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机构

收购中信国金 中信银行跨出海外收购第一步

  收购中信国金 中信银行跨出海外收购第一步

  自2007年4月“A+H”股上市后,一直筹谋国际化战略的中信银行(601998.SH;0998.HK),终于迈出关键性一步。

  5月8日,中信银行发布公告,该行与中信集团及Gloryshare Investments(中信集团全资附属公司)签订股份收购协议。

根据协议,中信银行同意以135.63亿港元的现金对价,收购中信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国金)70.32%股权。  

  近1.36亿港币的交易金额,折合市净率为1.43倍,这个数字与2008年5月招商银行以172亿人民币,折合对价为3倍市盈率收购香港本土家族银行永隆银行时相比,价格便宜了不少。

  两次海外并购相隔短短一年,而全球金融市场包括香港市场早已天翻地覆、换了人间。

  显然,金融危机并没有阻挡中信银行海外并购、推动国际化战略的步伐,尽管市场人士认为,这不过是中信集团将旗下业务从“左边口袋换到右边口袋。”

  5月11日媒体电话会议上,中信银行副行长曹彤毫不掩饰中信欲借助人民币国际化推动自身国际化战略的设想。他说:“将来香港有可能成为人民币跨境结算中心,通过收购国金进入香港市场,也将使得中信在人民币跨境结算占据非常有利的地位。”

  筹谋已久的收购

  “收购中信国金控股权,是在一个合适的时机,以一个合适的价格,对一个合适的对象进行的收购。”曹彤这样评价这次收购。

  其实,这个收购对象早已不是秘密。

  自2006年,中信银行筹划上市之初,有关中信集团整合旗下两大银行——中信银行与中信嘉华银行的传闻就不曾断绝过。借此收购,中信集团便可一了整合旗下金融业务的夙愿。

  据中信银行资金资本部负责人介绍,中信国金是一家投资控股公司,横跨多个金融服务领域,资产规模在1500亿港币左右;2008年金融危机下仍保持了经营性利润的正增长,利润为127亿。

  同时,中信国金持有中信嘉华银行的全部股份、中信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40%的权益和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50%的权益。

  曹彤认为,中信国金规模较适中,非常适合中信银行目前的情况;而中信国金旗下同时拥有银行、资产管理公司、中信资本三个经营牌照,收购将使得中信银行国际化平台变得更加完善。

  所谓合适的时机,是中信银行基于对当前形势的乐观判断。

  “一是,在金融危机及其冲击和影响正在趋向稳定的背景下,中信银行更容易把握金融危机对所收购对象的影响程度。二是,当前国内企业正在启动新一轮国际化趋势,国内银行的国际化也被注入了新的含义。三,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正在推出,为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提供了新的商机。”曹彤分析。

  而对于价格,曹彤认为,以1.43倍市净率对价进行控股权的收购,从香港市场的收购历史看是一个非常低的价格,也正是中信集团2008年末对中信国金私有化的成本价。

  更为关键的一点是,“目前香港地区可供收购的本地银行资源已经非常稀缺,本次若非中信集团将中信国金私有化再转让这样一个机会,中信银行是很难以这样低价收购中信国金。”

  野村证券香港金融业分析师颜湄之认为,目前香港市场上除东亚银行等几家银行外,可供中资银行选择并购的本地银行资源并不多了。

  不过,对这一收购对价的高低,业界人士持有不同看法。

  多位分析人士认为,此次中信银行并购中信国金,与2008年招行收购永隆时的情况已经有很大的不同,市场环境发生了大逆转,而且中信银行并购中信国金属于中信集团内部整合,没有竞争对手。

  “当初收购永隆案中,包括招行、工行等好几家中资银行都有收购意愿,竞争很激烈。”颜湄之分析,“因此,并购价格不能简单地与招行并购永隆相比。”

