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轰隆隆地开进大山深处的大吊车和重型货车,打破了邛崃市道佐乡村民一向还算平静的生活。
在
成都市区西南约100公里的这条偏僻山村里,高高的井架陆续在山顶旱田上竖起来,村民们都意识到,好些年前就传说要在这里开采的钾盐矿,真的开工建设了。
但他们并不知道,这个由中石油旗下企业参与开发的西南地区最大钾矿基地,总投资过百亿元,它将有助于改变中国在全球钾肥市场上受制于人的局面。
国企民企合作西南“掘井” “这个项目我们准备了几年,最近才正式动工。”3月2日,邛崃鸿丰钾矿肥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鸿丰钾矿肥公司)总经理胡永宏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这家负责上述大型钾矿基地建设和开采的公司,是中石油下属的
四川华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华油集团)与民营背景的
北京鸿丰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北京鸿丰)合资组建的。
早在2002年,华油集团的工程技术人员在道佐乡一带进行油气资源勘察时,发现此地蕴藏丰富的深层钾矿资源,但受到技术等因素限制,一直未能开采。
后来,华油集团与北京鸿丰经过商谈,合资成立了鸿丰钾矿肥公司,展开钾矿基地建设的前期工作,重点在于突破钾矿深层钻探和开采技术,前后耗时一年多。
华油集团主营川渝两地的城市燃气及CNG(压缩天然气)业务,同时负责中石油下属四川石油管理局的资源整合和重大项目管理工作。
而北京鸿丰则是国内一家主要从事能源和矿业投资、勘探、开发的股份制企业,此前已在
吉林油田、
内蒙古赤峰和四川
凉山一带参与过石油和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投资,并进入了苏丹和哈萨克斯坦等国的矿产勘探开发市场。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双方组建的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3亿元,其中北京鸿丰以2.7亿元现金出资,占公司90%股份,华油集团则以探矿权作价入股,持股10%。胡永宏称,在合资公司内,华油集团只提供技术支持,日常生产经营管理由大股东北京鸿丰负责。
胡永宏给记者提供的资料显示,包括道佐乡在内的邛崃平落坝地区一带,富钾卤水矿含钾量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估计超过4000亿吨,可开采150年以上。
胡表示,此前国内主要的钾矿生产基地都在西北的
青海、
新疆一带,且以露天浅层盐湖资源为主,而邛崃项目则是国内首次开采深层钾矿。
市场受制于人 中石油和北京鸿丰合资兴建的大型钾矿开采基地之所以惹人瞩目,是因为中国钾肥市场需求日益增长,而这一市场至今仍为十多家大型国际厂商牢牢操控。
据华油集团人士介绍,目前全球钾肥的主要生产基地集中在加拿大、俄罗斯和
德国等几个国家,而钾矿资源稀缺的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钾肥进口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高达70%。
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行业分会会长魏成广表示,根据2008年4月中国钾肥进口合同谈判的结果,氯化钾离岸价高达每吨565美元,较2007年每吨上升了400美元,涨幅高达约240%,但这一合同已于2008年年底到期。
魏透露,近期新一轮钾肥进口谈判正在进行当中,我方提出降价要求,但外方仍希望保持去年价格不变。
为了保持对中国出口的高价格,BPC、德国钾盐等全球主要钾肥供应商不惜减产保价。去年年底,BPC就公开宣布该公司将在2009年减产30%~50%,加拿大钾肥公司宣布减产200万吨,德国钾盐则计划减产40万吨。
根据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行业分会提供的数据,由于2007年国内进口的钾肥并没有完全消耗掉,现在国内钾肥还有600万吨的储备量,即使今年不再进口,也基本可以满足需求。
但魏成广表示,国际钾肥市场存在寡头高度垄断的格局,从长远来看,中国仍要参与全球钾肥市场的价格体系竞争,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国内的钾盐工业,尽可能改变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
400万吨产能的“叫板” 按照鸿丰钾矿肥公司的计划,邛崃钾矿基地工程将分三期建设:一期工程将投资3亿~5亿元,建成年产3万~5万吨优质氯化钾及附属产品,年产值约2亿元;二期工程投资7亿~10亿元,建成年产20万吨优质氯化钾及附属产品;三期工程拟投资80亿~100亿元,建成年产100万吨优质氯化钾及附属产品。整个工程将在2015年建设完成,届时,基地年产值将超过100亿元。
鸿丰钾矿肥公司总经理助理王志刚透露,基地的一处钾肥工厂正在修建中,今年年底进行试开采后产出的富钾卤水矿,可全部用于钾肥生产。
据了解,2010年该公司还将陆续在四川的洪雅和名山两地投资开采钾矿。
“但仅仅是我们一家公司的100万吨钾肥产能,还不足以改变市场现有格局。”胡永宏说,“若国内总产能增加到500万吨左右,中国在国际钾肥市场上的话语权就完全不一样了。”
日前,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控股的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公司(简称国投罗钾)宣布,该公司基地一期120万吨硫酸钾工程已建成投料试车,二期170万吨钾肥工程奠基。预计到2013年,国投罗钾将实现产能300万吨。
也许未来几年,垄断国际钾肥市场的国外厂商们,将不得不认真考虑来自中国的挑战了。
(责任编辑:田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