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产业经济 > 能源·电力 > 电力

电力供需仍较缓和 电价改革开弓提速

  关于大用户直购电改革,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职顾问叶荣泗有着切身的体会。他曾在安徽看到,这边是小电厂,那边是造纸厂,电厂不能直接给造纸厂供电,电厂电量得先上网,由电网加价后再卖给造纸厂,结果迫使造纸厂自建自备电厂。


  这影响太糟糕了,他想,大用户直购电试点为什么不能推开?

  有此想法的不止叶荣泗一人,有些老专家也不是呼吁了一年两年了。

  电力具有公共产品属性,“时机”之于改革就像水之于鱼。

  4月,据《能源》杂志了解,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下称“国家电监会”)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下称“国家发展改革委”)就有关电价改革和电力市场建设达成了初步共识,其基本提法是,以电力市场建设为平台,以电价改革为核心,以大用户直购电为突破口,积极稳妥推进电力市场建设。

  对于输配电价成本独立核定,国家价格部门正在紧锣密鼓地制订方案,并制定成本监审办法。相关部门将主要考虑以双边交易为思路,以培育市场机制为重点,以自主协商和集中报价撮合方式来实现准入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购电。

  中国能源网信息总监韩晓平认为,上述做法是对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一种探索和尝试。由于目前主管部门无法按原有路径推动电力改革,我国又正好出现了短暂的电力过剩,为防止发电企业资金链断裂,决策层允许一些高耗能大用户直购电。

  “对该措施的解读要注意两点:一,不要影响我国节能减排成效;二,即使实行了直购电,有些大用户的产品还需要卖得出去。大用户直购电是一种迂回的战术,不是解决问题的"总攻"。”韩晓平对《能源》杂志称。

  突破口

  加大投入的同时还要进行改革,在全球经济危机影响渐深、国内经济增速略有放缓的当下,这是各方专家之于决策层的建议。

  然而,对于国内市场化改革走得最慢、同时公共服务性又很强的电力行业,何时改?怎样改?

  据国家电监会最新数据,尽管国内用电量依旧是负位运行,但从一季度的情况看,连续大幅的下滑态势已经遏止,处于底部企稳、夯实阶段。国家电监会总监谭荣尧称,根据各项情况分析,随着各项宏观经济政策逐步到位,预计二季度或稍晚些时候,国内社会用电量可望结束负增长局面。

  之前很多专家认为,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慢下来后,电网又有充足的备用电量时,正是进行电价改革的最佳时机。现在改革,会不会有些晚?

  “从全局看,用电量恢复还需一段时间,电力供需仍较缓和。”相关专家称。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9年将继续深化电价改革,逐步完善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形成机制,适时理顺煤电价格关系。”这是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对电价改革作出明确表述。随后相关部门的上述措施陆续展开。

  韩晓平认为,以大用户直购电为突破口进行电价改革是可行的,具有时效性。

  始于2002年的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在厂网分开后一直未有实质性进展。按原来的电改思路,国家级的电网公司最终将变成类似高速公路公司式的主体。而在地方,“谁的路谁修”。各省电力公司交给地方,省、县二级政府都与其签协议,然后进行需求侧管理。

  现在地方政府只能看到电量和电价,发电设备利用小时等细节数据很难拿到,而没有这些数据,就很难明晰各环节成本,更无法进行需求侧管理。

  不能进行需求侧管理,有些地方对控制高耗能产业发展就略显乏力。

  “现在国家号召上万亿的投资谁来投?必须要地方政府跟进。而电力改革就是要调动包括地方政府在内的各个主体的积极性,地方政府发展起来了,中小企业繁荣了,促进就业也不成问题,”韩晓平称,当前形势下,相关部门已不再局限于调动电网公司一家的积极性。

  一旦大用户直购电能广泛推行,大用户与发电厂直接签协议并进行长期合作,发电厂的购煤价格就可以顺势长期锁定,三方长期协议交易机制亦可建立。

  发电厂有了长期稳定的“下家”,采购会趋向稳定;煤炭企业有了长期稳定的“下家”,贷款、再生产都从长期着眼,成本也有可能下降,当前困扰业界多时的“煤电顶牛”现象也可破解。

  然而,业界仍有不少争议认为,大用户直购电试点会使部分高耗能行业生产成本降低,可能会客观加速这些行业的反弹。

  “大用户直购电不是用来解决根本问题的,”韩晓平称,最理想的状态是主管部门借全球经济危机、国内经济增速略有放缓的时机理顺各种关系,虽然目前来看相关政策还未一步到位,但这是一种尝试。

  前传

  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朱四海向《能源》杂志介绍,我国在1985年以前实行全国统一管理的电价制度。

  1985年,为了缓解长期缺电局面、加速电力建设、搞活电力工业,国务院决定把国家统一建设电力和统一电价的办法,改为鼓励地方、部门和企业投资建设电厂,并对部分电力实行多种电价的办法。与当时的经济体制相适应,电力行业相继形成了指令性和指导性两种电量和两种电价;由于允许电力企业利用议价燃料发电并执行“燃运加价”,电价的价格杠杆作用开始显现。

  1990年以后,新建电厂普遍实行“还本付息电价”,即按个别成本加税金和合理利润确定电价,保障电厂投资者在相对较短时间内(一般为10年)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并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出现了“一厂一价、一机一价、同网同质不同价”现象。

  由于电厂是以财务上可偿还债务的价格向电网售电,在电力短缺时代,投资电厂无任何风险,还本付息电价促进了电力投资,1991—1995年我国电力连续5年投产容量超过1000万千瓦,成为同期世界上投产容量最多的国家。但由于资金来源、建设地点、建设方式的差异,加上缺乏有效的投资成本约束和经营成本控制,导致不同电厂的电价水平相差很大。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韩晓平 | 叶荣泗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