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公司报道 > 要闻快报

啤酒大战

   《第一财经周刊》调查显示,三得利、燕京等本地啤酒依然在垄断市场,但夜店渠道里百威渐渐把嘉士伯、喜力抛在身后,餐饮、超市和社区店渠道青岛、雪花等全国性品牌日趋强大,成为2009年夏天啤酒大战中最大的两个变数。

  文|CBN记者 王林 冯一萌 刘长江 杭晓琳 赵慧 商勤硕 昝慧昉

  啤酒爱好者的夏天才刚刚开始,啤酒商、啤酒经销商和啤酒促销小姐的夏天已经高温灼人了。

  夜店市场喜力嘉士伯矜持不敌百威凶猛

  在北京三里屯酒吧街上,和着鼓手即兴的打击乐,陈文把一家夜场KTV从他今年的潜在客户名单中划去,一边小声嘟囔着:“他们不计成本,我可不愿意这么干。”他是喜力啤酒在北京地区的销售代表,工作就是开拓和维护与各大夜场的客户关系。

  把陈文计划打乱的是百威,对他们来说,这场2009之夏的啤酒大战早在去年的12月就开始了。那个月,经过一场堪称残酷的竞标,百威一举拿下了北京4家麦乐迪的啤酒专场促销权—双井富力城、朝外、中关村、月坛,这些全都是北京一个个闷热夏夜中最具消费潜力的黄金位置,而去年这些地方还是嘉士伯、银子弹等品牌的地盘。

  “百威显得更加重视这次合作。”负责酒水销售的麦乐迪总公司经理尹其高说。在经历去年一波波的经济危机后,外国品牌今年的市场推广费用普遍“削减得厉害”。比如去年冰纯嘉士伯赞助“林肯公园演唱会”之前打了很多广告,广告语是“不准不开心”,很多来唱歌的顾客感兴趣。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买赠和小礼品回馈等,今年这些都不见了。

  今年,只有百威愿意为麦乐迪6月份的啤酒节花更多钱,它不止提供了展架、海报、台卡,还以令人印象深刻的细心直接为麦乐迪设计了5公升新品的宣传单,“只有百威这么做了,而且从来也没有哪个啤酒品牌可以贴心到把宣传单都给你设计出来。”尹其高说。

  麦乐迪和百威还设计了好几组看起来更有吸引力的套餐菜单—比如百威冰啤12瓶,送爆米花一袋、东宝花生一袋、上好佳薯片一袋,现在只要208元,而百威冰啤单瓶的售价通常就在16元。在超市买百威啤酒,还享受买6送1的优惠。

  不止如此,百威还在细节上下足了功夫。冰纯嘉士伯的容量是325ml,百威冰啤容量则是355ml,售价都是16元,这多出来的一点点容量就成了促销小姐说服顾客时常用的戏码。结果,麦乐迪打破了此前每个店一个品牌啤酒专场的平衡。这个夏天,麦乐迪的啤酒只有一个胜利者,那便是百威。

  可惜陈文的嘲弄让这场辉煌的胜利减色不少。陈文向《第一财经周刊》暗示,正是他和嘉士伯的有意搅局,让百威付出了更高的溢价,这个价格让它在与麦乐迪的合作中基本无利可图。

  北京鼎力兴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是北京夜店酒市场中最大的经销商,同时为百威、喜力、嘉士伯等国际品牌服务。文国彤是鼎力兴的一名客户经理,他手里现在有14家客户,其中7家是麦乐迪这样走量巨大的重点客户。5月11日下午,在麦乐迪颇受欢迎的他到了北京阳光俱乐部却受了些委屈—今年的酒水价格在去年的基础上涨了不少,这让>>对方负责人很不高兴,她有些不爽地威胁着说涨价的酒就不要了,这让文国彤显得有些尴尬。他怏怏的退出来,临走又去库房转了一圈。

  去库房看看酒水销售情况是文国彤必做的功课,他去库房多是为了理货,更为了看看客户的库存情况,哪种酒好卖哪种不好卖,“眼睛一扫就知道。”

  鼎力兴的行政总监陈海娣告诉《第一财经周刊》,相比往年,2009年的啤酒大战更加激烈。因为金融危机,以前可能酒商会给100万用来在100家店做折扣,现在则可能是70万在50家店做折扣—范围缩小了,促销力度增加了。

  按照啤酒行业通常的说法,KTV和夜店渠道是售价超过10元的中高端啤酒最重要的市场,这个市场只能带来不足15%的销量,却可能带来近50%的利润。现在这个制高点被百威、喜力与嘉士伯三大国际品牌占据了七成市场份额。

