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尔街之前经历的数次危机中,“1929大萧条”重演都是市场极易发生的联想。幸运的是,此前的联想从未真正发生。这一次,类似的担忧依然是多虑吗?
东欧“坏账”,欧盟“破产”
经济再现“1929大萧条”
2008年的12月中旬,当鲁宾尼、罗杰斯、惠特尼、席勒等八大经济学家、金融家提出预言——道琼斯指数将跌至4000点时,中国却有许多人不屑一顾。
的确,那时的美国股市正在反弹,而当时的布什政府也在极力迎合华尔街的口味,极力营造“最坏的时候就是现在,一切都会很快过去”的氛围。但是,今天所发生的一切事实都在告诉我们:不是这样的,一开始就应当被确认、而且完全可以确认的这场全球性经济危机,如今还在深化。就像2009年2月20日,道琼斯指数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破掉了7449.86点(2008年11月21日创下的、危机以来的最低点),又一次踏上了寻底的历程。
伴随着道琼斯指数的再度破位,海啸第二波也将正式拉开序幕。与第一波不同的是,这次将从欧洲开始,反过去危及美国。更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欧洲和美国之间形成相互打压、相互强化的恶性循环过程,那么这场危机的裂度将大大超过1929年。
东欧“坏账”
故事还要追述到2008年8月。当年依靠石油涨价而举借了大量外债的俄罗斯企业,受到国际资本狙击,首先是债券、股票遭到一浪高过一浪的疯狂抛售,随后便是卢布开始贬值。但是,没人注意到它,因为美国的问题那时太夺目了。
直至2009年,卢布贬值猛然加速。1月31日,卢布累计贬值已达35%,俄罗斯央行誓言捍卫卢布币值在1美元兑26卢布、1货币篮子兑41卢布;2月4日,评级机构惠誉调低俄罗斯主权债务信用级别至BBB级,这个级别仅比垃圾债高两个档级,并同时给出预期说:卢布在2009年还将贬值20%;此言一出,美元兑卢布汇率瞬间跌至26——央行坚守的底线。无奈之下,2月9日,俄央行不惜背逆全球大势加息100个基点;截至2月中旬,在俄罗斯可上市流通的1.6万亿卢布债券总额中,已经有573亿卢布逾期无法兑付,占债券总额的3.6%,远高于年初的2.3%;……。
正是这件事,把世界目光引向了东欧。原来,在俄罗斯发生的问题,同样发生在匈牙利、波兰、捷克及原独联体等众多的东欧国家。
截至2008年年底,东欧国家的外债总额超过1.54万亿美元,其中波兰和捷克的外债水平已达GDP的100%;自2008年8月以来,这些国家的货币相对于欧元也都贬值超过了30%。更严重的是,这一地区的许多国家已经完全失去了经济动力,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经济负增长加剧。评级机构穆迪预期,乌克兰2009年的经济增速为-4%;匈牙利、乌克兰、俄罗斯三国的GDP增速与2007年鼎盛时期将相差12个百分点以上。
恶性循环
东欧危局对欧元区经济是一巨大威胁。
据国际清算银行的统计,欧元区对东欧的债权接近1万5000亿美元,最大债主是奥地利(2776亿美元)、意大利(2196亿美元)、德国(2199亿美元)、法国(1551亿美元)、比利时(1367亿美元)和瑞典(1065亿美元),这六国拥有东欧债权的84%。其中,奥地利对东欧的债权相当其全国GDP的68%,人均向东欧放贷超过3.75万美元。
上世纪80年代,“华沙条约”解体之后,东欧门户洞开,并变成了欧盟的产业基地。随即西欧产业开始向东欧的转移,东欧承接了大量来自西欧的资本,从而实现了快速的经济增长。
正是这个特殊的历史原因,东欧各国银行业基本已被西欧国家所控制。20多年过去了,东欧和西欧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唇齿相依的关系。西欧借钱给东欧去生产自己需要的商品,东欧依靠这样的外资外贸来发展自己的经济并偿还外债。
但,现在出事了。
当规模空前的一场金融危机使得西欧各经济体消费需求骤然减速之后,东欧的商品出口也猛然失去了买主;加之新债没有了,旧债还得还,于是外资净流出,货币开始贬值。据统计,仅东欧银行业今年就将面临高达4000亿美元的还款压力,相当于该地区GDP的三分之一。
东欧还得起这等规模的外债吗?如果还不起,西欧银行业又将遭受怎样的冲击?一旦西欧银行业受到其他经济体的挤兑,那他们势必逼迫东欧还债?东欧在此重压之下,是否会破产?东欧破产西欧银行业是不是也会破产?……
危险!东欧和西欧那种唇齿相依的经济关系,势必在危机中形成相互拖累的恶性循环。
欧盟“破产”
东欧危机拖累欧元区还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则是欧元区自身的情况也在恶化。
2009年2月13日,英国《每日电讯》公布了一份欧盟委员会秘密报告的内容,该报告称:目前欧盟银行业问题资产的规模可能高达18.5万亿欧元。
18.5万亿欧元,这个天文数字是个什么概念?它意味着,欧盟整个银行体系的全部资产中有44%是问题资产;它意味着,欧洲银行系统至少在技术上已经破产了。
