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 民生杂谈

为钱赶场的经济学家在替谁说话

  这两三年全球经济波动很大,先是挡不住的牛市呼呼往上,接着是刹不住的金融危机嗖嗖向下,不过,在大起大落里都有钱可赚的人还是有的,那就是经济学家。

  昨日,有媒体曝光了国内经济学家出场费价码,在这份1万/场到12万元/场不等的报价单上,几乎可以找到咱们平日里耳熟能详、隔三差五就能在媒体上看到的所有经济学家,而眼下他们的出场价,已经涨到3年前的10倍了。

  虽说只要按章纳税,经济学家们为钱走穴、赶场算不上违法,谁叫那么多人等着人家给把脉——经济好的时候想知道怎样赚钱,经济不好的时候想知道怎样不赔钱呢?只要人家所在的单位没意见,谁又能拦住他天南海北地飞来飞去,把出席乱七八糟的论坛、会议、活动,或者把挂名当做自个儿的主业呢?

  可是,当一个经济学家一年要四处蹦跶着讲100多场的时候,当一个经济学家把时间叫做“档期”的时候,当一个经济学家成为N家公关公司手里的红人,由后者为其接活、拉活、牵线搭桥、谈判讲价的时候,当一个经济学家可以直白地告诉你,“这个问题我拒绝回答,你不知道我的出场费是上涨了的,请我讲的人排成排”的时候,这个经济学家还是不是经济学家?咱们还可不可以相信他在台子上衣冠楚楚、头头是道、做忧国忧民状说的那些话呢?

  记得有个老笑话,说的是在前苏联经济病入膏肓的时候,面对拥上来苦苦追问的记者,戈尔巴乔夫郁闷地说:“有一个总统,拥有100个情妇,其中一个有艾滋病,不幸的是,他不晓得是哪一个;另一位总统,拥有100个保镖,其中一个是恐怖分子,但不幸的是,他不晓得是哪一个。而我的难题是,我有100个经济学家,其中一个说的是对的,但同样不幸的是,我也不晓得是哪一个” ——经济学家一多,而且每个都叽叽喳喳,这样的郁闷是必然的。不过,当我们知道一个经济学家说某些话(比如“惟有房地产才能救中国”)的背景是在某某场、某某会,而且这个场子跟某些人的利益搅和在一块儿的时候,咱们就可以轻松地判定,他绝对不是那个说的对的经济学家,至少他在彼时彼地说的那嘟噜话,不听也罢。

  当然,不是所有经济学家都是为钱才赶场的。报道里也说了,像那些很有学术地位的老经济学家,比如吴敬琏、厉以宁,那是花多少钱也请不来的——人家看重的是“规格”,还有“人情”(面子)。不为五斗米折腰当然是好的,可是冲着“规格”跟“面子”去的场子,您还能畅所欲言吗?拣好听的说或许不至于,但恐怕都在提防着自己不要讲出难听的话来吧?而那种喜闻乐见的老话、套话、撑场打气的话,固然无伤大雅,可说跟不说区别在哪?

  还有一些经济学家,那是为了说话而说话,无论到哪,无论什么题目,他永远都有一套回答,至于切题不切题、有没有道理那就得听的人自个儿体会了。没有包治百病的医生,可有百科全书式的经济学家,在他那,您永远听不到“我不知道、我不了解、我不是研究这个的”这种话。反正不管自己的药铺里有没有这味药,就是硬着头皮卖大力丸,这种药丸百病通治,吃下去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就好像“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这种漫无边际的空话。

  大家关心经济了,经济学家跟公关公司的生意都火了,也许也正是因为“接受媒体采访-提升出镜率和知名度-身价飙升后开始赶场”这样的路走得太顺、钱来得太容易了,经济学家才成了演讲家,结果金融危机爆发前,大多数经济学家才都没有判断出来。

(责任编辑:马丁)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