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早报记者 忻尚伦
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大基础工程,中国金融信息大厦15日在上海浦东
陆家嘴金融核心区奠基。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新华社社长李从军,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上海市市长韩正,央行副行长苏宁,新华社副社长鲁炜,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仲伟,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屠光绍,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徐麟等共同为大厦奠基。
国家战略:金融信息航母
韩正昨日指出,中国金融信息大厦大厦落成后,将大大提升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软实力,“金融资讯环境将显著改善,并为打开全球金融信息市场服务。”
据介绍,金融信息大厦落成后,可同时容纳3000人上班,将成为陆家嘴金融城核心区域新的标志性建筑。
国务院常务会议最近审议通过的《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明确提出,“在上海建立我国金融资讯信息服务平台和全球金融信息服务市场”,其所指就是新华社金融信息平台及其产品新华08。
作为国家战略项目,新华社金融信息平台及其产品新华08落户上海、进驻陆家嘴,将在全球金融市场上发出“上海声音”,帮助金融要素市场集聚的上海进一步成为金融信息集散地。
据悉,新华08已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信息采集点,未来还将覆盖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上海黄金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等国家级要素市场。
突破口:人民币国际化
不容回避的是,在“硬指标”不断完善的同时,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在“软环境”建设方面距离真正的国际中心尚有相当差距,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信息资讯“短腿”。作为目前全球要素市场最集聚的城市之一,上海在金融信息资讯方面,几乎空白。
“上海已获批成为全国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中心,这将成为金融信息化平台打造的最大契机。”新华社副社长鲁炜如是说。
一外资银行负责人也指出,目前来看,国内金融信息公司在债券类固定产品交易上大有可为,“最重要的突破点还是要看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我们对此非常期待。”
阻力也显而易见。一名金融信息业专业人士说,“某种意义上来说,国外金融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是为了以新技术带动已有业务。而我国恰恰相反,金融企业还是在政策框架内进行摸索式创新,这个创新很大程度上是技术先行,再来推动制度建设。”
鲁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坦言,目前要打造“中国式彭博”还有很多障碍。“在人才、技术和市场上,都存在很多困难,需要一一逾越。”
(责任编辑:佟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