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融资挤出效应
央行营管部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北京地区新增人民币贷款2422.9亿元;而同期,北京地区非金融部门通过贷款、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企业债等方式累计融资超过4200亿元,扣除新增贷款,北京地区企业通过直接融资募集的资金约为1777亿元。
两者的鲜明比照,体现了直接融资的大幅增长对信贷的明显挤出效应。
央行营管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北京地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效应明显,人民币贷款增速达到近五年来的最高水平。但与全国信贷增速相比,北京地区要逊色得多。
3月末,北京地区人民币贷款余额22567.2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22.6%,比年初增加2422.9亿元,同比多增1708.8亿元,已经超过了2008年全年新增贷款规模,但低于全国人民贷款29.78%的同比增速。
商业银行人士分析,北京地区信贷增速落后,由多种因素造成。一个原因是,本轮贷款增长多由基建投资拉动,而北京地区这方面的新增投入有限;二是北京地区总部经济效应明显,由此带来的直接融资对信贷的挤出效应明显。
今年一季度北京地区企业直接融资额1777亿元,大致相当于北京同期新增贷款的73%。而1777亿元,也大致相当于一季度全国债券融资增加额的54%。
对此,某国有银行北京分行人士称:“债券对信贷的挤出效应感受明显,特别是一些大客户,开始转向债市,对信贷有所替代。”
挑战利率市场化
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信贷利率管制之下,同一融资主体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存在的巨大价格落差。
目前,国内的存贷款利率并没有走向完全的市场化,央行依然对存贷款利率实行严格管制,即“贷款管下限,存款管上限”,对于贷款而言,商业银行的最大下浮权限是在贷款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下浮10%,而无法根据企业的信用评级等综合因素给予相应的风险定价。
与贷款利率不同,直接融资市场近几年快速发展,并形成了市场化定价。这导致同一融资主体,在采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时候会面临两种截然不同的价格。这种不同,在货币信贷政策宽松的时候表现会尤为明显。
商业银行人士透露,在去年信贷规模紧缩的情况下,基本上所有的企业贷款都要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10%-30%,这导致企业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定价差别不大。
但是自央行去年11月放松信贷管制,并数次下调存款准备金利率后,银行体系流动性泛滥,资金面的富裕直接导致债券市场收益率急剧下挫。企业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价格落差日益突出。
以4月21日刚发行的国家电网2009年第一期中期票据为例。该中票期限3年,总发行金额300亿元,票面年利率为2.35%。而3年期的贷款基准利率为5.76%,下浮10%,为5.184%。间接融资的成本是直接融资成本的2.2倍。
这种巨大的价格落差,导致了不少大型企业减少信贷需求,“弃贷从债”。
中央国债登记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债券融资呈现爆发式增长:其中,企业债发行662.3亿元,短期融资券发行925亿元,中期票据发行1671亿元,总计3258.3亿元。而去年同期的数据为,企业债发行219.9亿元,短期融资券1115.9亿元,中票为0,总计1335.8亿元。今年同比增长约244%。
而另一方面,流动性泛滥,也导致了另一个市场化定价产品——银行承兑汇票,对信贷的大幅挤压。
山东某信用社票据交易人员称,票据价格的市场化程度很高,其价格一方面取决于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另一方面取决于货币信贷政策的变化。而背后依托商业银行信用,其基本反映的是银行信用保证下的资金价格。
从去年底至今,票据贴现利率一路走低,票据贴现利率从2007年底8%的高位,一直回落到年利率1.5%左右,倒挂于一年期存款2.25%的资金价格。
这种情况下,利率市场化定价的票据再次挑战了贷款业务。
今年1月到3月,单月新增贷款分别为1.62万亿、1.07万亿、1.89万亿,而票据融资的占比分别为38%、45.5%、20%。
商业银行人士认为,只要宽松的货币环境不会改变,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资金价格落差就会一直存在,这将对商业银行构成长期挑战。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