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公司报道 > 要闻快报

民航新运价模式被指行政主导 暗渡陈仓变相涨价

  机票涨还是没涨?各方消息让人如坠五里云雾。尽管主管部门一再顾左右而言他,一个既成事实是,个人购买的机票价格普遍上涨。

  民航新运价模式受到广泛质疑,除了价格因素,其政府主导的隐性推手也深受诟病。

  民航总局打太极

  “折扣机票,没有啦。哟,您没看电视吗?电视里都说要涨价了。”在北京安内大街一家“折扣机票”代售点,得悉记者要买到上海的折扣机票,营业员摊着双手说。

  4月20日是传闻中民航实施新运价体系的第一天,北京的多家媒体都刊发了“国内机票折扣率全面上调”的消息。
按照新的运价体系,今后国内航线机票票面不再显示具体折扣,由于采用新的折扣计算办法,国内航班出售的机票折扣将普遍上涨,从而引起整体机票价格略有上涨。

  而就在当天,新华社发布消息说,中国民航局澄清,中国民航运价政策没有发生变化。中国民航国内航空运输价格管理政策仍然按照2004年国务院批准的《民航国内航空运输价格改革方案》实行幅度管理。

  民航总局的澄清并没有触及机票价格涨与不涨的话题。那么,按照新的运价体系,机票价格到底有没有上涨呢?

  国内一家知名旅行社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执行新规后,机票价格略有小幅上涨,但上涨的主要针对个人,旅行社接待的是团体客户,旅行社仍然能享受到和从前一样较低折扣的机票。因此,与往年相比,旅游线路价格并没有上涨。

  就各界质疑航空公司利用市场垄断地位变相涨价问题,记者致电中国民航总局,该局宣传部一位工作人员说:“还是炒那件事啊,民航总局早在3月20日就在自己的官方网站上澄清这件事了,现在没有新的解释。”

  这份《国内航线机票价格将上涨消息不实》的简短文字说:“针对互联网上今日出现的"国内航线机票价格4月20日起将上涨一到两成"的消息,民航局表示:民航国内航线运价政策无任何变化。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在发布运价系统停机维护通知时表述错误。”

  围绕涨价风波的各种不同版本,一时云遮雾罩。

  以国际接轨的名义涨价

  事实上,早在3月上旬,各大航空公司的售票网点就传出机票即将涨价的消息。

  上述知名旅行社工作人员介绍说,那时他们的售票网点就接到主要航空公司调整运价的通知,随后就有了机票涨价的传言。

  在民航总局澄清“民航国内航线运价政策无任何变化”后,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表述错误的说法也不攻自破。4月20日,新的运价系统已经开始实施,涨价从传闻变成了现实。

  新的运价系统和以往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自2004年以来,民航票价实行“幅度管理”的政策,政府主管部门民航总局对各航线发布政府指导价,也称基准价,各航空公司可以在政府指导价基础上上浮25%,指导价与上浮价相加,构成经济舱机票全价。

  以往,各航空公司的机票折扣是在经济舱全价票基础上进行的,而实施新的运价系统后,折扣不在全价票基础之上,而仅在政府指导价基础之上折扣,且不公布折扣率,只对购买者标明价格。“对个人用户来说,说没有涨是站不住脚的。”这位旅行社工作人员说。她援引北京飞上海的航班为例,北京到上海的经济舱全价为1130元,其中基准价为904元,上浮价为226元。过去机票是7折的话,经济舱票价到消费者手中为1130×0.7=791元。按照新运价系统,经济舱票价为904×0.7+226=858.8元,消费者要多支出60多元。过去折扣越低的机票,如今上涨就越明显。

  民航总局声称,“此次航空公司多级票价体系的再次调整,是航空公司营销方式的进一步完善,符合现行国内航空运价管理政策。且适应了国际联程客票的销售,完善了多等级舱位的管理,丰富了国内航线运价的种类。”

  一线的推手

  民航总局的声明不仅没有解开外界的疑惑,反而引来一阵唏嘘。镁光灯都聚焦到一家名为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身上,从对售票网点发布通知到运价方式的制定,都有这家公司在背后推动。

