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 大势前沿

问责政府投资失误亟需法律规范

  “四万亿”扩大内需投资计划成为今年两会热点之一,其资金与项目的监督也备受关注。民盟中央日前向全国政协大会递交提案建议,应尽快完善政府投资项目责任追究制度,由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作为最重要的追究主体。
民盟中央在提案中表示,根据现有体制,倘若出现政府投资的失误案例,责任主体难以认定。此外,由于目前责任追究制度的实施主要依靠行政管理关系,极易导致行政管理者自身权力越大责任越难追究。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强调:今年政府投资力度大、新上项目多,要确保监管到位,绝不能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绝不允许利用扩大公共投资为单位和个人谋取私利。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首先有一个相对完善的政府投资责任追究制度。可在现有体制下,问责的对象仅限于政府投资过程中的具体腐败问题和质量问题,而在此之外的政府投资失误,则缺乏明确的追责机制。

  正如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监察厅副厅长赵振铣在谈到灾后重建项目监管时所言,“目前的责任追究还只限于官员有没有渎职,有没有经济犯罪。对于一些不成功的项目,导致了一些浪费或者环境问题的,应该说没有明确的追究制度。”比如大名鼎鼎的“中华文化标志城”,虽然舆论一片质疑之声,但当地政府官员却始终坚称“肯定要建”。地方官员之所以有这样的底气,一方面是因为政府投资的决策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不需要经过纳税人的同意;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只要保证自己不从中贪污,根本没有事后被追责之虑。

  政府在投资行为中的责任,大体可分为两种,一是项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责任,涉及工程质量、经费核查等方面;二是出资人决策的责任。现有的审计监督、质量监督等制度设计主要针对的是前者;可是我们知道,如果投资项目的决策错误,造成的损失将远远大于项目实施失职造成的损失。“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泛滥,原因正在于政府投资失误追责制度的阙如,造成项目投资决策的不民主、不科学和不公开。

  人大介入追究政府投资失误责任当然是必要的,但是应将关口提前到投资决策之初,而不是在失误既成之后。“引入民意是最好的监督模式”,首先必须约束和制衡政府投资的决策权,形成民主而开放的决策机制,明确决策责任的承担主体,建立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其次,还要建立项目支出预算和听证制度,尤其是对营利性公共设施项目投资的公众听证制度,具体到“四万亿”投资,每个项目预算都应该向公众公开;然后才是在项目实施环节,对工程进行持续监督和深入调查。

  完善政府投资责任追究制度,应该通过法律形式明确规范下来。可自从2004年《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后,更高层次的法律法规至今未见踪迹。在发改委网站输入“政府投资管理条例”进行搜索,出来11个有关页面,2001年的“国家计委讯”上就写着“加快制定政府投资管理条例”,可直到2008年11月的“活动简报”上仍写着“加快出台《政府投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在“四万亿”投资规模铺开的当前,希望这部法律真的能够“加快出台”。

  来源:证券时报 (来源:证券时报)
(责任编辑:钟慧)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