  三家啤酒商各有特色:百威产品线丰富、资金实力强大,它们惯用诱人的价格打动客户,比如它给夜场的进价通常在5元每瓶,低于喜力7元的价格,而它的返点通常却高于喜力与嘉士伯平均的四个点左右;嘉士伯更擅长品牌宣传,在策划夜场主题活动上也颇有一手;而相比动辄要两个月才能收回账来的嘉士伯、百威,喜力的优势在于通常1个月就能把经销商垫付的折扣款结清。此外,喜力更加喜欢提及它们的身价与口感,它们更愿意打动那些对进口麦芽依恋无比的客户们—喜力坚称它们的麦芽纯度更高,只来自欧洲两个世界上最大的麦芽提供商,这也是它们价格比百威和嘉士伯更高的原因。

  不过喜力的优势在逐利的夜场老板那里可不那么明显。对于夜场老板来说,除非对啤酒品牌有着很深的个人喜好,否则他们还是更在意每天的收入。他们的利润来自于两方面,一个是零售与进货的价差,另一个便是酒商们给专场的返点。

  成为专场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这通常意味着这个夜场里只有一个品牌可以派驻促销小姐,从门口灯箱到桌上的烟灰缸,这个品牌的Logo可以随处可见,而夜场老板也只会对推销这个品牌的啤酒最为上心—只有完成了与厂商或代理商签订的销量合约,他们才能顺利拿到令人心动的返点奖励。

  在大部分的夜场里,喜力的市场价都会高出百威与嘉士伯大约5元左右,但在喜力的专场里,酒吧老板则有的是方法打动顾客们一瓶瓶地只点名要喜力。比如那个“优价”的小伎俩—他们有时会调高百威与嘉士伯的零售价,让他们与喜力保持一致,同样每瓶40元的售价会推动喜力的走货速度明显加快。

  促销小姐的业绩指标也直观地说明成为专场对夜店市场有多重要。通常一个晚上专场里会有两到三名的啤酒促销小姐,“在专场里我们的促销任务更高,是每晚完成300到400瓶的大约6%,而在混场里,走货更慢,我们只要完成70到80瓶的6%就可以了。”喜力啤酒促销小姐蒲立兴说,虽然入行才半年,但她已经对卖酒的行规了然于心。

  可惜,并非夜场老板都愿意成为一个品牌的专场。北京工体的Mix Disco有3个厅,3个厅分别是嘉士伯、喜力和银子弹啤酒的专场,每个专场里的服务员只会推销这一个品牌的啤酒。上海衡山路上西界酒吧的酒单是百威帮忙制作的,8种啤酒中已经有4种属于百威。不过,西界老板Alfa还是给其它品牌留下了一些空间。至于渠道与瓶装啤酒不同的生啤业务,他则与虎牌(与喜力同属于亚太酿酒公司)签了独家协议。

  这个行业有这个行业的规则,销售经理们愿意为专场付出更多的代价,但前提是这个专场必须符合他们眼里的标准。“只有那些位置最好,流水最大的夜场才会让我们放手一搏,”陈文说,“我们不会在一条街上签下位置非常靠近的两个夜场,你可以说这是保守,但在我们看来这就是生意该有的样子。”

  百威看起来可不在意这些游戏规则,“它的目标仿佛只有销售额第一,而不是利润”,陈文说。在三里屯街头数一数,百威用最多的灯箱广告宣告这里是他们的地盘,最近的两块灯箱相距还不到20米。可事实是,5月11日百威英博公布的一季度财报显示,这家超级啤酒公司并非不顾利润。这一季度,百威英博可比销量提升了0.5%(超过多数同行),盈利则较去年同期几乎增长了一倍,达到7.16亿美元。在中国,百威和哈尔滨第一季度增长也都超过10%。

  “百威今年卖得最好。今年百威的任务指标增加了3%,在重点店,百威的折扣增加了20%到25%。”陈海娣说。《第一财经周刊》在北京、上海的75个啤酒销售终端进行的调查也显示,这家来势凶猛的公司正在接近他们在夜店份额最大的目标。在北京夜场,百威的市场份额是33%,领先第二名喜力9个点,在广州百威也是夜店终端份额最大的品牌,它只在上海以两个百分点的差距输给喜力啤酒,喜力在上海的份额是27%。

