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资投行集体沦陷 首季承销费用收入下滑八成
在可供选择的业务项目越来越有限的境遇下,投行们明显感到了贴面而来的寒气。
汤森路透社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金融机构投行业务在中国的承销费用收入(IB Fee)较2008年同期下滑84.9%。
统计还显示,承销费用收入同比跌幅最大的两家投行均为中资投行,分别是中信证券(89.8%)和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89%)。而一年前,两家投行的排名分别为第一、第二。
2006年至2007年的大牛市中,金融机构投行业务在中国市场主要以股票承销为主,2006年和2007年约占六成,并购交易手续费占投行业务总手续费收入不到四成。但到2008年年底,并购业务已占了投行业务手续费收入的近七成。
即便如此,中金在2008年一季度仍是股票承销业务最大的赢家,总成交金额为3270万美元,是摩根士丹利同期成交金额的5倍。而在一年之后,两者互换了交椅,摩根士丹利同比大增121.8%,交易金额从去年一季度的第七位跃居第三,恰巧是中金的5倍。
今年一季度,股票承销最大的赢家成为美国银行并购的美林证券,成交金额1930万美元,同比上涨0.9%。紧随其后的是瑞士银行的1780万美元,同比上涨58.5%。升幅最大的是RBS,同比上涨148.9%。相形之下,中资投行可谓集体沦陷。
虽然,并购业务成为本季主流,但随着经济活动的减弱,该业务的交易金额同比也下降到了原来的十分之一。在交易量排名前十位的投行中,除广东证券外,其余同比均下滑超过五成。带头自由落体的是中金,跌幅为91.1%,接着是美国银行美林的86.6%,西南证券的85.9%,广发证券78.4%,野村证券77.9%。
值得注意的是,债券承销业务的地位空前提高,占总手续费收入的12.3%,是2008年第一季度的10倍。而在过去的三年里,该业务占总业务的比例只是在1%和2%之间徘徊。这项业务也成为成交量唯一上升的业务,总成交金额4830万美元,均为中资投行办理。其中,成交量最大的是工商银行680万美元和中信证券620万美元。
国信证券的一位人士表示,中资的投行业务主要靠IPO承销,IPO关闸后,中资投行已没有太多一展身手的回旋余地。相对来说,外资投行的影响则较小。
业内人士分析,在中国股票承销业务方面,中资和外资投行并没有过于明显的优劣势。但当A股IPO冷冻,国内投行又走不出去之时,外资借助其世界范围内的优势,承接中国境外上市的股票承销,则略显优势。
他表示,“中资投行部分在香港的机构有承销资格,大部分没有,就算有也很难有业务,因为在西方主要是寻找投资者,这方面没有实力是不行的。”
而在并购业务上,外资投行对于寻找跨国并购合适的投资者及对各国间投资环境、法律监管方面差异的把握上,国内投行所不能比拟的。
在这个时候,中资投行只好寻找一些机会,像并购、债券承销、改制,首先求存,再为开闸做准备。他说。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