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板“幼儿园”
台湾证券柜台买卖中心(OTC),在台湾创业投资发展中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被称为台湾的纳斯达克。
台湾证券柜台买卖中心设立于1994年,业务包括股票和债券两方面。截止到2008年底,在柜台买卖中心上柜的公司已达541家,另外还有申报辅导拟上柜公司100多家。
上柜公司中几乎都有创业投资资本,柜台买卖中心实际上已成为台湾创业投资的主要退出管道。将柜台买卖中心与台湾创投公会统计资料对比会发现,柜台买卖中心自1994年成立以来,恰是台湾创投行业发展最快、最为成功的一个时期。1994年底,台湾的创投公司总数仅为28家,平均每年新设创投公司2.5家,而1995年至2001年平均每年新设创投公司24.4家。截至1994年末,台湾累计创投资金仅为146.98亿新台币,而1995年至2001年七年间,台湾平均每年新增创业投资资金为172亿新台币。
1994年前五年,台湾创投公司每股平均年盈利为0.226元新台币,而1994年以后五年,台湾创投公司平均年盈利为1. 64元新台币,上述数据对比表明:柜台买卖中心给予了台湾创投行业内在发展的驱动力。
台湾证券交易所与柜台买卖中心的关系完全不同于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的关系,柜台买卖中心就像“幼儿园”,对尚不具备上市条件的公司进行“学前教育”,待符合条件后再往上升,转到台湾证券交易所上市,仅2001年就有50家上柜企业改为上市。
创业板之利
台湾的上市门槛比上柜要高得多,而且不是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都能获得上市批准,批准程序非常严格。相比较,上柜条件要低得多:符合实收资本1亿新台币以上、设立满三年以上、最近2年平均资产收益率达到2%以上、持有一千股至五万股的股东不少于300人等。
过去,在柜台买卖中心出现之前,台湾证券交易所“牛”得厉害,能不能上市全由他们说了算,办事程序和态度完全是衙门的派头。随着柜台买卖中心社会影响力的扩大和受欢迎程度的提高,台湾证券交易所也注意改善服务方式、服务态度和工作效率。
而柜台买卖中心这几年面对竞争,也努力改善上柜股票的流通性,吸引长期投资者,提高上柜股票信息的透明度,使上柜股票不再被人们视为次等的股票。近期,柜台买卖中心为了解决过去未上市和上柜股票通过做市商中介买卖的弊端,建立了兴柜股票登录与交易制度,在台湾继上市、上柜两个市场之外,又形成了兴柜第三类股票交易,其实质是在柜台买卖中心中股票业务的扩大。
台湾经验
柜台买卖中心前总经理简信男向记者表示,现有541家中小型企业成功地上市融资,为创业投资提供宝贵的投资出口,同时市场运行也比较顺利。他把柜台买卖的成功经验,概括为:上柜从宽,管理从严。“因为公司上柜的条件比较低,投资者希望中心严格把关,不能做假账、信息隐匿,不能做内线交易。所以上柜的条件虽然低,但各方面制度完备,管理与集中市场一样严格,财务报表要真实、没有隐匿、没有作假,重大信息按规定及时向投资人公开,这样才能兼顾让公司及早、方便地上市融资和保护投资人的权利。”
简信男对中国内地即将开设创业板的建议是:方向要定位清楚,从而所有法规的设计以此为核心。他说:“世界各国创业板的定位主要是:一些公司没法满足上主板市场的条件,但同时公司又感觉自己有潜力,投资人会喜欢,希望能够尽早上市融资。但另一方面又要兼顾对公司的审核、管理,保证其信息非常真实、非常公开,因为投资人是自负风险。”
简信男认为,中国内地创业板市场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而投资人往往只看收益而忽视风险,因此应“教育为先”。对此简信男颇为自豪:“可以说我们以往对台湾投资人的教育是成功的。投资人在开户登记时,要签署一份风险预告书,从而了解创业板的股票上市没有经过实质性审查、没有获利的要求,但财务报表由中心管理,风险要自负其责。这样投资人即使亏了钱也不会怪管理层,怪中心没有把好关。另一方面,公司上柜条件宽松,所以对其财务报表、重大信息管理一定要从严。”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