  餐饮市场三得利燕京依旧强势

  尽管如此,百威也还是有它的遗憾,还没有谁可以做到渠道通吃。按照上海酒业协会的统计数据,中端市场(2.5至3元)占啤酒总份额的70%,超过10元的中高端占15%份额,1元左右的低端市场大致也有15%的份额。在2.5至3元的主流市场,还有更多虎视眈眈的国产品牌,全国范围内,雪花、青岛与燕京才是这个市场最大的赢家。

  不过主流市场的竞争可不是光靠灵活就能搞定的,这个市场更加比拼实力,也因此更加残酷。

  当游和兵打算夏天在靠近学院路的位置开一家餐厅的时候,顾客还没来,燕京、青岛与雪花的促销员就先来>>了。“开业前三天,我每天都要接待来自雪花、燕京、青岛的三拨业务员。”游和兵说。他们每个人都带着合同书,看起来都雄心勃勃,游和兵也似乎都有理由与他们其中的某一家签订合同—燕京的促销员会摆出他们在北京市场销量最大的优势,说这可以加大餐馆的流水;青岛啤酒则会说自己信誉高服务好,何况还是NBA合作伙伴,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顾客;雪花的促销员显得直截了当—他们声称可以提供的返点和费用都比其他啤酒厂商要高。

  虽然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压缩成本,青岛啤酒2009年已经把以前用的纸箱改成了多次使用的流转箱(平均下来,1瓶能省1毛钱),但在市场开拓方面出手依然大方。“燕京、青岛、雪花三家愿意出的进店费都在3000元到5000元之间,青岛和雪花两家店因为在抢北京市场,相较于燕京会出得更多”。

  2008年6月和11月,游和兵又开了一家烧烤店和一家家常菜馆,啤酒的日销量从原来24瓶的8箱增加到24箱。这样一家街头的二三十平米的烧烤店,如果位置好,客流量大,一个晚上的啤酒销量就能达到近两百瓶。青岛、雪花、燕京为了争夺一家这样的烧烤店,甚至可能出8000到1万元,分阶段付给后者以签订排他性合作协议,而开这样一个小店的启动资金也才两三万块钱。

  如果无法专卖,销售员也还有别的手段让终端在销售中更偏向于自己:一种是年终、季度或月度返点,业务员把信息反馈给供货商,供货商根据发货量年终返点;或者在每次进货的时候直接返点,“无论哪种返点都是以返啤酒的形式,平均行情是买4箱送1箱,但雪花的返点会更高”。游和兵称。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直接与服务员建立友谊,送他们更多的礼品,或者用更高的开瓶费来刺激他们的味蕾。比如,青岛给服务员的开瓶费是5毛,而燕京只有2毛。这钱跟店主无关,服务员可以直接拿着瓶盖向厂家兑换钱—猜猜这3毛钱有多大用?你去就餐的时候,很多服务员会只跟你介绍青岛啤酒,或者至少把这种啤酒放在前面。

  在最终选择三大品牌同时经营的游和兵的餐馆里,>>青岛啤酒与服务员关系良好的优势很快就显现出来了。游和兵说他店里70%的销量属于青岛,“同样是做促销,你会发现,如果是卖10瓶啤酒,经过服务员这个环节,7瓶卖出的是青岛,3瓶才是燕京的。”

  不过,青岛啤酒也开始考虑开始阵地战。一位青岛啤酒全国高级销售经理告诉《第一财经周刊》,青岛的经销商普遍只有10万到20万的盘子。今年青岛正在试图逐步砍掉小经销商,与更多大的经销商合作。因为这样渠道好管理,也更容易进大场子。

  无论北京还是上海,《第一财经周刊》的调查显示,地方品牌总是更容易占据主导地位:三得利是上海中端市场的大赢家,它占据大约49%的市场份额—三得利现在进上海的饭店基本上都不用进场费,因为这种酒是必卖的;而在广州,第一的位置从来只属于珠江啤酒。三得利公司市场部一位负责人对《第一财经周刊》声称,上海“最好的啤酒经销商,都在三得利手里”,“10年来他们跟三得利一起成长,正常做经销商的现在三五千万都有了,他们对三得利感恩戴德,所以今天三得利的渠道控制力强。”

