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鸿海集团、冠捷集团西迁之后,英特尔公司将封装测试工厂搬迁至成都。除了成本因素外,随着中西部城市的兴起,当地居民生活消费水平越来越高,市场需求必将随之扩大,这是吸引大型企业转移的重要因素
日前,英特尔公司高调宣布将调整其在华生产运营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将位于上海浦东的封装测试工厂整合到成都工厂中去。
这一计划牵涉到该公司员工近2000人。
英特尔的内迁行动并非独立的个案。两个月前,电子大亨郭台铭的鸿海集团传出消息,准备将旗下富士康深圳龙华工厂16万名员工转入湖北武汉及山西晋城等内陆省份的厂区,而作为鸿海全球最大生产基地的深圳工厂仅保留10万人。
此外,还有消息显示,冠捷集团出于战略考虑,将关闭宁波工厂,宁波的产能将转移到武汉,而目前冠捷官方网站上,已无宁波工厂的相关资料。
在金融危机大背景下,大型企业纷纷转移产能、迁往内陆省份,究竟是迫于金融危机的成本压力还是大型企业长远规划中的一步?
缓解成本压力 受金融危机影响,英特尔去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该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90%。英特尔公司的相关人员表示,市场需求持续疲软和PC生产商客户削减存货都极大影响了公司业绩。目前,英特尔不会考虑在研发方面放缓脚步,那么,为了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就必须缩减其他成本。
易观国际首席运营官李彬分析称,从员工社保、福利等方面统计,内陆地区的人力成本相较沿海地区可能降低超过50%,公司的商务成本也会随之大大降低。而且,内陆一些城市,比如成都,目前的产业环境正日趋完善,吸引大量企业,甚至是跨国企业选择内迁,而当前的经济形势将更进一步推动这一趋势。
“面对全球恶劣的经济环境,鸿海早在两年前就已开始进行内地工厂和人力的重新布局。”鸿海集团发言人丁祈安说。有分析显示,郭台铭选择大举内迁,是迫切希望削减制造成本。除了人力成本外,山西是煤电大省,湖北是水电大省,在能源方面远比电力吃紧的沿海地区具有优势。有部分分析人士还认为,鸿海内迁主要是为了享受内陆省份税收优惠政策。
据悉,武汉市将出资28亿元为富士康提供路、水、电等配套设施,其中包括投资4亿元的富士康武汉科技工业园铁路专用线,这只是武汉东湖开发区为富士康项目承诺配套的17项重点基础设施配套工程之一。
知情人士透露,冠捷之所以决定将大陆总部迁往中部城市武汉,同样是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冠捷今年将实施一系列降低经营成本的措施。迁往武汉后,该公司土地使用、生产线建设、物流和劳动力成本都将大幅降低。
产业格局变革 除了成本因素外,实际上,上述企业选择内迁还有其他考虑。
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表示,大量的电子企业内迁中西部首先是市场需求转移的结果。东部发达地区的市场已经相对饱和,中西部市场具有更大的市场潜力和空间,市场需求已经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转移。
华东师范大学国土开发与区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沈玉芳也认为,随着中西部城市的兴起,当地居民生活消费水平越来越高,市场需求也随之扩大,这是吸引企业转移的重要因素。
谈到转移的计划时,英特尔方面表示,此次在华调整,并非全部是金融危机的影响,而是谋划已久的整体布局。
此外,除了消费因素外,国家有意识的产业转移引导也是企业内迁的动力之一。陆刃波说:“对于电子制造业产业格局来说,企业内迁后,发展更加平衡,可能将打破原来沿海发达地区电子制造业产业集中的现状,而这和国家产业转移政策的调整是一致的。或许在此契机下,国内电子产业集群格局会有一次变革。”
目前,东部沿海的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仍是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的重要基地,产业集群效应明显。随着不少大型企业选择内迁,东部沿海地区的制造业将自然转移,产业转移又将带动迁入地产业上下游的发展,有望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和市场格局,最终使得东西部发展趋于平衡。(责任编辑:张元缘)
(责任编辑:钟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