这些问题资产当然包括了对东欧的债权,但更大的一部分源自自身的经济实体——企业。最近的消息显示,欧洲大企业情况越来越遭。
2009年1月29日,法国视频器材提供商汤姆森公司(Thomson)承认,他们已经无法向该公司27亿欧元债券投资者兑付现金,正打算出售一家子公司以筹得足够的现金。
另一家法国公司——全球最大混凝土制造商拉法基(Lafarge)集团,其目前的债务总额为220亿美元,而今年应偿34亿美元。为能按时归还银行贷款,该集团已经将其5亿美元债券的兑付时间延至2010年。
面对还债压力的又何止法国公司。最新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欧元区企业发行新债的总额创出了1590亿美元的新高,但其发债成本也创出新高,包括诺基亚这样的大公司在内,过去几年一直保持投资级别的欧洲企业债,其平均利率竟然上涨了200%。
据评级机构穆迪提供的资料显示,2008年,249家欧洲企业信用评级遭到下调,这是1990年以来的新高;另一家评级机构标准普尔也在2008年6月做出预测,那些通过借贷进行过收购的欧洲企业中,约有58%都面临着超出预期的债务规模,56%则预计无法获得净利润。
8个月以前尚且如此,今天的情况会好转吗?市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不可能,只会比那时更遭。
数据显示,欧元区企业目前的负债总额超过11万亿美元,相当于该区域年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的95%。所以如果欧洲企业的贷款违约潮出现,世界必将面临新的混乱。
“1929”脉络
迄今为止,还没有听到有人愿意承认眼下发生的这场危机比1929年那场危机更加严重。但在笔者看来,对欧美而言,今天的这场危机超过1929年强度的概率将在65%以上。
史料证明,1929年的大萧条正是欧洲和美国经济相互打压、恶性循环的结果,而危机起始于欧洲,并非美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凡尔赛协议规定了德国偿还战争赔款的义务。但德国赔得起吗?没人问,只有德国自己心知肚明,他们赔不起。但是,德国能够足额按时赔款的预期,引发英、法等在“一战”中变为焦土者——胜利国的重建家园的热情。于是,一个巨大的泡沫开始在胜利国建设中催生。
美国开足马力为同盟国重建家园提供所需的物品,英法则逼迫德国为此买单。美英甚至向德国提供贷款以维系这笔巨大的债权债务关系。据凡尔赛协议的重要参与者、华尔街律师约翰·福斯特·杜勒斯1921年的计算,当时英国及其盟国欠美国的的债务总额为125亿美元,而德国欠英、法等盟国的债务更高达330亿美元(相当于1320亿金马克)。滑稽的是,1924年到1931年间,德国共计支付了105亿马克的战争赔款,而从海外借入的贷款却高达186亿马克。
可见,美、英、法等国家的经济命运都走在“德国按时足额还款”的这条钢丝绳上。其实,这才是1929年美国发生金融危机的基本原因。
于是,1929年之后,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一幕:长期低利率政策,使得美国贷款连续数年大规模流向欧洲,1929年美联储通过加息试图阻止资本继续外流之时,美国股市崩盘了;美国股市的崩盘,使得美、英无法继续向德国提供贷款,德国经济也随即垮掉了;德国经济的垮台,使它更加无力偿还所欠债务,从而捅破了建立在“德国可以按时足额赔款”胜利国泡沫;这个泡沫的破灭,反过来作用于美国,使之经济雪上加霜。如此循环往复,在欧美之间形成了恶性循环。
简述这段历史是为了看清今天的态势,如果欧洲出了大问题,美国同样雪上加霜。这正是我们估计,今天的危机很可能远超过1929年的重要原因。
更需要看到的是,由于世界各国多年致力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使得世界各大经济体之间的关系远比1929年时美欧经济关系更为复杂。不仅是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如果受到危机的拖累,它同样可以反过来把发达国家拖入更深的泥潭。今天发生东欧与西欧之间的情况就是最好的例证。
还需要看到的是,当年全球的信用规模远不及今天。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仅美国一域,由股票、债券以及各色衍生工具所形成的金融资产规模就有500万亿美元。去杠杆化之后,由于金融规模的收缩,全球的经济规模还能剩下多少?倒退多少年?目前,这虽然还是个未知数,但恐怕不会弱于1929年。那次之所以恢复缓慢,主要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结果。
另一个事实恐怕同样不容忽视,1929年,美、英、法等国的各大金融机构几乎全身而退,虽然也免不了一定程度的损失,但并未伤筋动骨。而这次,出事的正是这些大型金融机构,几乎无一幸免。而且其所形成的问题资产规模,远非1929年可比。
(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