  但是,渠道强势也可能会导致促销员的强势—这些本地霸主有时候会过于迷信长时间来顾客对自己的偏爱,啤酒进了店之后就不再过问。这也给了青岛、雪花等全国性啤酒品牌机会。

  超市社区店雪花青岛学会新行规

  在超市便利店这样中低端的渠道中,也在上演全国品牌对地方品牌的挑战。在北京超市和便利店渠道,本地品牌燕京占据了61%的市场份额,在上海这个位置属于本地品牌三得利,它的市场占有率高达48%。人们总是希望可以喝到新鲜的啤酒,此外啤酒还需要回收酒瓶,因此啤酒对销售半径要求很高。对于三得利的低端产品来说,如果每箱的物流成本超过1元,就可能干扰盈利。因此青岛与雪花要想深入别人的地盘,除了用地道的北京话做一个“青岛大优”电视广告之外,还需要考虑设立更多的工厂。

  当然,想要进入被当地品牌牢牢掌控市场份额的市场,找一个办事效率更高的经销商也是一个事半功倍的办法。

  在上海的卜蜂莲花(原易初莲花)超市,青岛啤酒正在更换它们的经销商,因为此前的经销商不熟悉超市行业,与卜蜂莲花沟通不畅,因此当超市需要补货时不够及时,这对大卖场而言是致命的。在离六七月份的啤酒销售旺季到来前的3个月里,青岛啤酒已经早早给卜蜂莲花报上了自己的促销策划案,它们希望5月底就可以为今年卜蜂莲花的啤酒节准备完毕。

  及时更换经销商的做法,令上海卜蜂莲花商品部助理资深副总裁焦丽华看好青岛啤酒今年在卖场的业绩,“看来他们很重视超市这个渠道,也想在这个渠道做大。”焦丽华认为,资质好的经销商能推动一个品牌进入相对陌生的市场。2008年夏天,卜蜂莲花进行过一次啤酒换购活动。当时饮料采购部将这个活动想法告知了几个品牌的经销商,好的经销商这个时候就显现出来了,他们对好的促销案非常敏感。当时雪花啤酒的经销商表现得最积极。换购开始后,销售情况超出经销商预料,存货不够了,马上从苏州调货。活动进行到两周,雪花在上海卜蜂莲花超市的销售额就达到100万元。最终结果是,2008年雪花在上海市场增幅30%,但在卜蜂莲花上海门店的销售增长是700%。

  与夜店和饭店不同,在超市这样的“非现饮市场”,啤酒是价格很敏感的低价产品,不同品牌必须通过一点点的价格差异来竞争。此外,超市通常可以有更大的位置展示啤酒厂商想要推出的新品,比如麦氏啤酒与嘉禾啤酒首推的环保瓶便把超市作为了最重要的渠道,青岛啤酒在北京推出了他们最新与NBA合作的欢动啤酒,此外还有买赠的优惠。

  超市现在卖出的啤酒还不算多,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更多人会愿意去超市一次性采购更多的啤酒”,三得利董事总经理陈启刚说。

  相比超市,大量社区店库存面积更小,它们通常只进一两种走货最快的啤酒。很多跨国品牌和全国性品牌尚未注意到这个低端并且正在萎缩的渠道,只有三得利、燕京这样的老牌本地巨头会给它们送货和服务。从1989年开始,通过与北京城大街小巷里个体批发商、小卖店、餐馆签合同订协议,燕京啤酒牢牢控制了北京2万家网点,占据了北京市场八成市场份额。到2006年,燕京又成立了一个由120个业务员组成的直销队伍,将北京分成了54个片区进行严密控制,最后形成了1300个一级经销商、1万多个二级批发商的庞大网点。这样的结果就是,本地品牌的低端产品在社区店渠道取得了全胜。

  《第一财经周刊》的调查显示,普通燕京与普通青岛大约2元的售价在北京的社区小店最受欢迎(合计83%);在上海的社区店,三得利超爽的受欢迎程度也明显超过了稍高端的三得利纯生(49%);在广州,虽然只有几毛钱的单瓶毛利,珠江也依然是最受社区广告主们欢迎的品牌。

  在每年的5月到10月,总是啤酒争夺战渐入高潮的时候,10月一过则成绩揭晓—虽然还不到庆祝的时刻,但啤酒商们的表现已经为预测胜利提供了足够的线索。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陈文为化名)

  (除特别说明,本文中百威指百威英博旗下百威品牌)

  

  

  

  

  巨头整合之后

  终端市场啤酒大战的背后还是这些巨头们资本与魄力的较量。

  文|CBN记者 赵慧

  程业仁发现,全球销售额最大的啤酒生产集团百威英博(AB-InBev, ABI.BT)根本没有给自己准备独立办公室。即使贵为中国区总裁,他和普通员工一样,也只拥有一张靠窗的八角办公桌。可是半个月前,他还拥有一间20多平方米、带落地窗的独立办公室,窗外就是上海最有情调的老街区。

