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机构

令内地客户损失上亿 外资银行将金融风险引进?

  编者按:新加坡星展银行以打折股票为名向中国内地客户销售高风险金融产品KODA,一年多时间内,客户的数千万元不但化为乌有,还反欠银行数千万元。这种看似“天方夜谭”的事情就发生在北京广州等多名星展客户身上。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肖金泉表示,内地客户对银行,尤其是外资银行的一贯信任态度,导致他们轻易陷入KODA这类有巨大风险的金融陷阱。肖律师提醒内地客户在选择外资银行金融产品时,一定要仔细研读相关合同条文,以免后患。

  本报记者 王珊珊 刘萍

  新加坡星展银行被称为“富豪杀手”的KODA产品在中国大陆引发的纷争事件不断升级,这种动辄让客户损失上亿元的金融产品不仅在业内引起广泛关注,更是吸引了全国各界甚至众多海外媒体的目光。一向谨慎投资的内地客户为何卷进纷争之中?星展银行在销售之时,是否存在违悖法规现象?这一金融案件的各个谜团引发了业内人士一个简单而复杂的思考:究竟谁欠了谁的钱?

  记者就该问题采访了星展银行以及内地客户代理律师肖金泉。外资银行与内地投资人之间的纠纷疑点重重。到底谁欠了谁的钱,众说纷纭。

  星展(香港)可以开展内地业务?

  日前,处于风口浪尖上的星展(中国)向媒体发出说明书,表示近日惹出纠纷的KODA金融产品为星展(香港)所销售,与负责内地业务的星展(中国)没有直接联系。而由于此案在香港已经进入司法程序,星展(中国)不便进行透露和评价。

  星展(中国)表示,其从没有在本地市场销售KODA产品。2008年至今,该行推出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均为保本的结构性投资产品。星展(香港)客户经理是否有权在中国内地向内地消费者销售高风险金融产品?在此产品推销过程中是否存在对客户的隐瞒甚至欺骗?

  星展方面介绍说,星展(中国)和星展(香港)为星展集团旗下两个独立的全资子公司。星展(中国)负责中国市场的开拓和发展,为内地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满足其金融需求。星展(中国)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管表示,星展(香港)会有自己遵守的相关守则,星展(中国)和星展(香港)有些业务不能在地域上交换展开,比如作为投资银行,,对于一些商业银行的客户,两个子公司就需各司其职,不能交流。但就其它私人业务方面,星展(香港)与中国内地客户直接产生业务联系是否违反星展银行内部规定以及相关法律界定,星展方面没有给予正面回答。

  星展高管表示,每个经济体的发展都不同,中国内地和香港以及其它海外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政策有很大区别。“在中国,政策告诉我们什么东西可以做,去人民银行、外管局、银监会申请,批了我们才能做。但在海外,只要告诉我们什么东西不可以做就可以了,比如洗黑钱、联合国稽查的东西不能做,其它的东西几乎都可以做。这样,在海外的金融产品创新性就比较好。”

  肖金泉律师则表示,根据香港法律规定,私人银行向“专业投资者”出售Accumulator产品的文件无须证监会核准。为了逃避监管,星展(香港)的业务人员劝说完全不懂Accumulator产品的内地客户在合同上将自己表述为“专业投资者”。业务人员不但没有将“专业投资者”的风险告知客户,反而让客户误认为“专业投资者”将享受更多的投资优惠。

  内地客户面对风险需要进步?

  肖金泉律师表示,本案的一个讨论核心是星展的客户经理在销售中是否存在欺诈行为,因为在内地客户的心中,把钱放在银行最安全不过,即使投资发生亏损,至多也就是把本金亏掉,不至于掉进无底深渊。他指出,星展(香港)的业务员把KODA引入内地开展业务时,正是利用了内地客户对传统银行业务的理解和对银行的一贯信任,尤其是对外资银行的信任。

  星展高管表示,在高风险金融产品面前,客户有权选择自己需要的金融产品类型,“就KODA这个产品而言,有些人喜欢买高风险、高盈利的。”他说,KODA事件的根源不是这个产品能不能销售,而是现在有些不同意见,比如客户不知道风险所在等。他表示,在高风险金融产品面前,内地的客户需要一个慢慢成熟的过程,在海外,这种高风险产品非常普遍。

  星展高管说,香港、新加坡人在金融风暴中所受经历多一些。香港从上世纪70年代经历了金融危机等重大事件的考验,不断有经济的波动,经历得多,承受风险的能力也要大很多。但他同时也透露,KODA产品在新加坡也屡遭投诉。“当市场行情看涨的时候,肯定不会有人觉得高回报的金融产品有什么问题,但受金融危机影响,产品大幅度贬值时,当然会有人提出不同意见。归根到底来说还是抗风险能力不够强。”

  星展(中国)方面介绍说,作为外资银行,星展除了为内地客户带来创新金融理念,也要根据中国内地市场的特点把握风险的控制和平衡。但星展也表示,基于内地金融发展水平,与投资者的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誗相关连接?誗

  此前,有媒体报道,星展(香港)的私人银行客户薛女士曾向媒体反映,自己在2007年7月、8月间,在星展(香港)客户经理的游说下,成为该行私人银行的客户。按照国际银行业的通例,私人银行客户是银行最高端、最优质的客户,应当享受顶级的理财服务。薛女士累计往星展(香港)账户存入8088万港元,并在客户经理的电话推荐下,同意购买所谓的“打折股票”。2008年11月,薛女士在星展(香港)的账户被冻结,银行的对账单显示,其总资产净值为-9446万港元。

  律师肖金泉指出,事实上,这些客户购买的根本不是“打折股票”,而是一种风险极高的金融衍生产品——“股票累积期权合约”,英文名叫“Accumulator合约”(即为“KODA”产品)。据介绍,星展(香港)的业务人员在和内地潜在客户接触时,都是以向客户推介“打折股票”为名,强调可以帮助客户以低于市价的价格买到股票,并承诺这笔存款绝对安全、可以随时支取。此外,星展(香港)长达几十页的合同全部都用英文书写。

(责任编辑:田瑛)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肖金泉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