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动态

中资出海抄底 驱动全球流动性

  东方早报记者沈雁飞

  世界经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作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的中国增加了出海的力度和频度。据数据提供商Dealogic统计,2008年,中国公司在海外的投资额达到521亿美元,而同期全球的并购规模却下降35%。


  2月中旬,继中国大型国有企业中铝公司与澳大利亚力拓公司签下195亿美元的协议之后,中国又分别与俄罗斯、委内瑞拉和巴西签下了贷款换油气的合同。至上周六,伊朗宣布与中国三家公司签订价值近33亿美元的油气开发合同以后,中国企业的出海行动却被贴上了“国家行动”的标签,并引起了美国的不安。

  《华盛顿邮报》昨日发表文章称,全球金融危机让部分主要国家启动了一轮资产大甩卖,过去几个月,中国借机完成了数以亿计的海外并购,涉及亚欧地区多个重要国家的战略性资源,这将对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产生深远影响,并波及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重要国家美国。

  中国驱动全球流动性

  16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透露,3月7日前往德国、瑞士、西班牙和英国等寻求投资机会的中国贸易投资促进团投资合作工作组将于本周五返京,并称中国还将安排更多的海外投资团。

  近来,中国企业一直致力于海外资产采购。3月14日,伊朗宣布与中国三家公司签订了价值近33亿美元的合同,共同开发南帕尔斯气田的液化天然气,这是今年继中国与巴西、俄罗斯及沙特能源合作升级以来的又一重大能源协议,帕尔斯气田的储量估计为全球油气储备的8%。

  《华盛顿邮报》指出,就在几个月前,多数国家对中国大手笔海外竞购持怀疑态度,直到最近,当他们发现自己的银行和公司根本拿不出资金来为那些陷入困境的企业解套时,资金充裕的中国便成为驱动全球市场流动性的主力军。

  2月12日,中铝公司与力拓公司签下了195亿美元的注资协议。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银行被确定为中铝的主要资金提供者。

  《华盛顿邮报》引用另外三宗案例,认为中国“用贷款换取能源供应”。

  2月17日,中国和俄罗斯签署了两国间有史以来最大的能源合作协议:俄罗斯承诺未来20年向中国提供3亿吨石油,以换取中国向两家石油公司提供250亿美元的贷款。2月18日,中石油与委内瑞拉签订了同样的协议,中国将为此提供40亿美元的贷款。2月19日,巴西国家石油公司也同意接受100亿美元贷款,并为中国提供石油。

  有媒体统计,不到3个月时间,中国今年以来海外能源合作项目已累计达400亿美元。

  正如《华盛顿邮报》所言,利用危机背景来实现并购的不止中国。据俄罗斯媒体此前报道,从中国获得贷款后,俄罗斯石油公司将拿出近25亿美元资金用于收购外国公司资产。

  威胁美国能源安全?

  数据提供商Dealogic统计显示,单单2009年前两个月,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投资额就达到了163亿美元,若能保持这一速度,2009年中国的海外并购规模可能达2008年的两倍。

  《华盛顿邮报》认为,中国自2008年便开始一轮大规模的并购,并瞄准了战略性资源领域,得以储备大量的油气、金属、钢铁和其他矿产资源。该报指出,虽然这些战略资源都是未来中国发展的必需,但却令全球能源市场感到不安,助长了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忧虑。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昨日表示,中国与伊朗、委内瑞拉等国的合作有利于增加全球能源供应,不仅有利于增加中国能源安全性,也有助于稳定正在下滑的全球大宗商品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面临百年一遇的并购机会,中国企业对美国境内的企业和资源却退避三舍。《华盛顿邮报》提出,这是因为,美国对中国企业“国家”背景的存在质疑,而在相同的竞购要约中难免对中企存在一定的警惕和歧视。

  中国欧盟研究会会长、上海欧洲学会会长伍贻康认为,并购本身是一个企业行为,不是国家行为。中国政府目前正在“淡化政府行为”,况且部分企业在并购过程中使用的是自己的外汇储备。
(责任编辑:钟慧)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