  那时程业仁任AB(安海斯?布希,百威的母公司)大中华区总裁,他为AB工作了14年。在他去百威英博上任之前,原英博亚洲区市场副总裁侯孝海刚刚递交辞呈,而当时距侯加入这家公司也仅4个月。4月底,程业仁辞职。在百威英博的官方声明中,二位离职均出于“个人原因”。

  这家在啤酒业可以称得上No.1的巨头曾经觉得,侯孝海在小品牌整合上的经验,加上程业仁在中高端的品牌及渠道操作实绩,百威英博应该有个明亮的未来。但是现在一切又将告一段落。如今,除了利用英博体系渠道、继续遵循原先AB体系百威和哈啤的全国战略,百威英博内部小品牌整合再无实质性方案。

  可争夺仍在继续。针对英博和AB的整合,众多啤酒商已开始争相亮出对策。

  2009年1月23日,日本朝日啤酒(2502.JP)购买了百威英博持有的19.9%青岛啤酒股份。百威英博同时让出了在青岛啤酒董事会的位置,整笔交易获益6.67亿美元。百威英博声明,这纯粹是为了还债。英博为收购AB提出的债务组合中包括一笔70亿美元的贷款,青啤正是第一个出售对象。

  不过,业内对百威英博首先选择出售青啤也有其它猜测。上海市酿酒专业协会秘书长吴建华说,AB原先收购青啤股份是希望通过青啤扩展国内市场,同时青啤也希望借此打开国际市场;而原英博已经在全国布局,这样,收购之后成立的百威英博已无必要再通过青啤进入国内市场。

  券商花旗银行认为青啤股份出让交易对青岛啤酒不利,百威英博有可能在双方销售重叠的地区(主要为中国南方)加速发展。中国2008年啤酒市场仅增长5.5%,远低于2007年13.8%的增长率。花旗认为在销售额增长放缓的前提下,今年的价格战可能更加白热化。

  真是个糟糕的市场状况。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啤酒分会理事长肖德润告诉《第一财经周刊》,2008年中国啤酒市场利润仅为每千升100元。这意味着一瓶500毫升的啤酒可能只赚5分钱。在竞争激烈的广东市场,利润已从2006年的每千升200元降到2008年的每千升90元。

  正如当时花旗的预期,价格战即将开始。啤酒销量去年排名中国第二的青岛啤酒,计划今年力保主品牌“青岛”盈利,利用第二品牌“山水”、“汉斯”及“崂山”开拓地方市场份额,这些第二品牌不排除降价可能。

  另一方面,各大啤酒商针对各区域早已陷入抢滩之战。

  2008年11月9日,青岛啤酒与日本朝日啤酒、烟台啤酒在山东烟台签署合作协议,组建烟台啤酒青岛朝日有限公司。青啤希望借此巩固整合山东基地,并由烟台工厂部分供应辽宁市场。烟台是华润雪花山东分公司所在处。

  4个月后,华润雪花展开反击,它透露将通过成立一家合资企业以2.85亿元人民币收购山东琥珀啤酒—实际上,此间短短40天内,华润雪花先后在辽宁、安徽、黑龙江、浙江完成了对4家啤酒厂的收购。2009年4月,华润雪花决定进一步在烟台建设30万吨啤酒生产基地。华润雪花以沈阳为中心,在东北市场占据优势。2007年曾通过收购蓝剑逐渐渗入西南市场。2008年,华润雪花产量位居全国第一。

  和燕京啤酒(000729.SZ)在低端市场占据绝大部分份额在高端却毫无建树的北京市场相比,上海市场高低端分化并不像北京那么强烈。上海主流酒市场一直由三得利占据主动,高端则是百威占优。根据上海市酿酒专业协会提供给《第一财经周刊》的数据,上海市场5元以上高端啤酒消费量占整体啤酒消费量的15%,2.5元至3元中端消费量则占70%左右,其余大多属于2.5元以下低端市场。“4元至5元消费市场有很大潜力。”吴建华说。百威英博也在觊觎这一档次。之前,在上海2.5元至3元市场,三得利市占率超过50%。

  三得利的对手们很快就会给它带来冲击。2008年年底,华润雪花在上海建立生产基地,建成后年生产能力可达到40万千升,将成为上海地区生产规模最大的啤酒企业。而在华润雪花进入上海之前,主攻中端的青岛啤酒已经全盘接手松江工厂,也有消息说,青啤将进一步扩充产能。

