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 大势前沿

经济吃紧 经济学家紧吃?

  日前,记者持续一个月的调查发现,在大大小小的官方或非民间论坛上,经济学家频繁出现,纵论经济走向、把脉市场动态。而频繁走穴、赶场已成为部分经济学家的“主业”。经济学家出场费三年涨10倍,成危机受益者(5月13日《新文化报》)。


  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学家逐渐成为知识分子中的商业明星。尽管经济大环境不好,但经济学家的身价还在飙升。以某教授为例。该教授当年因质疑“国资流失”一炮而红,现在又因金融危机频繁亮相。去年上半年吉林省某电视台举办的为期两天的论坛上,扣除其他费用后,他拿到了12万元。而在去年下半年陕西某媒体举办的论坛上,他小半天演讲拿走的费用是税后6万元,短短数月,其报价已涨了一倍。

  在经济形势下滑的当下,经济学家风景这边独好。经济学家的大脑中毕竟装着观点、思路,只要经济学家出场费来路正当,依法申报纳税,我们不必对此说三道四,眼红他们的天价出场费。人家美国总统卸任后,还四处演讲赚钱呢。问题是,经济学家多在研究机构、高校担任着公职,拿着纳税人供给的不菲薪水,利用公共资源搞经济研究,却在工作时间频繁走穴、赶场,拿天价出场费,甚至在企业兼职、分红。这样的经济学逻辑总给人一种奇怪的感觉。

  一些经济学家忙于经济创收,搞科研、上讲台的精力与时间被大大挤占,学术观点陈旧,对学生实行放羊式管理。有人曾撰文说:中国的经济学家纷纷做起被包养的“二奶”。这样的评价尽管有些对经济学家大不敬,但也客观反映了部分经济学家的现实生态与职业操守。

  经济学家们应邀出席经济论坛之类的商业活动,拿了主办方提供的天价出场费,享受了钻石级服务,除了乱开药方外,在表达自己的经济学观点与思路时,如何做到心无旁骛,公平、公正?除了充当权力、资本的“二奶”以外,还能多大程度上站在百姓立场上凭良知说话?这并非空穴来风。就拿经济学家论楼市来说吧。从“未婚同居刺激楼市刚性需求”到“反对房地产复兴就是反人类”,不正是“吃人嘴短,拿人手软”的反映吗?

  如果说纳税人供养的经济学家走穴拿天价出场费,是荒芜自家“责任田”,职业道德底线后退的话,拿了天价出场费的经济学家,迎合邀请方意图,利用公众人物身份选择性表达观点,不仅有辱经济学家身份,而且干扰公众舆论视线,那是一件更为可怕的事情。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