  资料显示,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民航信息集团旗下的一家大型国有科技企业,是中国航空旅游业信息科技解决方案的主导供应商,中国民航信息集团公司、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中国航空集团公司、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航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大型航空国有企业共同持有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65%的股份。

  在国内,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还享有另一项“特权”———向航空公司、机场及旅行社提供订票系统及客票扫描系统。只有春秋航空等少数民营企业不采用它的客票销售终端,而机票代理商要获得营业资格,必须使用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的系统。信息表明,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在国内客票销售终端上有明显的垄断优势。

  如此一来,大型国有航空公司利用垄断地位,集体操纵机票涨价的嫌疑便突显出来。

  在过去一年中,三大国内航空巨头集体亏损近280亿元,创历史之最。此番各航空企业不约而同集体涨价,人们自然而然地怀疑它们的动机,用变相涨价来弥补经营亏空。“它有明显的价格同盟嫌疑,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全国人大代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教授叶青告诉记者。

  钻法规的空子

  “在保留一个较高的基准价格的情况下,实际销售价格总和在基准价格之下折扣变动,而不涉及到价格调整须经过听证的程序,实际上是钻相关法规的空子。”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钟茂初教授说。

  钟茂初认为,目前民航业的基准价格、价格折扣、折扣率的浮动等“概念”,使得航空价格信息混乱,容易误导消费者。在他看来,这些航空公司利用垄断地位实施价格同盟,是一种明显的短视行为。

  钟茂初说,价格竞争,只是行业竞争、企业竞争的手段之一。航空业的稳定发展,还在于以其良好的服务质量、良好的企业信誉和美誉度来培育稳定的市场需求并稳步增加。频繁地调整价格(尤其是为了短期利益的价格调整),实际上有损整个行业的形象和稳定发展的步伐。

  如果航空公司仅仅是因为看到短期需求有所增加、油价有所调整就大面积地提价,则反映出整个行业的急功近利,更反映整个行业经营管理水平的落后。因为需求变化、油价变化等因素都应当是可以提前预期并提前做出决策的,而不是事到临头才来调整价格。价格决策,不应是考虑短期的成本———收益,而应是基于一个较长时期内的成本———收益的决策。价格应保持较长时期的稳定,“稳定”是向消费者表现企业成熟和有信誉的重要方式。而限折和价格上涨不能带来相应的客流,价格同盟也难以支撑。

  谁是幕后操盘手

  “在这次涨价风波中,我更关注民航总局作为政府主管部门的耐人寻味的表现。”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教授杨伟东告诉记者。

  最早各大售票点传出机票价格将上涨一到两成后,民航总局急忙出面解释说,运价政策没有变化,系某公司表述错误。新运价系统开始施行后,民航总局并未出面干预,而是说符合原有政策,系各家航空公司的自主经营行为。

  期间,倒是一些国有航空公司对媒体掏出了心里话:“各航空公司不惜成本大打价格战是非良性竞争,新运价体系有望扼制价格战。”“很明显能看出来,各航空公司联手操纵价格,背后应该有民航总局在推动。之前的价格大幅跳水到现在普涨,作为主管部门的民航总局面对这种态势,应该作出判断,按程序对公众作出说明。公众质疑的是它的程序运作方式出了问题。”杨伟东说。

  杨伟东认为,民航在中国国家自然垄断色彩浓厚,人们选择乘坐航班,不仅考虑价格,也考虑到安全和舒适。在金融危机和国际燃油价格上涨的背景下,民航总局作为指导价的制定部门,应该预见到这些问题。适当调高运价并非不可,但应该对公众作为合理的解释,比如,过低的票价可能危及航空安全,可召开听证会来适当调价。而在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转轨过程中,对它控制的这些航空公司,民航总局还在沿用过去的行政化模式。

  这件事暴露出两大问题,一是公众对航空业自然垄断的怀疑,民航的市场化改革步履缓慢;二是民航总局的行政运作程序问题。“问题在于,主管部门既想行行政主导之事,又要借市场之名。既想让"国资"独占整个行业,而又希望"国资"能够获得丰厚利润,可惜经营管理水平的落后拖了后腿。”钟茂初指出。(王小波)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