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危机加剧 全球经济衰退 > G20峰会 > G20评论

伦敦峰会走笔:金融城的尴尬

  新华网伦敦3月31日电 伦敦峰会走笔:金融城的尴尬

  新华社记者田帆

  伦敦城里面有个行政与执法独立的“城中之城”——伦敦金融城。金融城虽只有1平方英里左右,居民人数不足1万,却有30多万员工在此上班,创造了英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近4%。
在金融风暴冲击下,号称“世界最富的1平方英里”的金融城失去了往日的荣光。

  伦敦金融城的网站这样介绍自己:每天外汇交易量约为1.36万亿美元,占全球外汇总交易量的34%;每天场外衍生金融产品交易额超过1万亿美元,占全球总交易额的42%;全球主要的保险、再保险市场和金属交易市场;财富500强公司的75%和254家外国银行在此营业。

  十多年来,伦敦金融城带动着英国的金融服务业高速发展,英国经济也增长强劲。不过,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与蔓延,伦敦金融城不断传出银行亏损、银行倒闭、银行裁员的消息。英格兰银行不得不将基准利率降至历史最低的0.5%,英国经济陷入1991年以来首次衰退。一向以宽松的监管环境为荣的金融城陷入尴尬境地。

  英国金融业开放程度高,监管长期相对宽松,在伦敦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外国公司总数多达692家就是一例。但是,这次危机充分证明了金融监管放松的恶果。银行逐利的本性会架空内部的监管,政府和监管当局的不作为又让外部监管形同虚设。即将在此间召开的二十国集团金融峰会上,加强金融监管是主要的议题之一。

  本次国际金融危机源自美国,但英国的银行也卷入甚深。近些年来,欧美银行千方百计地追逐高收益产品,引发了包括贷款证券化在内的种种“金融创新”浪潮。所谓贷款的证券化,就是银行将各种贷款打包成证券化产品,并卖给第三者。而以清偿能力不足的购房者为主要对象的次级抵押贷款,正是被打包成各种各样的证券化产品后销售给美欧日各大银行。

  在这场击鼓传花似的游戏中,银行家们首先要负责任。银行注重短期收益的薪酬制度,刺激高管们追求投资收益高的“高风险产品”。为美化财务报表,银行家们还将这些证券化产品置于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之外。与此同时,信用评级机构将这些证券化产品贴上金色标签,也使投资者的警惕性大大下降。此外,主要国家的监管机构既长期忽视金融创新和全球流动性过剩的系统性风险,又使得银行缺少了重要的外部制约。这场游戏终因房价泡沫破裂、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变成银行的“有毒资产”而收场。

  虽然美英等国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多是私营,但由于巨型金融机构“大到不可以倒闭”,最终政府不得不出面用纳税人的钱救助。让纳税人气愤难平的是,一些依靠政府巨资救助的金融企业却向高管发放巨额奖金。这更影响了金融业的形象。

  据英国《金融时报》日前报道说,近来西方各国公众对银行业的反感达到了最高点。创下巨额亏损记录的英国苏格兰皇家银行的前首席执行官住宅遭到袭击、法国百万民众抗议银行高官薪酬过高、美国国际集团的一些高管甚至受到了死亡威胁……该报说,在公众的压力下,此次伦敦金融峰会很有可能出台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的措施,美欧银行甚至有可能被迫缩小规模和更加专注于国内市场。

  应该看到,金融业的开放和创新,对经济的持续发展不可或缺。即使在金融危机蔓延的今天,伦敦金融城的外汇交易依然活跃,保险业和资产管理等金融业务仍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只有监管措施得当,经过风暴冲击的伦敦金融城才能在危机过后摆脱尴尬。
(责任编辑:铭心)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