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增的信贷资金除了被疑流向股市楼市外,还有小部分资金被企业以中票形式借出又存入银行,赚取利差。CFP 资料
[信贷 股市 通胀]游资冲入股市“赌”全球通胀 推动股市近期暴涨
[信贷 实体经济]万亿资金背后藏隐忧 银行信贷进实体经济多少?
据新华社北京5月20日电审计署日前发布的审计公告称,由于一些基层银行审核把关不严,一些企业利用虚假合同和发票办理票据贴现,部分贴现资金被存入银行谋取利差,而未注入到实体经济运行中。
就在欧、美等国银行业依旧被流动性紧缩的阴霾所笼罩时,
中国银行业上演了改革开放以来银行信贷的罕有历史:自去年11月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来,半年时间里我国共新增贷款超过6万亿元——这一数字是去年全年的1.2倍。
这些巨额信贷究竟去了哪里,成为市场最关心的话题。
信贷资金三大流向 持续跟踪信贷流向的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描绘了近期新增贷款的流向图。半年来,信贷资金至少通过不同途径进入到了以下三个领域:其中为配合国家4万亿元投资计划,绝大部分资金通过银行贷款进入到了基础设施建设等实体经济领域中;一小部分资金通过票据贴现方式被企业借出后,又再度被企业存入银行;此外,不排除还有一部分资金进入到了资本市场。
此外,按照郭田勇的估测,今年以来,一些企业还曾通过低息票据贴现的方式,将获得的信贷资金“翻转腾挪”存入银行以谋取利差。
“因为其间利差一度相差0.2个百分点以上。这对于缺少订单的企业来说,把信贷资金存入银行吃利息绝对是一笔"安全且不菲"的收入。”郭田勇说。
这种银行信贷“空转”行为产生的结果是票据融资和企业存款金额的骤然增多——前4个月我国票据融资增加1.6万亿元,占银行新增信贷的30%,是往年份额的6倍;同时今年一季度企业存款激增2.8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居然多增了2万多亿元。
信贷资金在银行系统“空转”的现象,受到了国家审计署的重点关注。审计署警示称,这不仅影响金融对实体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虚增了银行存贷规模,也加大了银行系统性风险。
“除了"趴"在银行账户上吃息以外,也不排除有一小部分资金流向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我们发现,信贷飙升与股市行情以及房地产市场所谓的"小阳春",在时间节点上是重合的。”中国社科院世经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秘书长张明进一步补充。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中小企业融资依然处境堪忧。体现中小企业贷款金额的企业短期贷款量,在4月份出现了700多亿元的负增长。“这说明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仍不够活跃,这将制约未来经济的反弹。”郭田勇说。
信贷激增背后的隐忧 在巨额信贷逐月增加的同时,人们对信贷风险的担忧也与日俱增。信贷激增的背后是否积聚着银行不良贷款风险,成为从官员到学者都格外担心的问题。
“根据银行业务经验,在信贷投放的操作上,如果信贷增长超过20%,基本上信贷员都会相当忙碌,资产质量的下滑需要提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指出。
更有学者指出,当前地方投资项目多属于银政联姻,其中一些项目缺乏充分的风险评估。在地市财政负债比率上升的同时,如果项目本身缺乏商业的可持续性,加之再把官员任期因素考虑进来,未来银行出现不良贷款的可能不可忽视。
其次,大量信贷涌入某些行业是否导致重复建设等问题也进入到人们的视野。
“从历史上看,信贷激增与企业重复建设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信贷激增往往会带来重复建设,而重复建设意味着项目回报率低,又往往会进一步引发不良贷款率的飙升。”张明认为,当前国家信贷投放应格外注意结构问题,不应让激增的信贷成为今后产能过剩的隐患。
此外,如果信贷资金未能充分进入到实体经济,则还可能在远期引发通胀之忧。
巴曙松指出,在实体经济的需求没有起来之时,信贷又被高速投放出去,可能会形成局部的资产泡沫,这对于经济的持续复苏来说不会是好现象。
(责任编辑:钟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