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区域经济

南京、合肥、南昌构建区域新三角

  5月21日晚,秦淮河凉风习习,一艘金陵游船在河中荡漾,船上是来自南昌、合肥和南京三市市委书记带队的党政领导。

  第二天,5月22日,《南京、合肥、南昌科学发展战略对接与合作备忘录》(以下简称《备忘录》)就在南京2009重大项目洽谈会上正式签署。


  三方将建立日常协调机制,并实行高层定期会晤制度来推动三方合作,泛长三角由理论描述正式进入实际操作层面,一个新金三角诞生。

  根据本报记者获得的《备忘录》显示,三方力求打造“具有突出竞争力的区域板块”,并在规划、市场、产业、机制对接上均有严格而明确的约定。

  “南京将以更开放的胸襟、更主动的姿态、更务实的举措,全面推进与合肥、南昌全方位、多途径、宽领域的合作。”一份南京方面提供的文件显示出南京的合作期盼。

  产业市场全面衔接

  根据《备忘录》显示,三方将在规划、市场、产业、文化、科技、服务等方面进行紧密对接。

  在规划方面,三方约定将重点推进宁合昌区域交通大格局的形成,构建宁合昌快速交通网,加快推进以南京、合肥、南昌为三角的区域高速公路网的建设,积极研究推进南京、合肥、南昌为核心的城际轻轨建设。

  “这是合作的重点,5月21日晚上船上的会谈就主要侧重这个方面,而且谈的主要是高速铁路,比如南京到南昌的高速铁路。”一位参与三市磋商的官员对本报记者表示。

  根据这位官员的描述,目前南京到合肥动车1小时可以达到,“但南京到南昌、合肥到南昌之间交通联系并不那么方便”。

  “南昌既要主动接受珠三角、闽三角辐射,也要主动接受长三角的辐射。”江西省社科院经济所所长麻智辉告诉本报记者,事实上,“来自长三角地区的投资已经占到江西外来投资的首位。”

  不过由于高铁涉及到铁道部等诸多要素,目前,三个城市将积极进行前期研究,力求在合适时机申请建设城际轻轨。

  在市场对接上,《备忘录》也明确鼓励引导企业跨区域、跨领域发展经营,互相放宽准入条件,互相推广名特产品,全力支持各市优势企业在区域内进行市场拓展,并购等。

  根据南昌市副市长曾光辉的介绍,目前合肥的众多企业,如美菱、格力等诸多铜零部件很多都是在南昌进行生产,再配送给合肥的企业。“合作空间很大。”曾光辉说。

  在产业对接上,三市将重点在“钢铁产业集群、汽车产业集群、船舶制造产业集群、航空工业产业集群、家电制造产业集群等”上进行合作。

  据合肥市副市长张晓麟对本报记者介绍,合肥目前已经形成了家电制造和汽车制造的产业链,因此和南京、南昌合作空间宽广。

  据曾光辉透露,南昌已经获得了大飞机零部件生产配额3%的生产权,“可以带来800亿的产值”。而这需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的配合与支持,南京的科教优势处于全国前列。

  而南京方面正在考虑南京—扬州—巢湖化工产业集群、南京—马鞍山钢铁产业集群等。

  在《备忘录》签署之后,三方将建立领导定期会晤机制,并建立专题合作机制,由7个部门制定年度专题合作计划,并具体进行组织实施。

  宁合昌新三角

  “我们的手要握得更紧。”江苏省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朱善璐在《备忘录》签署后三市市委书记握手时作了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

  合作的背后是三方更大的期待。

  麻智辉对本报记者表示,“南昌和合肥基本处于一个阶段,联合起来形成承接产业转移的规模优势很有必要。”

  显然,南昌和合肥对南京可能带来的产业转移、技术转移和高科技人才等抱有很高的期望,这也是促成三方合作的重要推动力。

  “三个地区水、电、煤等自然资源都有,人力资源、市场也有,合作会更为有效。”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在会议上表示。

  而作为此次三方合作的发起者和第一推动方,南京市显然也有自身的动力。

  “南京在接受上海辐射的同时,也要加强与中部地区的联系,为自身提供产业梯度转移空间,并提供巨大的市场,而邻近的安徽、江西等地是首选。”很早就主张南京要多与安徽合作的江苏省社科院副院长张浩瀚对本报记者表示。

  事实上,随着地理位置由沿海向内陆的延伸,上海的辐射力到了常州已经相对较弱。而常州向西的镇江、扬州、芜湖、马鞍山等市在接轨上海的同时,更期望接轨南京,而南京也试图打开背后更大的腹地。

  而此次全球金融海啸对于外向型程度较高的南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冲击,因此扩大内需市场是南京必然的选择。南京看中的是中部地区的市场。“由于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外贸出口受到重创,转内销后,对中部市场渴望是非常强的。”一位与会的副市长对本报记者表示。

  而这也得到了南京方面的认同。“扩大内需给三个城市合作提供了机遇。”南京市副市长王受文在会议上表示。

  不过一位与会的政府人士看得更远,其认为传统的以水路为核心的运输枢纽正受到成本的冲击,南京这个水上大城市也不例外,因此未来必须依靠铁路,尤其是高铁,形成水、铁、公协同发展,才具有竞争优势。

  “南京属于东部地区,而南昌和合肥属于中部地区,形成这样一个金三角,意义非凡,在国家层面也有战略意义。”张晓麟说。

  显然此次合作,将使南京的腹地经济和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合肥、南昌两市也将因此而得到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的支撑。
(责任编辑:田瑛)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曾光辉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