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担保工具匮乏已对我国出口下降带来较大影响。在近日举行的第19届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上,记者获悉,许多海外进口商的订购计划并未大幅缩减,但由于金融危机原因,外国银行纷纷调低了所在国进口授信额度,由此导致对华实际订货量显著下降。
按照国际惯例,出口商一般采取标准发票并向信用保险机构投保以规避对方不付款风险的做法。然而,近期由于日益担心海外客户的支付能力,外国信用保险机构拒绝提供此类保险,有的甚至撤出已有保险。为此,一些中国出口企业只得改变以往做法,要求海外客户开具银行担保的信用证。而随着全球银行业评级日益下调,此类信用证的价值成本也在不断增加,例如汇丰银行就将信用证保兑佣金由450港元上调至550港元。
而记者从今年“华交会”上了解到,中国出口型企业的业务正饱受信用担保工具匮乏的困扰。数据显示,此次“华交会”来华外国商人数有所减少,订货量也显著下降。有外商告诉记者,原来每年年初即下完6个月的订单,以便锁定价格,但今年恐怕只能先下1个月的订单,主要原因是其主要往来的外国银行缩减了授信额度,而无力进行大额采购。他联系了多家国际大型银行,但鉴于经济形势恶化,也不愿意开出信用证。
同时,进口商的破产和违约案例也呈高速增长。这意味着中国出口型企业不仅要忍受订单缩减的痛楚,货款无法追回的风险也大大增加。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东莞出口信用险报损案件同比猛增720%,赔付金额也猛增650%,案件数量占广东全省六分之一。由于未结赔案众多及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渗透的滞后效应,今年甚至明年出口企业面临的形势将更加严峻,大批海外企业破产带来的违约风险会陆续显现。
阿里巴巴总裁卫哲认为,美国去年四季度零售总额仅下降2%,而中国出口的初级产品多为生活必需品,实际需求下降很小。但是,由于信用工具匮乏和通货紧缩预期,全世界进口商的采购行为在过去半年内发生巨大变化,普遍削减库存,并改为分次下单。这就导致一些规模大且固定成本高的中国出口型公司风险进一步累积。
与此同时,国内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作用开始显现。中国出口信用保险上海分公司相关人士表示,在发生国外买方破产、拖欠、拒收或买方所在国发生政治事件而导致出口企业应收账款损失时,出口信用保险可通过支付赔款的方式对企业进行补偿。从中国信保去年的理赔数据看,我国企业在出口收汇环节面临的违约率增加了189%,去年实际支付赔款总额增加了209%。中国进出口银行也表示,将通过扩大人民币出口卖方信贷优惠利率使用范围、允许开办人民币出口买方信贷业务等措施来支持中国出口企业应对挑战。
(责任编辑:佟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