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中国信用4.16高峰论坛暨第五届全国信用体系建设经验交流年会于4月18日-19日在北京全国政协常委会议厅、国谊宾馆举办。本届年会的主旨是坚定市场信心,交流信用建设经验。
章政:杨主任,您作为媒体,对于国家的信用制度建设这一块您怎么看?
杨光润:大家都知道,也许在坐的不少都体验过网上交易,也就是电子商务、还有电子银行等,现在网上的各种交易量扩张很厉害,刚才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谈的都是实体经济领域的信用建设,对于网络这块虚拟经济领域,在互联网时代,这块对于中国的国家信用制度建设,现在也必须是一个应被关注的领域。
我先说一个数据,几周前世界知名的调查公司尼尔森的一位副总裁接受采访时说,到今年年底,他预测中国的网民将达到4.5亿。而工信部刚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的网名已经达到3.16亿,这个增长速度是惊人的。那么,这么大的网民的数量,他们在互联网上各种各样的言论会形成一个巨大的力量,我们互联网媒体从业者都觉得很可怕。如果我们互联网的信用建设不重视这一块,不重视虚拟经济领域的信用制度,我们只关注实体经济,比如说只关注银行、企业等搞信用建设,可能影响的面比较窄,仅限于我们大家从事这个行业的主管领导、从事这个专业和相关机构的专家比较关注,而真正在大众层面,我觉得大家还是比较漠然的。为什么刚才国家发改委经济所信用中心的陈主任说,有一个机构举办了一届信用的研讨会,结果办不下去了,只有我们北大中国信用研究中心坚持下来了。我觉得这是我们北大是对于中国信用前景的认可,还有北大中国信用中心与我们搜狐网的长期合作,在我们的门户网络平台上这么持久的宣传和推介,在业界的影响力扩散开了,这就是互联网宣传对于中国信用建设领域所贡献的力量。
互联网发展到现在,已经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宣传平台,而是一个功能越来越多的网上世界,一个虚拟的经济社会,这里面有各种交易、各种业务,牵涉的资金和贸易往来也是逐年以非常庞大的数字增长,也就是说,像在真实世界一样,互联网的信用体系建设也迫在眉睫,因为发生在互联网上的欺诈也开始增多,并不比现实世界更好处理和应对。这也需要一套国家互联网信用制度来保证。
去年我们国家的领导人胡锦涛上人民网和网友交流,还有今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新华网和网友聊天对话,这都说明互联网的力量已经开始影响国家领导人,已经上升到国家政策制定所考虑的网上民意层面。互联网的力量不但调动了中央领导,我们下面各省的省长、书记,现在都已经开始上网和人民对话、听取人民留言和呼声。还有我们的各级企业管理者,他们对互联网也非常重视,因为通过互联网可以建立自己企业的品牌、口碑。
说一个反面的例子,比如三鹿事件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假如没有互联网,可能三鹿的企业信用和品牌信用在偏远的地区还存在,但是因为互联网爆炸式的传播方式,一夜之间互联网就让三鹿企业倒掉了,就让三鹿品牌的信用荡然无存。再比如,还有曾经的凯雷并购徐工案,还有去年的可口可乐并购汇源,假如没有来自互联网上的民意压力,可能我们的主管部门商务部就不会有很大的审批压力,为什么这两期因为网络关注而很知名的外资并购中企案例最后都不了了之了,为什么商务部一直拖着,一直到并购合约自动,并购自动失效?这都是网络的民意压力,让任何一个主管部门都不干轻举妄动,都要倾听和注意来自网络上的民声,无论这些民声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但你必须倾听和关注。否则,你的政府权威和信用就会在网络上大打折扣。
网络是一个全民审判的平台,在网上胜利的力量出现的时候是人人叫好,而当你出现瑕疵的时候,马上人人喊打,虽然这个打的出发点不一定公正、公平和公信。我之所以这么说,就是说我们一定要重视互联网信用建设问题,互联网信用和在实际生活中一样,涉及到方方面面,但因为互联网是一个互动的、能瞬间汇集巨大民意的平台,所以这个互联网信用制度建设就更敏感、更任重道远,如何不让互联网民意陷入盲动,如何在互联网上建立国家信用、企业信用、公民信用等等,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信用的互联网延伸,包括我们的政府、银行、各级主管机构、研究机构,假如国家信用建设领域不重视互联网上的影响,不重视互联网上可以无限扩散的特点,不及时把互联网信用体系建设纳入到国家信用制度建设之列,我觉得我们在现实世界里的信用制度建设和信用教育推广等工作,都将不会进展很快。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