消费券是政府用财政向群众发放的消费凭据,有“代金券”的作用,应该具有较宽泛的消费领域。
短暂刺激求“快”? 有专家表示,因为消费券涉及民生,且多数市民认为广州具有发放消费券的财力,因此社会分外关注,“实际上,消费券对拉动内需的效果非常有限”。
“消费券只是特殊时期刺激消费的方式之一,效果是很短暂的。”杨英表示,消费券充其量只能算“止痛片”,如果长期使用消费券,效果将越来越弱。
李江帆指出,政府发放消费券,让市民不劳而获,本身就是一个不能持久的政策,而拉动内需的方式也不仅仅靠发消费券。
周谦通过分析当前的经济形势认为,单靠拉动内需不能解决金融风暴带来的问题。“假设国内的彩电产能为每年600万台,当彩电出口受限后,单靠国内消费能消化得下这600万台吗?”
记者了解到,去年下半年以来,广州市有关部门举办了不少刺激消费活动,并出台了多项拉动内需的措施。其中,广州市经贸委主办的“购物嘉年华”系列活动中,仅几大百货企业就拉动消费20亿元左右。而广州市政府出台“18条措施”着眼于一系列大投资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对内需拉动明显。“我们如果能把这"18条"落实好就能对拉动内需发挥很大作用。”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表示。
有专家认为,如果政府能在个人所得税等方面进行调整,或许对内需的拉动会更加明显,而且会成为长效机制。
(责任编辑: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