  珠江三角洲更是一片混战。2008年4月,世界第四大啤酒集团喜力宣布斥资7500万美元在黄埔建厂,预计2009年9月投产。至此,包括青啤、雪花、燕京、百威英博、嘉士伯、麒麟在内的国内外啤酒巨头,全部在珠江三角洲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厂。“竞争实在是太激烈了。所以我们会更加精确地瞄准市场。”麒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小林厚告诉《第一财经周刊》。广东已经成为麒麟旗下啤酒利润率最低的地区。麒麟并不打算和这些巨头们正面交锋,而是集中发展千岛湖和大连两个主流酒地域。

  虽然百威英博已宣称不会出售旗下珠啤股份,但显然珠江三角洲的啤酒生意确实并不好做。2008年,珠江啤酒广东地区产量与上年同期相比下滑了14.7%。这也是过去5年中,珠江啤酒第一次出现负增长。

  西部地区则有嘉士伯经营多年。这家来自丹麦的啤酒巨头于2009年4月成为新疆啤酒花股份有限公司(600090.SH)的实际控制人,除此以外,嘉士伯在中国内地参股或合作的啤酒上市公司还包括兰州黄河(000929.SZ),西藏发展(000752.SZ)以及重庆啤酒(600132.SH)。这些公司都集中在西部地区。

  和最初听闻英博与AB合并时的紧张相比,如今百威英博的竞争对手们要泰然许多。“这场并购发生在金融危机之前,现在看来,它们有多大成效还很难说。本来期望规模效益打开渠道,但是碰上金融危机,现在只能通过削减成本来做。”一家啤酒公司负责人解释说。

  其实“收购狂人”英博的尴尬早已显现。吴建华告诉《第一财经周刊》,原英博的问题就在于它们没有能够影响全国的知名品牌,英博体系的时代、贝克啤酒都是主要在国外销售。“收购AB,让英博拥有了几个强势的全国性品牌,加上原先通过收购地方啤酒厂获得的市场规模,就可以进一步支持其国内啤酒市场竞争力。但是,其它小品牌的生命力可能会减弱。”吴补充说。

  收购AB之前,英博曾一直采取当地品牌当地发展策略,即使英博在中国运作相对成功的知名品牌—主流酒雪津,也仅仅局限于福建当地市场。“我才不想做可口可乐呢!”4年前,英博前任董事长Pierre Jean Everaert就说过,“毕竟中国很大,人口也很多,地域性特点明显,消费者有不同的品牌需求,我们没有发展全国性品牌的打算。”

  “在中国,只有青岛啤酒一个国产品牌被全国市场接受。”吴建华提醒说,燕京、重庆啤酒都只是在各地区市场销售。“你能看到三得利在上海市场的绝对优势,而哈啤就在上海做得不成功,”吴建华说,“除非在上海开厂,可是重新建厂代价更高。”

  现在的战况是,2008年啤酒产量全国第一的华润雪花通过在东三省、四川、安徽、黑龙江、浙江、福建、广东市场的多项收购,迅速崛起为大型啤酒集团,其产品也逐渐走向全国市场—曾任华润雪花市场总监的侯孝海对此功不可没,现在他辗转一番,已于2009年1月回到华润雪花任职。

  百威英博2008年产量约为华润雪花的60%,其版图扩张至东北、东南沿海、华南、西南地区。青啤虽然产量排名第三,但产品早已覆盖全国市场。不过,2008年青岛仍然是青啤销售量增长最快地区,增幅为27%。

  另一方面,各大啤酒公司也力图在全国版图占据一席之地。燕京优势市场为北京、广西、内蒙古、福建、湖北,三得利相对集中在长三角地区;麒麟则避开竞争重地,除传统广东、长三角市场外,转攻大连、千岛湖两大地域。无论是北京、上海,还是广州,没有哪家啤酒公司能够保证自己占据绝对优势。

  资本的力量正在逐渐占据主动。因此,更多啤酒公司更愿意选择借助收购小厂扩充市场份额—尽管这些酒厂本身可能并不乐意。4月初,哈尔滨特制超鲜啤酒在南京上市,并通过金陵啤酒的工厂实现了本地生产。虽然这符合百威英博成本和渠道考量,但还是有人开始担心原英博体系之下金陵啤酒的未来。

  联系编辑:Fengdagang@china-cbn.com

  

(责任编辑:钟慧)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陈文 | 尹其高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