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股票二级市场波动的因素有多种,最为关注的有市场流动性和宏观经济数据。需要将这两个因素结合起来分析市场。不跟踪流动性的投资者,可能预料不到、看不懂年初至今国内外股票市场的大幅上涨;对宏观数据不看重的人,似乎倾向于投机,不认同价值投资。
货币政策意在平滑经济波动,具有超前性。作为反映货币政策宽松程度的资金状况,流动性在先;而实体经济对此的反应是滞后的,即所说的GDP在后。目前股票二级市场体现、印证着这种规律。
流动性左右“价格” 市场上提及的流动性,常指货币供应量。自从2008年下半年,美联储直接购买商业票据、公司债券,“从直升机上撒钞票”,不断向市场直接投放流动性,M1增速创下了近20年的新高。中国在过去半年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大转向,今年一季度新增银行信贷达到了4.58万亿元,同比多增3.25万亿,3月份的M1、M2分别高达17.0%和25.5%,市场资金宽裕。
国内外股票市场因此出现了资金推动型行情。在宏观经济还没有出现明显好转的时候,3-4月,道琼斯工业指数、标普500指数分别上涨16.27%和19.38%,其中标普500指数4月份涨幅达到了10%,为自2000年3月互联网泡沫破裂以来表现最好的一个月。国内A股市场在前4个月大涨36%,更是优于其他主要市场股指。
金融市场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但经济触底回暖的迹象还不明显。为了刺激经济,流动性宽裕的局面将在较长的时间内得以持续。但当经济真正回暖之时,政府便防控经济过热,着手信贷紧缩,股指来自于流动性的驱动力量将变弱。
国内A股市场2009-2011年限售股解禁数量较大,如果宽松的流动性局面得以维持,也不大可能引起较大的负面影响。只要流动性充裕,股票市场将维持一个较高的“价格”。
宏观决定“价值” 宏观景气度决定企业盈利能力。在宏观经济好的时候,企业盈利能力增强,可以为股东创造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因此也便有更高的投资价值。证券分析师一般从分析宏观数据入手,分析行业经济继而挖掘公司价值。在经济好转的时候,投资那些顺经济周期的行业和公司,而在经济形势不佳,网络、教育、医疗等逆周期行业受到青睐。
不同国家、地区的经济增长情况不同,资产价格估值水平也不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潜力大、增速快,股票估值水平高,不能以一个标准来衡量各个国家股票估值。即便是同一个公司,在不同交易所的估值也不尽相同。例如同时在A股、H股市场挂牌的公司,股价各不相同。由于资本管制和投资者基础不同,A股市场波动除了受到境外市场的影响外,还有自身特有的规律。
在同一个市场,仍然存在宏观数据相近而市场估值相差较大的局面。同一公司有时候40倍市盈率不算高,而有时候25倍市盈率便被认为有泡沫,新入市投资者常为此困惑。这和当时市场对未来经济环境、公司未来盈利的预期有关。当预期宏观经济变差,企业经营环境恶化,盈利能力变差,投资者的风险厌恶程度变大,估值便变低。“预期”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中,美国失业率连续攀升至8.5%,信用卡拖欠率也在升高,一季度GDP按年率计算下滑6.1%,3月份新屋销售和耐用品订单也出现了回调,种种迹象表明经济尚没有触底。而对于国内,尽管官方PMI连续5个月回升,但全社会发电量还在下降,房地产投资增速较慢,社会投资乏力。这都影响着投资人“预期”,影响着使用各种方法计算得出的股票“价值”。
流动性在先,GDP在后 近期欧美各国纷纷推行量化货币政策,促增长、保就业。美联储内部曾表示可能将利率降低到-5%。从长远来看,正如奥巴马政府表示的那样不大可能长期将利率维持很低的水平,需要将货币政策维持在中性。但宽松货币政策不大可能很快退出,与经济衰退的抗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就国内而言,4月份的新增银行信贷数据不像前3月那样高。这本不是央行刻意控制的结果。对于一个发展中的大型经济体,需要继续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维持经济较快增长。经济反弹的力度还比较疲弱,国内信贷闸门不应该因此而关上。
宽松的市场流动性将首先推高资本市场价格。在经济好转之前,在资金的推动下,股票二级市场将有较好的表现,给投资人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而当经济好转时,随着宏观调控的措施渐次出台,股票投资的盛宴可能同时拉上帷幕。在目前阶段,流动性在前,GDP在后,行情在宽幅震荡中上行。 (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