  “以现有的收益能力来说,这个价格相对来说还是不便宜的。这个价格比香港现在的估值水平要高,比当初中国银行收购中银香港的价格也要高。”中银国际分析师袁琳分析。

  颜湄之介绍,在正常情况下,香港市场的收购对价一般为市净率的1.8-1.9倍,1.43倍的对价算比较合理;但是,目前香港市场的交易价格一般是市净率的1倍左右。

  不过,颜湄之仍然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公平的价格,“这是当初中信集团私有化中信国金时的成本价,相比这个成本价,中信银行此次收购对价是比较公平的。”

  中信嘉华变身中信银行国际

  “对于中信嘉华银行的整合,核心是仍然保持中信嘉华银行在香港地区的独立的经营地位。”曹彤对收购中信国金后,如何整合中信国金旗下中信嘉华银行作出了上述承诺。他表示,中信嘉华银行的品牌将仍然保留一段时间,但将来可能会更名为中信银行国际。

  曹彤表示,通过收购推动中信银行国际化战略和增强其跨境服务能力本次收购价值的重中之重。

  “2007年,引入了西班牙对外银行(BBVA)作为战略投资者,从而扩展了我们在欧洲、拉美的跨境服务能力。嘉华银行,在香港、澳门都有分行,在美国有两间银行。此次收购将增强中信在香港澳门美国东南亚的服务能力。”曹彤表示。

  中信银行与中信嘉华的整合,初期重点并不是放在后台运营成本的整合上,重点是放在经营管理成本的整合上,即双方将围绕风险管理、资金资本交易、资金管理等核心管理体系上展开整合。

  而关于此前中信嘉华银行的国内业务,中信银行正加紧新一轮的业务布局和安排。

  近几年,中信嘉华在国内北京、上海、深圳地区设立了一些分支机构;中信嘉华作为独立的一个银行,国内目标客户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大陆本土客户,一类是跨境客户。

  “这次收购之后,我们会突出中信嘉华在服务跨境业务往来客户上的分量,适当降低开发本地客户的比重。”曹彤表示。

  然而,整合对中信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必然会形成一定影响。

  根据中信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完成交易后,合并的资本充足率,中信银行将下降0.9个百分点;合并后中信银行拨备覆盖率将下降15个百分点至135%。

  不过,中信银行表示,中信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管理层尚未考虑发行次级债来充实资本,同时也没有设立海外分支机构的打算。

  “未来三年,中信嘉华盈利目标,取决于交易完成之后,两家银行在全面业务合作领域推进进度。协同效应的发挥会有一个过程,在2009年可能不会完全显现,但是在2010、2011年后随着各项业务整合的落实,效应会越来越好。”中信银行资金资本部人士表示。

  国际化路径凸显

  实际上,在2008年中信国金的私有化建议提出之时,中信集团已计划将持有中信国金70.32%的股份注入中信银行。

  中信国金的私有化建议是中信集团为促进和最大化中信银行、中信国金与BBVA之间三方合作的协同效应而设定的整体战略的第一步。而通过借道香港中信嘉华银行,走向海外、推动国际化战略是中信银行一贯的战略。

  2006年4月,中信银行筹谋境内外上市时,同为“中信系”的中信国金,宣布以55.44亿港元(57亿元人民币)的股份作为代价,从中信集团手中收购中信银行19.9%的股权。由此,借中信银行上市之机,再次整合中信集团旗下两大银行的消息再次传出。

  “之前没有整合,主要是因为中信银行尚未上市,在资本金方面也相对较弱。因此香港的金管局(HKMA)一直没有批准。”颜湄之表示。

  2008年6月,国际资产价格泡沫达到高潮时,中信银行海外并购呼声再起。

  2008年6月11日,中信集团向旗下投资控股公司中信国金提出“私有化”建议,将以“换股加现金”方式,向拥有中信国金30.25%股权的少数股东收购并注销后者所持股份。

  按照该计划,中信国金持有的中信银行15%的股权将转让给BBVA和中信集团,转让完成之后,BBVA所持中信银行股权将增至10.07%;同时,中信集团将持有中信国金70.32%的股权,另外29.68%为西班牙对外银行(BBVA)持有。

  “此次,中信银行收购中信国金,为这一步骤的继续。”袁琳表示。

  

(责任编辑:佟菲)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曹彤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