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关于创造美元之外“超主权”新储备货币的表态,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眼下,20国集团伦敦峰会召开在即,有关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争,是否会延续至主要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领导人的谈判桌前?美元独霸的地位会不会从此走向衰败?
国外媒体对于上述问题的回答几乎是一致的。
他们认为,从中长期来看,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进程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但20国集团峰会上对新型国际储备货币的讨论将十分有限,因此也很难动摇美元现有的独霸地位。
新加坡《联合早报》的文章指出,二十国集团伦敦峰会的持续时间只有短短一天,不用说全球金融问题已经堆积如山,就说各国领袖能否对众多议题进行轻重缓急的排序,其本身就是一个大问题。
路透社援引加拿大财长费海提的话称,中国有关弱化美元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的提议,不会成为20国集团峰会的主要议题。他认为,全球经济正处于严重衰退时期,这才是人们现在所关心的。
彭博社称,日本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财务大臣也表示,20国集团伦敦峰会将不会讨论建立新型国际储备货币的必要性。他认为,有关改革货币体系的问题将是未来各国讨论的对象,但不在本次会议的议事日程上,这次将主要讨论如何应对当前的金融和经济危机的问题。
对此,法国《世界报》题为《美元基准统治的终结》的文章批评说,尽管资本主义深受美元基准系统之害,但发达经济体却想在不改变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上重建世界金融体系。换句话说,它要在破烂的和不结实的基础上建起一座经得起任何考验的坚实大楼。
不过,外媒也承认,尽管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一时还不会被取代,但中国及其他新兴经济体要求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也给美国敲响了警钟。美国或许会认识到,它独自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已变得难以为继,进而主动与其他国家分享主导权。
《联合早报》的文章还指出,作为世界上第一大经济体,美国在国际经济和金融秩序中的主导权暂时还不会丧失,但要继续独揽主导权将会越来越困难。其一是因为中国已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而且还在持续攀升之中;其二是因为中美两国彼此依赖的程度越来越大,任何一方都不能自行其是、独断专行,否则一损俱损。
英国广播公司也警告说,英镑的历史经验说明一种国际主要货币走向末日并非不可能。报道指出,英镑在18至19世纪期间也曾是全球最主要的储备货币,但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庞大军费支出,加上美国经济影响力逐渐抬头,英镑在二战后即失去其地位。
新西兰《星期天星时报》套用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的话说,尽管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时代还没有结束,但现在已是结束的开始。
小资料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1945年12月27日成立,为世界两大金融机构之一。职责是监察货币汇率和各国贸易情况、提供技术和资金协助,确保全球金融制度运作正常。目前,美国在IMF成员中享有最大比例的投票权(超过16%)。各成员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发言权主要取决于出资比例。美国的出资比例为17.1%,德国(6%)、英国(4.9%)和法国(4.9%)、日本的出资比例为6.1%,中国为3.7%。
特别提款权(SDR)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设的一种储备资产和记账单位。它是基金组织分配给会员的一种使用资金的权利。按会员所摊付的基金份额的比例进行分配,份额越大,分配得越多。
会员在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可用它向基金组织指定的其他会员换取外汇,以偿付国际收支逆差或偿还基金组织的贷款,还可与黄金、自由兑换货币一样充当国际储备。但由于它只是一种记账单位,不是真正货币,使用时必须先换成其他货币,不能直接用于贸易或非贸易的支付。因为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有的普通提款权以外的一种补充,所以称为特别提款权。
(责任编辑:单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